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巧用六谷珠     
小朋友们在初步学会了“新疆舞”之后,积极性不够高。复习时,动作软绵绵,不到位。细想想,主要是缺少道具的缘故。可没钱买道具,怎么办呢,想来想去,我想起了六谷珠。一时教室变成了道具加工厂。小朋友们你穿几个,他穿几个,一会儿“产品”出来了。他们有的手上带着“银镯子”,有的头上套着“铜箍”,还有的脖子上挂起了“金项链”,特别是王丽丽的那条“珠裙子”别具一格。当音乐声再起时,他们又神气活现地舞起来了。由于巧用了六谷珠做的道具,小朋友越跳越带劲,真正达到了巩固提高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西晋末年,张轨出任凉州地方长官。为了控制凉州达到割据目的。张轨首先运用“以王命凉州”策略,以此得西晋皇室的支持。同时,他大力笼络凉州地方大族,以使他们拥护自己。张轨在凉州恢复生产、发展经济、安置流民,同样也获得凉州百姓的支持与拥护。凉州已经成为张轨及其后世子孙的天下,形成为一个割据政权。张轨是十六国时期前凉政权的开创。  相似文献   

3.
试论甘州回鹘和北宋王朝的交通孙修身960年赵匡胤在陈桥发动兵变,取代后周,建立北宋王朝。其时在河西走廊尚存有甘州回鹘、凉州六谷部、瓜沙曹氏归义军政权等。其中除瓜沙曹氏归义军政权是宋朝的羁縻州县外,余者都是独立的政权。同北宋王朝有着友好的关系。甘州回鹘...  相似文献   

4.
<正>古凉州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是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融汇、传播与辐射之地。凉州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有着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以凉州为中心的五凉政权、五凉文化在这里沉淀。对凉州及“五凉”史料的解读能使学生深入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以乡土史料的可观可感可知可触历史提升其对史料的认知能力,进而达到落实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5.
《河西学院学报》2019,(3):56-62
东汉末到三国时期羌族在河西地区的影响力依然强大,作为羌族活动主要地域之一的凉州,羌族与汉族联系和交流更加密切。从凉州发生多次羌胡之乱和凉州军阀的羌胡背景看,羌族主导了这一时期的凉州局势。在曹魏与蜀汉竞争的大背景下,凉州成为了两个政权博弈的焦点,不管是曹魏经营凉州,还是蜀汉与凉州羌、胡的互动,都客观上表明凉州的地位之重要,也促进了凉州乃至西北地区的民族交融,为我国多民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6.
十六国时期,中原诸割据政权兵戈不息,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文化亦受摧残,而在西北边陲的凉州地区却出现了一个文化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兴旺局面,从而被后代史家誉之为“衣冠不坠”的“多士”之邦。对此,笔者已有专文述之,兹不赘言。值得注意的是,凉州诸郡中尤以敦煌地区最为发达,成为河西地区学者文人活动的中心,学术研究空气浓郁,人才济济,名家辈出,仅有史可考者就有五十余人,至于史传无名而不为后人所知的当然就更多了。敦煌学者的学术成就繁荣了十六国文化,成为魏晋文苑中的一朵奇葩,也对随后的北  相似文献   

7.
北凉政权是五胡十六国时期西北割据政权之一。其最盛时的疆域“西控西域、东尽河湟,尝置沙州于酒泉、秦州于张掖;而凉州仍治姑臧,前凉旧壤,几奄有之矣”。它雄据河西的四十三年间(从397——439年),发展经济、崇尚文教,对开发河西作出了一定的贡献。现对北凉经营河西的情况论述如下。沮渠北凉政权为张掖卢水胡人所建。沮  相似文献   

8.
宋初熙河蕃部众多,部族强盛,初受凉州六谷联盟指挥,在疏通贡宋道路,抗击夏州党项方面,发挥关键性作用。熙河蕃部被夏州党项分化后,六谷联盟遭受重创,最终走向覆灭。失去依靠的熙河蕃部,转而依附于河湟宗哥联盟,继续充当宗哥联盟贡宋抗夏的中坚力量和主要媒介。宗哥联盟崛起后,为谋求更大权益,公然对宋开战,最终遭遇惨败,作为急先锋的熙河蕃部,在此役中遭受重创,转而依附于瞎毡政权,恢复贡宋抗夏的政策。熙河蕃部在宋初虽有反覆,但总体来说,贡宋抗夏是主流政策,这对宋初边防稳定的维持,丝路中继贸易的开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五代末至宋代,凉州土豪吐蕃折逋氏掌握了凉州政权约半个世纪。最有可能在八世纪中期进入凉州的折逋氏,其姓氏应来源于吐蕃官职名。在掌握政权的半个世纪中,折逋氏四代人积极发展与宋王朝的关系,或马市、或朝贡、或相互策应,抵御西夏的进攻。这不仅促进了中西贸易通道的畅通,而且对宋初巩固统治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而折逋氏也利用这个机会,对宋初河西地区进行了积极的恢复和开发。  相似文献   

10.
《愚溪诗序》第1段写愚溪用“愚”字来命名的缘由,其中提到“古有愚公谷”。因此,准确把握愚公谷典故的内涵,深入理解愚公谷命名的缘由,就成为我们体会柳宗元在愚溪命名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的一级必登之阶。该文课后练习节选了《说苑·政理》中关于愚公谷故事的一段。读完节选文字,读者,尤其是学生莫名其妙,普遍产生这样的疑问:老人为什么要把马驹给年轻人呢?愚公谷命名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节选的片段如下: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曰:“为愚公之谷。”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桓公曰:…  相似文献   

11.
中学历史教材高中《中国古代史》(选修)讲到南诏时是这样表述的:“南诏为彝族和白族的祖先,原为六个比较大的部落,分布在云南西北洱海一带,叫做六诏,其最南一部称南诏。南诏首领皮罗阁在唐玄宗支持下,合并了其它五诏。唐玄宗封皮罗阁为云南王。”这种表达存在着两个问题,第一是南诏不能称为“祖先”;第二是南诏民族表达为彝族、白族不准确。 先谈第一个问题。南诏是一个国家政权的专称,它不是族名,也不是部落名,不能称它为“祖先”。在中国古代史中,有国名和族名相同的情况,如唐代的回纥,既是族名,又是国名。说“回纥是维吾尔族的祖先”是可以的,但这里的“回纥”应理解为回纥族,若理解为“回纥国”就不对了。 据有关记载,“诏”是王或首领的意思,南诏原名蒙舍诏,是隋唐时云南西部六个政权之一,因地处六诏南,又称南诏,后来统一六诏;南诏是国家政权的  相似文献   

12.
士族是魏晋南北朝地主阶级中一个腐朽没落的阶层,但士族与敦煌文化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追溯河西士族形成与发展的历史,便可清楚地明白这一点。众所周知,早在西汉后期,河西就形成了地主士族势力,魏晋时期又有新的发展,已成为一股势力极强的特权阶层。十六国大动乱开始,中州世族也流转河西,加入河西士族的行列。《资治通鉴》123卷文帝元嘉十六年十二日条胡注:“永嘉之乱,中州士人避地河西,张氏礼而用之,子孙相承,衣冠不坠,故凉州号为多士。”中原士族的加入,使河西世族集团势力大增。五凉时期的各个政权,其兴衰成败无不与世族大族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3.
《河西学院学报》2016,(4):40-43
公元383年爆发的淝水之战是前秦发动的旨在灭亡东晋的一场南北间战争,结果前秦大败,北部中国重新陷入混乱状态。在这一形势下,被前秦统一的凉州地区内部诸族势力得以发展,导致诸凉政权的并立局面,并深刻影响了凉州政局的变动。  相似文献   

14.
唐懿宗咸通二年(861)沙州归义军节度使张议潮收复凉州后不久,河西地区又与中原隔绝,陷入各族混战之中。经过一番厮杀,以绿州城镇为中心,形成了几股割据势力,鼎足而立,凉州自立政权就是其中之一。河西地区的这种政治格局一直维持到西夏崛起。本文就此期间凉州自立政权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不当之处,敬祈指正。一、凉州地区唐戍兵与嗢末的关系咸通二年归义军节度使张议潮收复凉州后,唐王朝曾重筑州城,并由山东调郓城兵二千  相似文献   

15.
张小刚 《家教指南》2023,(4):210-222
凉州番禾县圣容像是十六国北朝时期,中国北方高僧刘萨诃西行至番禾御谷所预言的八十余年后在这里裂山而出的石像。敦煌石窟中凉州番禾县圣容像的标准形象是右臂直垂于体侧,右手掌心朝外作与愿印,左手于胸前握袈裟衣角,身后表现山岩的立佛造像(倚山立佛像)。在今山西与古凉州等地区发现的唐代类似姿势并且题作“圣容像”的造像,很可能也是凉州番禾县圣容像。  相似文献   

16.
沙州归义军政权曾长期致力于控制凉州,由李行素墓志可知,咸通八年,在朝廷的斡旋之下,归义军被迫放弃凉州,凉州被嗢末部族所控制。李行素这次单车西使,说服张议潮奉笏入朝,实现了唐中央对归义军的羁縻控制,并通过分割凉州而实际削弱了归义军,进而利用嗢末势力实现了掣肘和压制归义军的目的。也许正是因为嗢末具有与吐蕃民族近似的西羌文化特征,以及曾为吐蕃奴部、庶民的身份地位,所以李行素墓志才称其为"羌",其主要成员构成应与党项、苏毗等民族有着紧密的渊源关系。直至晚唐五代,嗢末始终控制着凉州,强烈影响着河西走廊各部族政权的局势。  相似文献   

17.
《水浒传》写武松之兄武大郎“身不满五尺,面目丑陋,头脑可笑。清河县人见他生得短矮,起他一个浑名,叫做三寸丁谷树皮”。早年读《水浒》,“三寸丁谷树皮”六字,不知如何断读。近年教《水浒》,仍惑其义。今读《金瓶梅》,对之《水浒》,反复体味,“三寸丁谷树皮”之义,冰释矣。三  相似文献   

18.
《洪范》是不是西周时代的作品,我不是考据家,故在这里不做考证的工作。但“五行说”确不始于西周,在虞夏之际就已出现了。如果不相信,请看《左传》所引的《夏书》。“《夏书》曰: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劝之以九歌、勿使坏。九功之德,皆可歌也,谓之九歌。六府三事,谓之九功。水、火、金、木、土、谷,谓之六府。正德、利用、厚生,谓之三事,义而行之,谓之德。”(《左传》文七年)由此可证,“五行说”是始于虞夏之际,并不是始于西周,两者不同之点,则《夏书》谓之六府,而《洪范》谓之五行,实质是一样的,因为土产谷,土谷相连,故举水、火、金、木、土而兼及谷,谓之六府。这是“五行说”最早的提法。现在通行的古文《尚书》,可能依据上引《夏书》加以改写,编入《大禹谟》。  相似文献   

19.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编写的高中课本《中国古代史》(1991年10月第1版),第200页的插图,是一枚“大顺通宝”,并指明是“大顺政权货币”。 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建都西京(西安)后所铸币名“永昌通宝”,而“大顺通宝”则是张献忠“大西”政权所铸之币,两种“通宝”皆以年号为名。插图说明“张”冠“李”戴,当系将年号国号混淆所致。  相似文献   

20.
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谷皮实为“榖皮”,是一种造纸和织布的原料。“瘦生”的“生”当为“省”之音借,亦即瘦义。“兰若”除了香草之名以外,唐诗中较多的用例是指佛教的寺院、僧舍。刀剑的许多雅名如“白刃”是由于修辞手法产生的,用训诂的方法来释义,只能得出错误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