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国内水利社会史研究蓬勃兴起的背景下,重新审视河西走廊水利社会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在回顾、反思近十年来明清时期河西走廊水利社会史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深化研究内容、拓展研究视野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一是运用"水利社会史"的理论研究明清时期河西走廊水利社会史,已成为基本趋势。二是加强多学科合作研究、注重田野考察、进行比较研究,是深化明清时期河西走廊水利社会史研究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河西走廊历史文化遗产蕴含着本地区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想象力,体现着河西走廊各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河西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保护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联结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也是维护国家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发展的前提。正确认识河西走廊历史文化遗产的内涵,掌握文化遗产的价值有助于保护与开发遗产旅游,使遗产旅游引领河西走廊旅游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河西学院学报》2019,(4):61-65
诗词作品是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旅游资源,能形成区域旅游竞争优势。诗词作品对旅游者能产生重要导向作用,以诗词为旅游主线的旅游活动因为其较强的文化性越来越受到旅游者的欢迎。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的黄金路段,历代文人都留下大量有影响力的诗词歌赋,有些还是经典名句,这些诗词作品对于传播河西走廊的历史文化,推动河西走廊旅游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文章以河西走廊为例,分析研究历代文人描写河西走廊诗词作品的旅游影响,并探讨开发河西走廊诗词文化旅游的策略,以进一步提升河西走廊文化旅游发展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河西学院学报》2017,(1):31-35
由河西学院河西走廊民俗民族文化研究中心、河西学院文学院、丝绸之路经济带河西走廊智库联合主办的"视野·理论·方法——第三届裕固学研讨会"于2016年7月12日在河西学院召开,来自于国内外的学者30多人围绕视野、理论与方法进行裕固族社会文化的研讨,在"裕固学"研究领域内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推动了裕固族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河西走廊所出汉简中保存了较多马匹饲养史料。以简牍为中心旨在通过简牍以此来分析汉代河西走廊马匹饲养技术、相畜技术、兽医水平,以此来探究汉代时期河西走廊以马为核心的畜牧业状况。  相似文献   

6.
河西走廊所出汉简中保存了较多马匹饲养史料。以简牍为中心旨在通过简牍以此来分析汉代河西走廊马匹饲养技术、相畜技术、兽医水平,以此来探究汉代时期河西走廊以马为核心的畜牧业状况。  相似文献   

7.
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为河西走廊开展生态旅游提供了必要的资源基础。旅游业带来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的同时,我们必须重视旅游业对环境造成的危害,而生态旅游则是一项绿色环保的产业。通过对河西走廊生态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客观地分析河西走廊实施生态旅游面临的问题,探讨合理开发生态旅游资源的对策,为把河西走廊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8.
地处古丝绸之路黄金段上的河西走廊,有着悠久的历史、壮丽的山河、丰富的文物、众多的景观和神奇的传说,是发展旅游业的理想地区。近年,河西走廊旅游产业有很大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在日益激烈的旅游竞争中,河西走廊只有深挖各地地方文化内涵,发展地方特色旅游,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发展大旅游,打造旅游产业带,才能实现旅游业的共同繁荣,真正使河西走廊成为名副其实的丝绸之路文化旅游黄金走廊和中国西部最具吸引力的特色旅游带。  相似文献   

9.
河西走廊有着极为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尽管近年旅游业发展迅速,但是与其他省区相比,差距还十分明显,原因之一就是在旅游的开发上没有自己的特色。创造特色,发展城市旅游是河西走廊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对河西走廊城市旅游业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河西走廊发展城市旅游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甘肃民乐东灰山遗址是河西走廊上一处遗存丰富的青铜时代遗址,属于四坝文化范畴。本文依据发掘报告中的墓葬埋葬形式登记表及随葬器物登记表,并结合历年来的相关研究,对东灰山遗址单人墓葬的人口自然结构、墓葬结构以及随葬品等作了一定的统计和分析,以期对河西走廊青铜时代四坝文化的人口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1.
<正>"裕固族社会与祁连山生态保护"学术研讨会召开4月2日,由河西学院主办,河西走廊民俗民族文化研究中心、丝绸之路经济带河西走廊智库、河西学院政法学院联合承办的"裕固族社会与祁连山生态保护"学术研讨在河西学院召开。来自中央民族大学、兰州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兰州财经大学、河西学院、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研究院、张掖市委党校、肃南裕固族文化研究室、高台县委宣传部以及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委宣传部和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皇城镇的基层干部与牧民40多人参加了学术研讨会。开幕式由河西走廊民俗民族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黄大祥主持,河西学院副校长张汉燚出席研讨会并致辞。  相似文献   

12.
河西走廊是孕育和滋养中华民族文化和佛教文化的重要地域。河西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性、多元性、活态性和脆弱性等特征。现根据其特征,提出开发河西文化资源的策略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汉武帝经营河西以前,河西走廊主要居住着月氏、乌孙、匈奴等少数民族部落,他们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畜牧经济是这一时期河西走廊主要的经济形式。汉武帝经营河西以后,匈奴败走大漠以北,中央王朝对这一地区开始了大规模的移民戍边和开发屯垦活动,由此揭开了河西走廊农耕经济发展的序幕。此后,农耕经济与畜牧经济在河西走廊得到协调发展,并最终形成以农耕经济为主、农牧经济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  相似文献   

14.
河西宝卷是河西走廊民众念卷的底本,宝卷故事的传播及其信仰、娱乐和教化等社会功能的发挥是通过聚众宣念而实现的。河西宝卷的传承问题,实质上就是口头传承问题,口头属性是宝卷的本质属性。河西宝卷的口头属性可以从表演语境、曲牌曲调及“和佛”等方面进行探讨。研究河西宝卷的口头属性,对于探索有效的传承方式与途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河西学院学报》2016,(6):32-36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西方的商贸交流之路,其商贸活动大致分为三段:一是中原到河西走廊;二是河西走廊到敦煌以西的哈密;三是哈密到西方诸国。中段的河西走廊是丝路古道的必经通道,在承接东西方贸易往来方面发挥过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政府倡导在河西走廊开办"互市",既规范了商贸交易,又为商业活动提供了有效保障,有力地促进了丝路商贸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两汉时期,河西走廊不仅是匈奴的经济、政治与军事活动的主要基地,而且是中西交通的咽喉,在匈奴政权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占领河西走廊也就成了两汉政府的主要对外政策.河西走廊直接关系到汉王朝的边境安全与统治稳定,关系到匈奴的盛衰存亡,因而,汉匈双方为争夺河西走廊在300年间曾发生了多次战争,最后以匈奴被逐出河西走廊远遁西方而为结局.两汉时期的河西走廊在匈、汉统治政权中都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17.
上中学的时候,就知道河西走廊。这是个非常漂亮的名字。“河西”的发音,听起来清新悦耳,内秀温柔;“走廊”则让人感觉豪迈旷阔,辽远绵长。“河西”与“走廊”放一起,不由得使人联想到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牛羊成群、驼铃悠扬等诸如此类的景象。  相似文献   

18.
河西走廊是中西文化发生交融的地区,是多种文化和文明的通道和源头;建立安全发展的长效机制是河西走廊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解决问题的关键和思路在于将河西的生态恢复置于全国发展的大局中思考,在多民族文化包容共生和多地段效益统筹兼顾中实现多元互动和整体优化;关注河西走廊,不仅要在自然和社会方面,还要从文化、艺术、正义和美德上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河西走廊多年生旱生植物多裂骆驼蓬的野外调查及室内实验,对其生物学特性、抗旱性能及应用潜力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裂骆驼蓬广布于河西走廊的戈壁滩、沙化沙砾、盐碱化荒地、黄土山坡及沟壑等环境中,是一种药用和生态治理相结合的特色植物,同时,它也是锁阳的另一寄主,可为锁阳的人工栽培研究提供新思路.因地制宜地进行合理开发利用,不但是荒漠化防治的优良植物,而且具有一定的药用潜力.  相似文献   

20.
宝卷在河西走廊一带颇为盛行,武威作为河西走廊上的重镇,至今在其下辖的凉州区广大农村里仍然活跃着宝卷的身影。每年春节前后及农闲时节,"宣卷"活动是农村重要的民俗文化活动之一,其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