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几天在网上看了魏书生老师2010年在第二届京师论坛上的发言视频。后来又搜索到了这次论坛的文字稿,反反复复读了好多遍。这次论坛的主题是教师培训,时隔一年,给我的启发依旧很深。其实,如同魏老师说的一样,他的发言内容似乎找不到什么"新鲜的东西"。我听完、读完后也是这样的感觉。同时,的确有心明神晰的洞开。魏老师无非是"做事情找到合适的思路和办法,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坚持"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信念。这次魏老师的发言依旧可以概括为"民主"和"科学"。能说这些观念新吗?似乎不能。能说我们对"民主""科学"研究得深吗?不能。  相似文献   

2.
疯狂DE石头     
《小学科学》2011,(10):8-11
石头似乎是地球上最不起眼的东西,到处都是,很难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是在地质学家看来,石头里的学问却十分丰富。还有一些石头非常奇特有趣,甚至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下面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些"疯狂"的石头。疯狂的石头如果你看过电影《疯狂的石头》,一定会对那块引起了一系列明争暗斗的翡翠印象深刻。那价值连城的翡翠为什么会被称作"石头...  相似文献   

3.
笔者对"学校文化的地位和作用"这个问题还需要讨论吗?它似乎是不言自明的。但不言自明的东西往往最容易被忽略,最容易满足于"感觉"状态,因而在意识里最容易出现朦胧、似是而非的现象。最终作为问题提出来讨论,出于两方面的考虑。  相似文献   

4.
《科学启蒙》2010,(1):38-39
每次吃玉米的时候,总要先去掉包在玉米外面的长长的像"胡须"一样的东西。这些"胡须"有什么作用呢?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互联网上一种以"被"字为基础的语言单位广为流传,预示着我们进入了"被时代"。这些新语言单位的语法看起来似乎很荒谬,但实则不然,是与"被"字的起源和色彩义有关。  相似文献   

6.
郑婉春 《考试周刊》2010,(36):225-226
"学生身上不论带有什么样的问题和缺陷,总还是有一些善良的东西的,教育者的责任就是去挖掘、发现这些美好的东西,要无一例外地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每个孩子身上都是有闪光点的,我希望能帮他们找到,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教什么?许多人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是教语文。但是,综观当前的语文教学内容,许多已经大大超出了"语文"的范畴。现如今,为了丰富语文课堂内容,大量的非语文的东西源源不断地涌进语文课堂。语文课仿佛成了综合课,似乎承载了太多的非语文的东西:科学的、政治的、思想道德的,甚至天文地理、人文历史、社会自然等都在语文课堂演绎着。  相似文献   

8.
画鬼最易     
春秋时期有一个很高明的画家,这天被请来为齐王画像。画像过程中,齐王问画家:"比较起来,什么东西最难画呢?"画家回答说:"活动的狗与马,都是最难画的,我也画得不怎么好。"齐王又问道:"那什么东西最容易画呢?"画家说:"画鬼最容易。""为什么呢?""因为狗与马这些东西人们都熟悉,经常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只要画错哪怕一点点,都...  相似文献   

9.
20世纪的80—90年代,王朔似乎是闯入文坛的一匹黑马,突然之间给大家贡献出一群按思维定势无法归类的顽主形象。玩文学,玩生活。将玩的旗号高高标举,对凡是主流文化认为是神圣的和崇高的东西都予以嘲讽。我们把这种人的性格归为"痞性"。  相似文献   

10.
购物的学问     
购物的学问刘丽军花钱买东西,似乎人人皆会。然而说到科学地筹划分配家庭个人收入,却不是每个人都注意到的。同样数目的钱,使用的效果往往不一样。现在社会普遍认同"能挣会花",在挣钱方面自是各显其能;单说花钱,是每个人都少不了的。"会花"同样需要一定的经济知...  相似文献   

11.
巴述丽 《家长》2012,(2):7-10
记得2006年电影《夜宴》中的一句经典台词:"我泱泱大国,以诚信为本。"从商鞅立木为信到季布一诺千金,从皇甫绩守信求责到晏殊诚实做人,诚信,在中华民族的大地上已经亘古绵延了几千年。然而,我们审视当今社会,假药、假币、假文凭、假论文……似乎一切存在的东西,  相似文献   

12.
贺辉 《成才之路》2012,(21):58-58
地理似乎一直都生活在"尴尬"之中,这是很多地理教师的感觉。地理学科没有语文学科的浪漫潇洒,缺乏数学物理等学科的严谨沉稳,更缺少语数外等高考"大"学科对学生产生的紧迫感和强大的压力,又没有艺术体育这些学科带给学生的享受。如何让地理课堂丰富多彩起来,成为学生的"最爱"呢?  相似文献   

13.
"东西"由短语词化而来。"东"、"西"的"坐标"引领作用是"东西"词化的前提条件。现代常用"东西"之来源最为关键的一步是方位名词"东"、"西"句法功能因句法结构"东西X"中"X"的省略而造成的由指称向指代的转变上。转喻机制是促使"东西"词化的重要动因。  相似文献   

14.
俞秉钧 《广西教育》2011,(7):36+44-36,44
主题阐述记得古希腊一位数学家说过:"圆是所有平面图形中最美的图形。"于是便开始思索圆的魅力究竟何在?——是涟漪、向日葵、落日这些美丽的景物?是墨子笔下"圆,一中同长也"的经典概述?还是古老的太极图、普通的自然现象所蕴涵的深刻奥秘?抑或是"圆出于方,方出于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些古语背后的文化内涵?似乎都是,又不完全是  相似文献   

15.
画鬼最易     
春秋时期有一个很高明的画家,这天被请来为齐王画像。画像过程中,齐王问画家:"比较起来,什么东西最难画呢?"画家回答说:"活动的狗与马,都是最难画的,我也画得不怎么好。"齐王又问道:"那什么东西最容易画呢?"画家说:"画鬼最容易。""为什么呢?""因为狗与马这些东西人们都熟悉,经常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只要画错哪怕一点点,都会被人发现而指出毛病,所以难画。特别是动态中的狗与马更难画,因为既有形又不定形。至于鬼呢,谁也没见过,没有确定的形体,也没有明确的相貌,  相似文献   

16.
有些人说话,"嗯"、"啊"满嘴,"这个"、"那个"连篇,似乎不带上这些音节就说不出话来。这是一种不健康的语言现象,有以下几种弊害。一.影响表意的准确,造成理解的错误说话不能乱停顿(包括该停不停、不该停却停和停顿时值不恰当),因为乱停顿会影响意思的准确表达,导致理解的错误。  相似文献   

17.
网络流行词语“秒杀”的语义泛化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词语"秒杀"似乎在一夜间被大众所熟知。"秒杀"原用于网络游戏,后来被网络购物借用而产生了"限时抢购"的意义,这成为它第一个固定的新义项。"秒杀"由此被推向了语义泛化的道路,广泛运用到其他场合并产生了多种其他义素。这些义素是否能够固定下来还有待日后观察。在"秒杀"环境中,产生了其他一些网络流行衍生词。  相似文献   

18.
《家教世界》2013,(11):14-14
他生长在爱尔兰的都柏林,刚出生时四肢健全,但严重瘫痪,让他无法移动。他患了非常严重的脑性麻痹,发音不准,全身上下只有左脚能动。7岁那年,他坐着轮椅,和家人来到公园玩。几个小朋友正在比赛画画,他用羡慕的眼光盯着他们,"啊啊"地叫着,不肯离开。一个小朋友似乎看懂了他的意思,大声笑道:"你连话都说不清楚,量你也画不出好东西来。不要吵着我们啦!"  相似文献   

19.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校园文化、不同的规章制度,这些使得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如此说来,特色高中似乎就成了一个"伪概念",似乎每一所学校都是特色学校。实质上,建设特色高中就是要在学校原有的文化基础上提升学校办学的品质内涵,以使学校更好地彰显特点:优质、独特和稳定。  相似文献   

20.
东西 "东西"一词,由我国古代的"五行"而来。我国古代把木、火、金、水、土称为"五行",分别代表东、南、西、北、中,"东"即"木",代表一切植物,如花草树木、蔬菜、庄稼等;"西"即"金",代表一切金属矿物,如金、银、铜、铁、锡等。上街买"东西",就是买金、木之类可用的物品。"东西"也就成了物品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