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1997年至今,全世界已建有300多座生态博物馆,亚洲有4座,均集中于贵州省境内。1998年,中国第一个生态博物馆在六枝梭戛建成开馆后,相继又建成了花溪镇山、黎平堂安侗寨、锦屏隆里古城。一、梭戛——苗族演义的活化石梭戛生态博物馆位于贵州省六枝特区与织金县的交界处,是  相似文献   

2.
国情信息     
1 .1998年 10月 3 1日 ,中国首座生态博物馆在贵州省西部的六枝特区梭戛苗族聚居区陇戛寨建成 ,用以展示并保护苗族在这一区域近乎原生状态的古老民族文化、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自然环境。生态博物馆的建立 ,是在探索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中对文化遗产及其附生的自然环境进行保护的全新的并极具前瞻意识的一种方式。2 .由国土资源部、国家统计局和全国农业普查办公室调查统计 ,到1996年 10月 3 1日 ,全国耕地面积为1 3亿公顷 ,此外还有林地 2 3亿公顷 ,牧草地 2 7亿公顷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0 2 4亿公顷 ,交通用地 0 0 5亿公顷 ,园地 0 …  相似文献   

3.
白马藏族是生活在岷江上游、具有独特民俗风情的族群,其传统文化面临消失的危险。白马藏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要遵循整体性保护原则、差异性发展原则和动态保护原则,在保护与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尊重白马民众主体意愿。对白马藏族传统文化要加强调查、抢救、整理和研究工作,要积极推进白马文化传承工程,建设白马文化生态博物馆,开发生态、民族旅游资源,在发展旅游业中保护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4.
多语语言景观已经成为社会语言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而城市语言景观的翻译质量直接影响了公共形象,映射了城市文明程度。基于贵州梭戛生态博物馆简介语言景观个案,解析民族地区语言景观翻译的现状及其原因,并针对语言景观翻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可以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角度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确保语言景观达到信息功能和文化象征功能。  相似文献   

5.
生态博物馆社区已经具有经济弱势意象的习见性,但是贺州莲塘客家生态博物馆社区并不具有习见的经济弱势特征,而是具有区域性的非经济弱势意象。这种现象对于生态博物馆具有内在意义,它预示着能够更好地保护生态博物馆的传统文化,可以构筑与现代主流社会的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6.
论家庭文化生态博物馆的文化保护与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增强,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十分重要和紧迫。以凤凰山江苗族家庭博物馆为例来探讨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通过对凤凰山江苗族家庭博物馆选址的文化内涵,馆藏品展示的文化逻辑以及山江苗族家庭博物馆对苗族“活态文化”的展示与保护等方面的分析论述,认为凤凰山江苗族家庭博物馆在发挥民间力量保护民族传统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多元化保护和传承形式。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化进程及现代化发展,传统文化的保存与继承面临着巨大挑战,因此对于象征着传统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显得至关重要。当相关领域学者开始探讨如何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博物馆就在这个时候被赋予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责任。本文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分析在台湾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过程中,博物馆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发挥着何种功能,并以台湾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为例,分析博物馆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如何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得出结论博物馆在保存和展示的功能之外,更应该注重收藏之后的后续规划和教育工作。由“传统”转入“现代”再转入“传统”的经营理念也有利于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态保存。  相似文献   

8.
文化生态和区域发展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文化生态可以通过旅游开发带来区域的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可以为大规模的文化生态保护提供物质基础,实现居民的文化自觉。生态博物馆理念下原生民族文化的开发实现了一个良性循环的模式:保护原生文化→实现区域经济发展→更好地保护原生文化。  相似文献   

9.
文化生态和区域发展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文化生态可以通过旅游开发带来区域的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可以为大规模的文化生态保护提供物质基础,实现居民的文化自觉。生态博物馆理念下原生民族文化的开发实现了一个良性循环的模式:保护原生文化→实现区域经济发展→更好的保护原生文化。  相似文献   

10.
生态博物馆自上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并成为目前中国民族文化类旅游地开发和保护中最为推崇的模式之一。它强调原地保护,即以原生态状况呈现并保护"活态文化遗产",这使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保存更为原生化、本土化和动态化。基于对贵州铜仁旅游资源及旅游发展现状分析,认为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是其发展的必然选择。结合对生态博物馆内涵及在中国的运用分析,提出应建立铜仁历史民俗文化生态博物馆,实现当地生态旅游与文化保护的和谐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武术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在传播发展的同时,对它的研究与保护受到了各界人士的关注。博物馆作为对历史、文化的展示和保护机构,是对武术文物保护、文化保护较为理想的形式之一。近十年来,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为人类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深刻变革,信息化浪潮波及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采用数字技术的武术博物馆为今后更深层次及更广泛地研究武术文化拓展了空间。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于采用虚拟博物馆的形式对武术文化进行保护、传播与发展提出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生态博物馆以社区为基础,以民众参与为核心,以原地保护方式进行原生态状况下的"活态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展示,既能提高旅游产品文化含量,又便于文化的保存和保护。元阳多彩的哈尼族梯田文化和特有的大地艺术景观,具有浓厚的原生态文化味道。所以,建立元阳哈尼族梯田文化生态博物馆,实施"保护性开发,政府主导、学者指导、企业介入,社区参与,开发文化生态旅游产品,实行效益回报"对策,有利于哈尼族梯田文化与旅游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长沙段湘江古镇群为例,探讨元宇宙视域下,数字博物馆与传统文化保护的结合及其可持续发展问题。首先,阐述了元宇宙的概念和特点,以及数字博物馆和传统村落的结合方式。然后,分析了元宇宙视域下数字博物馆的构建策略和实践,并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了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的构建过程和效果。接着,讨论了数字博物馆在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中的作用和挑战,并提出了提升数字博物馆可持续发展性的建议和策略。最后,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本文的研究成果将为数字博物馆在传统文化保护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挂牌。标志着徽州文化保护从此进入了成系列、全生态、全区域保护的新阶段。当前,徽州文化生态的保护与利用发展迅速,表现在广度上:从文物个体-古村落-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深度上:从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精神文化;高度上:从文保单位-文化景点-生态博物馆;时间跨度上:从历史研究-文化生态系统研究-徽州文化的传承发展。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值得警惕的新问题,需要认真思考并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5.
生态博物馆是一种保护文化生态的新理念、新方法.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东部第一个生态博物馆——安吉生态博物馆,旨在促进其科学、合理、可持续地建设,成为保护当地文化和社会风俗的中流砥柱.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一些宝贵的传统文化正在逐渐淡出我们的生活,而愈发忙碌紧张的社会生活,又使人们迫切需要这些传统文化作为精神依靠.彝族的面具文化作为一种宝贵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也面临着保护与传承的问题.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博物馆与博物馆学均发生了变化,在民族文化传承、人类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本文试图从现代博物馆学的角度,对彝族面具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及博物馆的建构提出一些建议与构想.  相似文献   

17.
生态博物馆是近年来引入少数民族地区对其进行文化遗产保护的一种新型模式,它肩负着双重责任:既要保护民族地区的文化遗产又要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以南丹里湖白裤瑶生态博物馆为例,探讨博物馆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既希望能为民族地区生态博物馆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思考,亦期盼能寻找出一条有利于民族地区文化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从国内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及生态博物馆建设项目来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在方法论以及具体实践(技术论)上存在种种困境。由实践出发,结合理论研究,认为生态博物馆、小区博物馆等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可以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9.
"生态(社区)博物馆"的建设是构建和谐生态文化的积极推动力量。通过建设生态(社区)博物馆,能更好地处理人与自然生态环境以及文化生态之间的关系,促进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促进当地生态文化的发展。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在建设生态(社区)博物馆上具有得天独厚的基础和条件。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国家级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批设、湖北省的相关政策导向等,都为恩施州建设"生态(社区)博物馆"提供了积极有力的保障。在建设生态(社区)博物馆时,应注意处理好各种关系,避免以保护之名,行破坏之实。  相似文献   

20.
戏剧文化生态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戏剧文化生态学是文化生态学的构成之一,是从生态学的视角研究戏剧,把戏剧作为一种文化类型、一种有生命的艺术种类,从而总结其在一定的环境下生存、繁衍、蜕变、变种、退化或消亡的规律。综合梳理文化生态学视野下二十世纪我国的戏剧研究,探究戏剧在特定文化生态中演变动因和历程、戏剧与其存身的文化生态的互动关系,思考如何通过文化生态的调整来保护、振兴传统戏剧和通过戏剧的保护、振兴推进多元、和谐、均衡的文化生态建设,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保护和振兴中国传统戏剧等本土文化、传统文化,不仅是要扶持某一地、某一种艺术形式,更要保护、修复、完善文化所赖以存在的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