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和塑造人,其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的表现方式不同。学校教育的主体是教师,教师通过教书和育人达到教育的目的。育人涵盖在教师教书的过程中,在"教"的过程中实现育人的目的,教书和育人是不可分的。教师的育人能力是教育教学能力的核心,其核心内涵包括教育信念、教学智慧和教师的自我反思。育人是教育的应有之义,是时代发展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2.
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中学思政课教师的育人能力与中学思政课的育人效果息息相关,提升中学思政课教师育人能力是大势所趋。新时代中学思政课教师的育人能力有新的内涵和价值,也有新的提升路径。通过探讨中学思政课教师育人能力之内涵、结构和价值,从而提出提升中学思政课教师育人能力的两大路径,以期为后续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高中数学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适应发展需要,保持学科专业性,在专业能力四要素上提升自己,实现育人过程提质增效。通过积极参加各种专业活动,拓展专业能力提升路径,以最好的专业技能迎接时代之考。  相似文献   

4.
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与价值所在,良好的育人能力是教师完成育人使命的关键。现实中,教师育人时有缺场,存在"差序育人"、"靶向式育人"、"离散式育人"、"虚假育人",甚至只教书不育人的现象。时下,重构以关怀为底色的教师育人能力是提高育人效果,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对铸魂育人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对新时代高校铸魂育人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新时代高校铸魂育人具有重大的价值意蕴,新时代高校铸魂育人是政治之魂、思想之魂、精神之魂、情感之魂、行动之魂的内涵统一,是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活动思政、网络思政、制度思政的路径协同。  相似文献   

6.
林美玫  苏超 《文教资料》2020,(9):129-131,158
青年的思想政治素质,不仅关系到个人的人生走向,更关系到"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高校共青团,要从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青年成长成才发展规律的视角、共青团改革的视角、基层团组织的视角,深入开展红色社会实践的育人机理研究。通过深入挖掘共青团思想引领功能、注重实践顶层设计和精准指导、建构红色育人阵地和平台建设、形成红色社会实践品牌特色、打造系统科学的红色实践育人模式,探索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红色社会实践工作新格局,形成红色社会实践指导、实施、合作方面的系统协调机制,突出高校共青团的组织优势,构建以青年团员的思想成长为目标的红色社会实践科学评价机制,借助思政课堂的主阵地优势,构建红色社会实践的扁平性常态化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7.
体育承载着助力国家富强、民族振兴、青年志强的重要功能。高校体育为国家圆梦、民族兴旺、青年成长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健康保障,蕴涵着独特的育人价值和深层的育人内涵。凝练和培育体育精神、创新育人载体和手段、强化师资队伍、完善评价机制是新时代实现高校体育育人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各种技术与教育的跨界融合,颠覆式地改变了高职教育的教学内容与方式,高职教师的教学正面临各种变革和挑战.基于此,文章在深入分析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内涵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创新平台、创新体系和创新驱动模式的教学能力提升路径,推动高职教师在跨界合作与探究中不断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积极应对科技进步与产业变革所带来的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9.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的内在逻辑和必然要求。不断深入探究高校科研育人的有效机制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共识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各领域的科研环境均得到有效改善,取得的系列重大成就引发了世界的关注。然而,高校科研学术系统中的某些积习诸如急功近利、科研育人重视不够、育人效果欠佳等依然存在。据此,文章从科研育人的内涵、典型案例分析以及科研育人的实践路径等几个方面,探究高校科研育人的理论内涵、时代价值与实施路径,从教育发展的内在属性出发,把握新时代科研育人的客观规律并切实将之落到实处,协调好教学、科研、育人、社会服务等关系,对于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呼应改革创新的时代要求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贺慧敏 《教育评论》2020,(3):127-131
教师育人能力对落实立德树人具有重要意义。传统教育实践忽视了教师的育人职责,阻碍学生全面成长、不利于教育公平实现。教育本质、立德树人的任务提出及社会公平发展都要求教师的职责核心是育人。以实践性为原则,以立德树人为指向,厘清教师育人能力的结构轮廓,抓住育人能力的主要结构要素,系统地分析、有针对性地选取特征要素解读,有助于教师育人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卜庆亮  米燕燕  王威 《大学教育》2023,(14):111-114
新时代,医学院校的心理育人工作受疫情防控、学生原生家庭、学业压力等因素影响,呈现出新的变化和特点。部分学生心理问题和心理危机高发、频发,形势严峻。针对现阶段心理育人工作存在的问题,徐州医科大学从组织架构、师资培养、课程建设、家校共育、医校协同、防控体系等方面对医学院校心理育人内涵建设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以提升育人质效。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新时代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育人路径的价值,从红色文化育人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应用、红色文化育人氛围淡薄、红色文化育人环节存在疏漏三方面具体分析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育人路径的问题,从整合红色文化资源、提升课程教学活力、打造多方协同的红色文化教育体系三方面提出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育人路径的对策,以期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育人的功能,培养青年大学生成为新时代红色文化传承者。  相似文献   

13.
情境取向的教师教学能力强调教师运用专业性向引领教学,继而通过对具体教学情境的观察、解释与决策实施教学,最终表现出特定教学行为的连续过程,关注不同要素之间的整体作用与动态转化关系,有利于打破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藩篱。基于情境取向的教师专业能力,反思发现当前许多教师对引领教学设计的教育理念和专业知识的更新内化、对教学情境中儿童学习过程的聚焦观察与分析、以及对教学情境中具体儿童学习问题和需求的个别化回应等三方面,缺乏应有的关注和理解。据此,提出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基本路径,即重视教育理念和专业知识的奠基作用,加强对教学情境设计的方向指引;聚焦对儿童学习过程的观察,加强对教学情境的意义阐释;有效回应不同儿童的学习需要,加强对儿童的个别化指导。  相似文献   

14.
思政课是学生成长的必修课,尤其是高中阶段,学生更加需要在思政课上提高认知、开阔视野、优化思维。站在新时代的高点,高中思政课要坚持“新时代、大课程的观念”。高中思政课课程育人是育人过程的关键性环节,但是当前高中思政课课程育人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本文通过探析新时代高中思政课课程育人的实践方略,以期提高高中思政课育人的效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准备。  相似文献   

15.
16.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的指示,必须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建设。通过牢牢把准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政治方向、优化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环境、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软实力、锤炼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硬功夫,形成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能力发展路径,不断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教学能力,更好地发挥教师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7.
教师必须具备一般育人能力,这是由教育的历史发展规律、教育的目的和教师的职责使命所决定的。教师一般育人能力是指在教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使学生健康发展,所有教师都应具备的教育情怀、人格魅力和应该掌握的基本的教育方式方法,包括教育情怀感染力、教师人格示范力和教育过程引导力。教师一般育人能力具有对象普适性、素养全面性、过程引导性、结果成人性等特点,其价值就在于由自在育人走向自为育人、由分工育人走向全员育人、由碎片化育人走向全程育人。  相似文献   

18.
19.
"三全育人"改革是践行新时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的重要战略举措.目前,高校在"三全育人"改革实践中存在协同育人不够、教育的宽广度窄、育人内涵需进一步挖掘等问题.高校要在构建全员参与的教育主体、建设全方位协同的教育内容、打造全过程衔接的教育链条上下功夫,着力构建协同育人的"大思政"工作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0.
彭凤姣 《四川教育》2021,(10):6-7,14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形成的先进文化.它体现为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艰苦奋斗的精神气质,并具有开放性、人民性、实践性等特征.发挥红色文化育人价值,可以通过新技术提高红色文化的吸引力、以"四史"教育坚定"四个自信"、以"移动"的思政课堂提高红色文化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