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民问题是中圆历代领导人都十分重视的,党的几代领导集体都给予了很大的关注.毛泽东十分重视农业发展,提出了"农业即是工业的理论".在拨乱反正以后,邓小平根据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提出了新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理论,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农业和农民思想.  相似文献   

2.
论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得以基本确立,面对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毛泽东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对于我们认识与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尤其是人民内部矛盾提供了重大的理论及实践指导意义。但由于时代与历史的局限,这个理论也存在一些缺陷与不足,正确认识它,有助于认识现阶段党的各项方针政策。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这是始终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问题。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对“三农”问题的成功解决,为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打下了坚实基础,是对马克思主义最具创造性的理论贡献之一。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详细的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矛盾,不仅极大的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而且对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仍然有很大的启示意义。本文主要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思想产生的背景、主要思想理论及其对我国现阶段社会存在的矛盾的解决带来的启示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5.
6.
实现中国的农业现代化,是毛泽东一生奋斗的重要目标。他的农业现代化思想深刻阐述了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地位、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动力和战略构想,提出要实现并保护农民的利益等。当然,他的农业现代化思想也存在着局限性,即带有民粹主义的色彩和空想社会主义的成分。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评价它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7.
“农业、农村、农民”的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基础,重新学习毛泽东关于“农业、农村、农民”的思想,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结合中国的国情,从基本前提、核心内容、发展主线、路径选择、不竭动力、充分条件等方面,深刻揭示了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内涵,为中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9.
简论毛泽东的农业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泽东农业思想主要包括: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增产粮食是农业发展的重点;政策和科学是农业发展的依靠;给农民物质利益,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是发展农业的关键;通过合作化,发展集体经济是农业发展的途径和方向。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的政治哲学思想十分丰富。关于政治主体的哲学思想,毛泽东认为人民群众是政治发展过程的主体;政治表现为人民内部的关系;阶级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是政治发展的直接动力;政治发展的规律要求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  相似文献   

11.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也是毛泽东始终关注、系统调查、长期研究的问题。在长期的革命过程中,毛泽东结合中国实际形成了一整套关于农民问题的思想。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无产阶级夺取全国政权,剥削阶级作为阶级被消灭以后,人民内部矛盾在社会矛盾中处于突出的地位。改革开放过程中,价值观念多元化的影响,各种主体之间的矛盾,尤其是利益的矛盾也在不断增多和涌现。能否正确处理各种人民内部矛盾,将关系到改革开放的进程、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今天重温毛泽东同志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深刻领会邓小平同志对毛泽东这一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必将置于新的时代坐标之中,具有新的逻辑定格和现实根源。邓小平提出了许多关于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思想,富有精深的理论要义和鲜明的时代特征,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特别是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和中国社会能否稳定地发展。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根据中国的国情,高度关注农业的发展,特别是提倡依靠科学技术发展农业,改变了我国农业生产极端落后的面貌,对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学术界在讨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时,都是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讲起,而忽视了它的萌芽阶段。毛泽东的《国民革命和农民运动》标志着他在探讨中国革命道路时,已有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萌芽。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出发,在总结我国农业发展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思想。这一思想是指导中国农业和农村工作最根本的理论。科学分析邓小平的这一思想,对当前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经济,推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跨世纪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毛泽东的农业改造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传统个体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中,毛泽东确定了个体农民通过劳动互助社经过合作社到人民公社这一组织制度创新环节,实现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尽管他在实践中否定了家庭经营的有效作用,忽略了农业组织形式衍变的内在因素和经济条件,但也为中国当代农业发展定下了集体经营和共同富裕的原则,找到了农业发展的社会主义道路,成为我国农业制度发展的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一生十分关注农业问题,他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农业发展的思想主张,其中带有战略性意义的有以下三点:第一,肯定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是进行工业化的前提,是商品销售的主要市场,国家制定发展计划,必须以优先发展农业为出发点。其次。提倡农业走合作化道路。合作化是发展农业经济的有效途径,通过合作化,国家可以对农村劳动力进行优化组合。对土地进行合理规划。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就可以推行,机械化耕作就有条件逐步实施。抵御自然灾害就会更加有力。第三,重视水利基本建设,提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科学论断.国家和地方要齐心协力,大兴水土,化患为利,改善农村经济面貌。这样,国家扶持、人力优化、水利相济,从而形成农业发展的三大战略支点。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关于调动农民积极性的思想,是解决中国农业问题的英明指针,对我国农业的改革与发展起了极大的指导作用。本文从不同的方面对邓小平同志的这一思想进行了归纳和评述。  相似文献   

20.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朱德对中国式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进行了长期的思考和探索。他认为: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重要任务;农业的发展,既要重视科学技术的力量,同时又要因地制宜;农民如何富裕起来是社会主义农业发展的根本问题。这对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