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穆王时是西周社会发展中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穆天子传》一书为我们保留了许多关于此时期社会状况的有关资料。根据《穆天子传》及其他诗书铭文资料,可以看出,穆王前少有“天子”之称,穆王起称周王为“天子”则开始普遍化;穆王前周人有美号而少有死谥,穆王时开始死而后谥,以后渐趋普及,成为周人特色,爵礼之制也在此时完善;穆王前,周人在社交场合不见赋诗寓意之举,穆王时赋诗酬唱则正在成为一时风气。可以说,真正的周文化正是在穆王时期奠定其基础并逐渐成型的。  相似文献   

2.
《穆天子传》是一部先秦古书,自出土以来,研究者众多。但对其中的人物描写缺少总体把握。纵览全书,作者运用多种描写手段,对人物进行塑造。其中有对主人公穆天子的多角度刻画,有类型化的人物整体描写,又有个性化的人物性格展示;有对盛姬浓墨重彩多维渲染,又有对应景人物的简单勾勒。  相似文献   

3.
《穆天子传》是一部重要的先秦史籍。郭璞首次为之作了全面、系统的注释。郭璞的《穆天子传注》用多样化的注释形式解说文本,其注中保留了丰富的先秦两汉时期的古籍资料和魏晋时期的语言资料,注释中重视异源资料的价值和相互印证,而且论断严谨。郭璞的《穆天子传注》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也体现出郭璞严谨、诚实的学术精神。  相似文献   

4.
<穆天子传>描写了西周穆王巡游西域的故事.作品无论是构思还是文本线索,都反映了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天命人事"观.天命威严,神性的不断显现昭示着天命拥有绝对的权威;人事繁杂,德治和礼治的有效结合保证了"天命"统治下的人事活动行之有序.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穆天子传》的神话历史化、历史的神话两种同时并存的倾向展开论述 ,指出这两种倾向交织在一起形成的亦真亦幻的神话境界。并论述了《穆天子传》出土以后对两晋、南北朝时期神话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穆天子传》塑造的穆天子形象纵横马上、巡行天下,追寻权力、财富、爱情和长生,超越了帝王的命运,也超越了以农耕文化为本的华夏正统儒家文化的范畴。从不同文化差异的角度看,它体现了游牧文化时期的英雄理想,而非农耕文化时期的帝王典范。这种文化问离性或许正是穆王在后世颇遭误解和非议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通过研究和分析《穆天子传》所记载的穆天子西行路线和里程,以及长度单位"里"的换算规律后,对《穆天子传》中一些主要地名的地理位置进行了全新的探讨,提出《穆天子传》所记载的西王母之邦的地理位置是在今甘肃省酒泉一带。  相似文献   

8.
9.
《穆天子传》中的一些地名、部族,如昆仑山、西王母、河宗氏等来自于《山海经》,主要源于齐鲁地区;而在战国时期的传说中,周穆王西巡的地域应在我国西北地区,这一地区的地理知识也被编入《穆天子传》。因此,《穆天子传》中的地名、部族、地域应是以齐鲁地区为中心的东部与西北地区历史地理知识的混合,不可能一一落实到齐鲁或西北地区。  相似文献   

10.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体的核心是句式,从句式来观察《诗经》诗体,因其主要以四言为主,故可称之为四言诗。《诗经》四言体的成因是周代基于行礼奏乐的现实需要而对之前即已经出现的四言体的有意识的选择,这种选择既具有中国古典诗歌起源处的语言上先天的决定性,也有周人诗歌依附于仪式并受其影响的因素。也就是说,《诗经》四言诗体的形成,一方面与先秦审美文化崇尚对偶的心理有关,另一方面也同早期诗歌,尤其是《诗经》诗篇多为仪式而作或多在仪式场合由打击乐器伴奏而歌的事实相关。  相似文献   

11.
伊与部马养在《从驾应诏》诗中提到“瑶池”和“白云篇”,而“瑶池”与“白云谣”典故出自《穆天子传》,明示他受到《穆天子传》影响.伊与部马养是有文献可证的《穆天子传》在日本的早期接受者,其接受时间在持统天皇702年逝世之前.731年葛井连广成奉试对策提到了“黄竹”和“白云”,“黄竹”典故也出自《穆天子传》,说明日本上层对《穆天子传》已很熟悉.日本学者在诗文中引用《穆天子传》,既与他们注意学习《昭明文选》和李善注有关,也与他们直接阅读《穆天子传》有关.《文选》李善注本可能不是直接从唐朝传入日本,而是通过新罗间接传入.《穆天子传》则更有可能是由日本遣隋使团、遣唐使团中的学问僧与留学生带回日本.基于此,笔者将《穆天子传》传至日本的时间上限定为隋文帝开皇二十年(600年),日本圣德太子初次派遣留学生到中国留学;下限则为日本持统天皇逝世之年,即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具体时间难以确考.  相似文献   

12.
<穆天子传>对穆王一行人所见之山川、物产进行了细致记叙,有的景物描写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句式整齐,颇具<诗经>之特色,这说明<穆传>作者已有意或无意地把自然做为文学审美观照的对象.此外,本文还审视了这些对自然关注的文字所体现的诸多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3.
《嘉应学院学报》2019,(5):72-78
《诗经》是中国上古成熟的、最早的四言诗总集,其四言句达到92%之多,为了促成四言建构的格局,《诗经》作者采取了添加音节衬字、紧缩句子成分、重复语辞音节等手段。在全面考察《诗经》重复语辞音节建构四言这一重要手段时,发现这种手段建构的四言句有三种的独特模式,即相同音节隔字重复、相同音节紧相重叠、相同音节跨句相应。而这三种独特模式因语辞音节在四言诗句的相应位置重复出现,却产生独特的音情效应和音律意趣。  相似文献   

14.
在《诗经》文学地理学的发展过程中,朱熹博采众长,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他明确提出"废《序》言《诗》",主张"以《诗》说《诗》",求《诗经》的"本文本意",为后人从文学地理视域解读《诗经》文本打开了巨大的空间.他抛弃小序和《诗谱》比附政教、以美刺言《诗》的做法,在《诗集传》中用"地域界定+风俗考察"的方法解读《国风》,将地理视角贯穿于对具体诗篇、诗句和词语的理解中,并在《诗集传序》中提出文学与地理之间"物-人心-诗"的关系链条,直接影响了宋末的王应麟.  相似文献   

15.
朱熹的《诗集传》对郑笺《毛诗.小雅》的有关篇什划分作了调整,对《毛诗》14篇诗的章句划分作了改变,体现了宋人的疑古精神,所作调整也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结合具体作品,评价式论述了《诗经》的形式、功能、内容及其表现手法,指出了其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特定地位。  相似文献   

17.
该文就不同《诗经》分类形式的具体内容和分类依据作了一定的整理和概括,以《诗经》现代分类(以《分类诗经》作代表)为突破点,对《诗经》的文学阐释表达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18.
《山海经》是我国古代重要文献资料,有着重要的文学价值。所以,从中国古代文学创作的角度,探讨《山海经》对汉代文赋创作的影响十分必要。本文以《天子游猎赋》为例,将其影响归结为三个方面:空间方位观念的接受与拓展、“尚奇”精神的继承与新变、修辞手法的沿袭与运用。  相似文献   

19.
《诗经》是中华民族的元典,至今仍有研究的价值。两千多年来的《诗经》研究形成了《诗经》学,今天研究《诗经》应有新的视角,如文化学的视角、原型批评的视角、比较文学的视角、新的伦理学视角,以期在传统研究延续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与突破。  相似文献   

20.
“风雅比兴”是中国古典文学源远流长的优良传统,“风”、“雅”二义早就连用,用以指称诗文之事。我们从中国诗史可以清楚地看到“风雅比兴”传统与诗歌文学兴衰的密切关系,凡继承和发扬这个传统,诗歌文学就发展进步,取得辉煌的成绩;凡背弃这个传统,诗歌文学就衰颓而蹈入迷途,一些萎靡颓废的、无思想性的、有害的以及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文艺就会泛滥;当进步的文学界重新标举“风雅比兴”,文学就健康前进,并在新的时代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这个传统。今天的诗歌毕竟是从昨天的诗歌发展而来,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历史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