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当老师的,从把一批孩子迎进教室的那一刻开始,就注定愿意为之奉献心力,用自己全部的才学和本事,带着孩子一点点地学习、进步和寻找快乐。但是,问问从教室里出来的孩子,为什么他们中的很多人,很多时候,都不快乐?他们除了读书,除了作业,其他的事情通常不会被同意去做。他们做过的事,常常被指责,被骂为不知道进退;说过的话,往往被嘲笑,被认为是幼稚无知;一些奇思妙想,老师和同伴们以为是不切实际的胡思乱想……  相似文献   

2.
我们当老师的,从把一批孩子迎进教室的那一刻开始,就注定愿意为之奉献心力,用自己全部的才学和本事,带着孩子一点点地学习、进步和寻找快乐。但是,问问从教室里出来的孩子,为什么他们中的很多人,很多时候,都不快乐?他们除了读书,除了  相似文献   

3.
刘徽 《现代教学》2011,(11):75-77
[本书及作者简介]《第56号教室的奇迹2》是雷夫·艾斯奎斯老师《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续篇,这本书以一场棒球赛为线索,自然流畅地阐述雷夫的教育观,"尊重时间""练习专注""避开电视""做出决定""肯定自我""不要自私""懂得谦逊""选择学校""坚持到底"等让孩子能受益一生的教育理念随着赛时的推进一一展现。  相似文献   

4.
他,是一名老师,平平凡凡,却誉满全球,荣获"国家艺术奖章""全美最佳教师奖"称号,并被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授予OBE荣誉勋章;他,是一个执着者,兢兢业业,在同一所学校的同一间教室年复一年地教同一学龄段学生20多年;他,是一位"魔术师",点石成金,  相似文献   

5.
吉守益 《教师》2012,(16):23-23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是一个充满惊讶和感动的过程,一间普通简陋得还会漏雨的教室,一群大多来自贫困家庭、来自移民家庭,英语也不是他们的母语的孩子,在一位叫雷夫的老师充满爱心与智慧的培养下,测试成绩高居全美前列,他们长大后纷纷就读于哈佛、斯坦福等顶尖大学并取得不凡成就,这不得不说是一个教育的奇迹。  相似文献   

6.
近日,我静心拜读了美国优秀教师雷夫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这本书,获益颇丰。雷夫老师所在的56号教室其实就是洛杉矶市中心的一间时而漏雨的小教室,他一干就是28年,  相似文献   

7.
打开电脑,输入《第56号教室的奇迹》,跳入眼帘的是10万多条记录,其受欢迎程度可想而知。读完这本书,正如《作业的革命》的作者刘春生说的那样:“我们常把‘用心’只是理解为态度专注与否,并以此评判一个人事业上的得失。而雷夫老师创造的一个个奇迹却不断告诉我们:有热情和态度还不够,还要运用智慧,  相似文献   

8.
最先打动我的是作者雷夫·艾斯奎斯自序中的一段话:“教育界有太多的江湖骗子。他们教上两三年书,然后就想出一些聪明的口号,建立自己的网站,开展巡回讲座。在这个快餐型社会,对复杂问题用简单办法解决,往往更容易被人们接受。”我简直有些吃惊,远在太平洋彼岸国家发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罗日荣 《教育》2014,(11):77-77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了很多次,最近又重温这本书,越来越觉得雷夫就是我们身边的一个普通教师,他和我们一样会为僵硬的教育体制而烦恼,会为学生而焦虑,会为简单的教育方法而担忧……重读这本书,给人的感觉就是:作一名教师应“把握当下,做好本职”.不抱怨就是进取教师不应在体制下抱怨,而是要有带着脚镣跳舞的精神.从雷夫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中可以发现:美国的教育环境并非想象中的那么好,也并非那些走马观花的人去美国看后写的那么诱人.  相似文献   

10.
阅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过程是一次心灵洗礼的过程,充满了感动、惊讶和震撼。我为雷夫"一根筋"的坚持而感动,为雷夫"一团火"的热情而惊讶,为雷夫"一面旗"的  相似文献   

11.
郭红心 《生活教育》2012,(23):89-91
雷夫·艾斯奎斯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放在书橱里已经有许多时日了,工作中繁琐的事情让我暂时忘却了它的存在。今天是星期六,妻有事出去了,孩子们都去忙自己的事情,我一个人不由自主地走到书橱前,它跃入我的眼帘——教育的奇迹就在身边——信手拈来,雷夫·艾斯奎斯的教育"琐事"在我的思维里逐渐汇聚成一个简单的词汇,  相似文献   

12.
温自力 《教师》2012,(19):97-97
美国教师雷夫·艾斯奎斯所著《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的副标题是“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其中关键词“爱学习”和“天使”很明确地指出了培养的目标。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有许多的场合我们都能听到类似的提法,  相似文献   

13.
金龙峰  王雨霞 《考试周刊》2013,(84):181-181
“问题学生”通常被定义为:经常迟到、旷课、抽烟、打架、上网、敲诈、谈对象、考试作弊等而又不听劝阻的学生。对于那些已失去学习信心的学生.要分析造成他们成为“双差生”的原因,并在师生平等、开放、真诚的气氛下,开展多项师生互动的校园活动培养师生感情.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建立和谐社会是当今社会的主旋律,学校的职责还是以教育人为主。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转化他们的时候.切不可急躁,务必循序渐进。要紧抓他们的特点,以耐心与爱心感化他们。最后一定会成功。  相似文献   

14.
《第56号教室的奇迹》,常读常新.“教室”要创造奇迹,必须回归教育的自然与真实.通过反复阅读、提炼反思和实践研究,本文从“真爱”、“坚守”、“创新”三个方面来谈雷夫带给教育的启迪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郭红心 《教育文汇》2012,(11):53-54
教育拒绝伤害有人说,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正如两只相互取暖的刺猬。他们都需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如果双方过于紧密,教育的影响就会大打折扣;如果双方离得过于遥远,教育的作用将会陷入低效或者无效的境地。适当的距离产生美。两只刺猬相互呵护就贵在二者之间的适度空间距离。这告诫我们一个准则———教育拒绝任何形式的伤害,尤其处在相对强势的一方对弱势一方的伤害。时下的教育虽然已  相似文献   

16.
<正>“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相同面积的教室,有的很小,让人感到局促和狭隘;有的很大,让人觉得有无限伸展的可能。是什么东西在决定教室的尺度——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他的面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他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这是《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的作者尹建莉在给《第56号教室的奇迹》序言中的一段话。再次读完《第56号教室的奇迹》,  相似文献   

17.
刘晖 《教师》2014,(31):128-128
正寒假期间,我认真阅读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掩卷沉思,感慨颇多。第56号教室因雷夫·艾斯奎斯的工作变得充满生机与活力,孩子们因为有这样的老师学会了遵守规则,为他人着想以及自我教育与目标实现。第56号教室的学生大多来自移民家庭,贫困无知,英语甚至不是他们的母语。就是这样一些孩子在一个伟大的老师的引导下,成绩优异,长大后纷纷就读于哈佛、斯坦福等顶尖大学并取得不凡成就,这难道不是一个奇迹吗?作为教师,我们深深地知道生源的重要性,优等学校总是尽可能地抢占优  相似文献   

18.
徐红艳 《宁夏教育》2012,(7):152-153
当有人又一次提到雷夫·艾斯奎斯这个名字的时候,我想起了一本书——《第56号教室的奇迹》。雷夫·艾斯奎斯就是这本书的主人公。他用极其平常的心,把自己对生命的热爱播撒在那个破烂的教室里,带领着一群又穷又淘气的孩子,让奇迹在那里发生了。25年后,他用爱在那间教室里所做的一切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一时间,他被称为是全美国最好的教师,还被称为天才和圣徒。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我认真阅读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一拿到这本书,我就被书名吸引住了。教室,对于我们每个教师来说是最熟悉不过的,第56号教室是怎样的一个教室?这个教室里又会创造出怎样的教育奇迹呢?带着这些疑问,我认真地阅读起来。  相似文献   

20.
请老师们将自己读到的好书与更多的教育同仁分享,大家一起探讨,共同提高。同时,请关注我们的博客,并在博客上发起投票,选出湖北教师最爱读的书。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hbjyjx。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