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小娟 《考试周刊》2013,(29):25-25
<正>语文是一门极具思想内涵的课程,教师的感情投入,较之其他学科更重要。语文教材颇具情感性,如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道德之美、人生之美,这些颇具美感的文章多是古今中外的名篇精粹,且都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无不是"情"的喷涌的结晶。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在文章中感受真、善、美,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就应把握文中泻驰奔腾的感情激流,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着的感情脉搏。可以说情感教育是语文教育的灵魂。  相似文献   

2.
自居易有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话道出了情感教育的真谛。语文教学不仅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表达规范.而且要让学生于感受文本的同时领悟蕴藉其中的情感.从而受到熏陶。因为语文教材本身颇具情感性.其中的每篇文章无不渗透着美的情感:或自然的或社会的、或艺术的或道德的、或人生的或理想的……作为语文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引导学生把握文中奔腾的感情激流.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学生人小情多。学生的情感会形成一种驱动力,教师应善于利用学生的情感,亦引导他们主动投入、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初中语文教材本身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可以说学生有情,教材亦有情。那“教材——学生”之间情感的桥梁便是教师之情,靠教师去传递,去强化,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人情、动情、移情、抒情。情感的纽带就连结、沟通在教材——教师——学生之间。[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初中的语文教材包罗万象,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是情文并茂的名品佳作,文章的字里行问倾注了作者浓浓的深情。在教学中教师须引导学生去发掘作者的情感,领悟作者的精心设计与匠心独运的安排,走进作者的灵魂深处,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而音乐有着启迪学生智慧,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之功效,使学生体味“此时无声胜有声”的魅力,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若能合理运用音乐,将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每一堂课都要讲究设计艺术,设计得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情感传导作用。如何通过教师的引导、诱发学生的情感,下面谈三点做法。  相似文献   

6.
古人云:“志不强者智不达。”志者,情感也。语文教学是情感性很强的工作,尤其在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中,情感是新课程教学中的润滑剂、催化剂,只有积极引导、调动、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学生才能理锵、接受、运用。笔者认为语文教学中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情感引导。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均是作者以语言文字为载体,抒发和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媒介。故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重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力求把语文教学过程变为师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情感相互交流的过程。笔者认为:在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恰如其分的情感投资是相当主要的,它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是一台戏,教师只有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提高这台戏的质量,然而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越俎代庖代替学生思考或代替作者言论,这不是语文教师应扮演的角色。那么,语言教师应扮演什么角色呢?一、语文教师应在学生与教材之间扮演桥的角色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能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教师这座桥就是让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解决学生与教材交流时出现的障碍,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我们不能把自己对教材的认识强加给学生,同时要承认学生对教材理解的差异性。总之,教师要扮演好桥的角色,就是让教师不要越权代替学生思考,代替作者言论。要让学生充分与教材交流。教师如何能扮演好桥的角色呢?首先,激发学生对教材的兴趣,否则就是桥搭了学生也不愿意通过。这一点我认为应从减轻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感  相似文献   

9.
张琳 《语文天地》2012,(23):74-75
现代教育,要求将情感教育融入学科教学中,语文教学显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是必要的,也是自然的。纵观目前的语文教材,的确是"文质兼美",形神俱佳,拥有大量的情感因素。这里既有对祖国与人民的爱,又有对家庭与亲人的情;既有对社会与时代的高歌,又有对世俗与制度的抨击;这里有怒发冲冠的激愤、大江东去的豪  相似文献   

10.
袁静 《教育》2012,(3):48
语文是传情达意的工具,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材中每篇课文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蓝本,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所以,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在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的同时,  相似文献   

11.
一、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投入感情 感知美、体验美、表现美是新课标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讲课时,首先自己要投入,要有激情,用真挚的情感去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的情感投入是影响学生情感共鸣的关键,没有情感的参与,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师生在情感上的互相沟通,会使学生的情感与认知产生“和谐共振”。如果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赏析文学作品时,自身缺乏激情,那是无法触动学生心灵的。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说到底其实就是一种情感教育。语文教师必须充分调动教材文本内外的一切情感因素,去感染学生,熏陶学生,提高学生,让学生总是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在“感动”中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3.
现在很多学生,面对竞争激烈、充满挑战的社会,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下,背负着沉重的精神负担,忧郁、烦闷、自卑、焦虑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同时,他们又在备受呵护的环境中长大,感情淡漠、个人至上,一旦面对失败,缺乏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不能承受生活中的挫折。语文不但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而且是情感性很强的学科。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是学生智力的催化剂和学习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作为一种民族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具有民族文化凝聚的特点。语文教材始终保持着特有的民族素质标志的思想道德积存。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既是我国学校教育的需要,也符合语文教育本身的特点和规律。在新课程下,我们应抛弃以往那种过分注重知识体系的教学形式,给学生营造一种积极、愉悦的情感教育氛围。  相似文献   

15.
佛曰:“一朵花里显真性,一粒米里看世界。”语文教师如果具备较强的文字感受力,能从一个字一个词出发,挖掘出整个文本的意蕴,注重对文本尤其是对构成文本的文字的揣摩与推敲,就能够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引领学生走入语文的深处,真正创造出让学生怦然心动的课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徐进宽 《考试周刊》2012,(30):40-40
刘勰曾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是语文教学的艺术之魂,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没有情感的融人,课堂教学将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序化,缺乏生机和乐趣。因此。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们既可以驰骋于大漠边关,又可以徜徉于小桥流水;既能纵情于祖国的名山大川,又能放歌在祖国的辽阔草原,让他们在不同的情境中感受作者不同的人生情感.体验作者不同的人生经历呢?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善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7.
18.
刘勰曾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可见,不论是读写还是听说,都离不开一个"情"字。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的文章,多是古今中外名篇精粹,且都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无不是"情"喷涌的结晶。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把握好文中的感情激流,领悟字里行间的感情脉搏,那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就不再是抽象枯燥的文字符号,而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以及他们丰富的思想感情了。  相似文献   

19.
正小学语文教材并不是单一的学习汉字,理解汉字含义这么简单。每篇课文里都蕴涵着许多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及做人的道理。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因材施教。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唤醒学生内心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思维敏锐、有见解、有丰富思想的佼佼者。从而达到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教学目的。下面我谈几点自己的看法。一、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的情感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小学生年龄小,各方面能力还不健全。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一点点的培养。就比  相似文献   

20.
引导学生走向教材。在语文教学中,我认为要正确理解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教材的“例子”功能,不应带着教案走向学生,而应带着学生走向教案。在教学活动中,我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而非教材限定的标准答案;我追求的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非教师“奉送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