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升全体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物理课程的育人目标,物理学科能力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调查可知,初中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学科能力,但整体水平不高,存在年级差异和性别差异.若要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贯穿教学全过程,教师就要围绕核心素养设计学习目标,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促使学习目标达成,注重规范落实物理实验教学和完善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2.
钟宁 《亚太教育》2020,(2):188-189
发展和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挖掘学科育人功能是落实立德树人和发展学生综合素养的必经之路,也是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内在要求。物理学科有着严密的理论体系和科学系统的研究方法,但在目前高中物理教学中,不少师生忽略了物理知识体系的构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缺乏对高中物理知识体系的整体认识,难以形成完整的物理观念和科学思维,不利于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本文重点论述了高中物理教学中师生共同建构物理知识体系在提升高中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高中的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强、实践性强的学科,将德育融入其中,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专业的发展,还能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进而使他们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通用技术具有立足实践、注重创新和多面融合的特点,在"立德树人"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正强化作用,其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德育的重要载体和优质平台。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对接生活、挖掘教材及改变教法等方式,实现通用技术学习与德育活动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4.
许爱群 《中学物理》2023,(10):32-35
初中各学科核心素养既有区别也有关联,如何科学融合各学科资源,在物理教学中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具有适应未来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成为物理教师急需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研究初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四个维度与语文、数学、音乐、生物等跨学科核心素养的融合路径和创新案例,旨在找到更多科学、高效的学科融合路径或形式,让学生全面发展,实现“学业质量高品质提升”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学科融合教育理念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施,有利于推进科学课程改革,提升科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在学科融合理念下开展科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衔接教学,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辅助科学教学,精选现实生活中的科学资源融入科学教学等做法,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的有效方式。这一做法也是当前我国科学教育方式变革方向,融合多学科知识与技术开展科学教学活动,已经成为一种培养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首选模式。  相似文献   

6.
学科融合,是指打破学科边界,促进学科间相互渗透、交叉的学习活动.《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教学中,我们应打破学科边界,实现语文和数学、道德与法治、音乐、科学和信息技术等学科的融合,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实现知识的系统化,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7.
学科融合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手段。文章以“走向生态文明”为例,将多学科知识寓于“生态环境与黄河治理史”的主题情境之中,以黄河人地关系发展为主线,设置4个子情境,融合地理、历史、政治、语文、生物、物理、化学等多学科资源开展教学,实现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性、整体性掌握,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与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物理学史蕴含了丰富的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紧密联系的教育价值。结合课标要求,通过“回溯重演”“质疑创新”“追踪模拟”“潜移默化”的教学环节,实现物理学史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以此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9.
朱娟 《亚太教育》2023,(20):113-115
化学新课标强调“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学科融合是教育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新时期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以“水质检测及自制净水器”跨学科实践活动为例,具体探讨如何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化学、物理、生物、地理等多学科知识方法分析解决问题,以期能够促进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教师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各种资源,组织开展家庭物理实验,对于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形成科学思维,养成勇于创新、勇于进取的科学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家庭物理实验为初中生实现“再创造”提供了条件,它是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1.
毛德飞 《考试周刊》2023,(5):137-140
在初中物理课程的教学当中,将学科教学内容与化学、生物课程进行融合,选择更加适合当前学生学习需要的方式来进行授课,其不仅能够实现学科教学方式的创新,有效地改变初中物理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科知识的学习,真正实现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培育和提升。鉴于此,在课程教学期间,需要教师对理化生三门学科之间的融合给予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2.
高中物理教学改革后,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逻辑 思维能力的要求不断提升,以学生核心素养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也在不断创新,而实验教学是物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是提升 学生物理素养和思维的重要方式。教师需要优化物理实验教 学,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心引导学生在探索问题、设计实验、动 手实践的过程中提升学习能力。本文就当前高中物理实验教 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索了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 方式。  相似文献   

13.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专家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学生未来发展必备的品格,但从理念到学生经验的课程转化过程中存在不同的层级落差,其主要体现在物理教师对课程理念及课标的理解有待深入;整合知识的能力有待提升;教学技能有待改进.为解决这些问题,在梳理了课程转化内涵及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古德莱德的课程转化层级理论,在不同层级间找到了两位“信使”来连通并传递各层级之间的信息,即通过名著研读,探寻传递信息的“文本信使”;进行线上线下研讨,整合传递信息的“视频信使”,从而实现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转化.  相似文献   

14.
新一轮课程标准的修订中提到,教育工作者要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基础,对课程进行改革,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高中生物是一门重要的探究性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教师应当注重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让生物理论知识与探究实践能力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逐步加强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采用科学、合理的授课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本文结合案例,阐述基于学科核心视域下高中生物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培养研究。  相似文献   

15.
物理作为高中教学的重要学科内容其对于学生 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作用,新课改要求在教学过程中 不单单要进行学科内容的讲解,还要注重提升学生的核心素 养。对于物理的教学来说,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就是激发学生 学习积极性,通过提升物理学习兴趣来提升学科成绩的过程。 本文将对当前高中物理教学课堂教学方法进行阐述,就如何以 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教育理念为基础对学生的课堂学习内容进 行讲解。  相似文献   

16.
新课改的关键环节是"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体系",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有助于学生把握学科的价值体系的内核,提高学习效果,在大量的实践中发现不同的学科其核心素养不同,教学方法也有所不同,初中科学学科教学也是如此。采用学科融合的方式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科融合的方式可以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提高。对学科融合教学进行了探究,在对相关概念的介绍后针对学科融合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分析包括学科融合中存在的不足以及不足的成因等,接着介绍了中学科学教学中学科融合的具体措施,和广大一线教师共同探索。  相似文献   

17.
探析美国科学教材物理学科核心概念组织和呈现特点,主要表现为核心概念的内容组织突出学科逻辑、强调学科内容融合。核心概念的呈现注重科学探究,突出实践性特点,关注工程实践的教育价值,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知识建构。从促进学生物理核心素养养成和发展的角度出发,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突出核心概念的统摄作用,传递科学本质;融入技术与工程实践,探索综合化的核心概念学习路径;创设真实问题情境,促进学生物理学科能力发展。  相似文献   

18.
通用技术课程蕴含着丰富的育人价值,发现通用技术学科的德育价值,进行学科德育要素设计是落实通用技术课程学科德育的前提.以苏教版必修教材为例,通用技术教学中实施学科德育的策略包括:挖掘通用技术学科中的德育要素,构建通用技术学科"5+X"德育范畴;实施基于真实情境的项目教学,设计系列挑战性任务;提升通用技术教师德育素养,发挥教师德育价值等.教师应在教学中从单元教学、课时教学、学习活动、学习评价等方面科学设计德育要素,实现学科教育与德育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9.
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是对教学效果进行衡量的关键标准,是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重要提升路径。本文探索了高中物理教学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期望能够帮助学生掌握适应知识、形成物理学科素养。  相似文献   

20.
在学科融合的大背景下,提出“物理+”的思想,用物理知识去帮助中学生理解和解决其他学科中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学科交叉,学科融合意识,使学生在“理解中学习”.本文旨在运用“物理+”的思维,用高中物理的方法来解释地理问题——地转偏向力,培养学生的学科融合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