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二十大论述中国式现代化,突出了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为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近代中国社会发展逻辑演绎了中国共产党主导现代国家建构的历史机理。中国共产党肩负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显著的实践优势,这是中国式现代化获得成功的前提条件。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积累了丰富经验,体现着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坚持和运用。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以不断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广度和深度实现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能够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离不开对多样化社会思潮的有效引领。进入新时代,通过在守正创新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把意识形态工作摆在极端重要的位置、将引领社会思潮纳入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加强新时代的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等关键举措,中国共产党引领社会思潮的体制机制得到进一步强化。这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推动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强大生命力,顺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力量支持。从基本经验上看,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必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推动意识形态工作常态化、制度化。  相似文献   

3.
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问题历来受到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高度重视。百余年来,文艺在党的意识形态建设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离不开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党领导下的文艺工作始终维护“文艺为人民服务”与“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内在统一。中国共产党文艺工作中意识形态建设的显著特质表现为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主流旋律与多元创作、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中国共产党文艺工作中意识形态建设以人民至上作为价值旨归,主要表现为以文艺工作者同人民群众的双向互动彰显文艺的实践品格;发挥文艺审美育人功能,增强人民精神力量;讴歌人民、讴歌英雄,激发人民历史主动精神。  相似文献   

4.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基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相结合而生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式现代化。这一结合大致经历了最初萌芽、艰辛探索、立体展开和系统完善四个阶段。在这一结合中,中国共产党以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核心,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党的革命化建设在价值目标、行为取向上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组织保证、方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为党的革命化建设提供充实内容和行为动力。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过程中,积累了包括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确处理好根本目标和阶段目标的关系以及坚持人民立场、和平发展道路等基本经验,这些经验不仅是对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高度概括,也为发展中国家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生命线”作用的载体。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结合各个时期的历史任务,遵循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的理论逻辑,以回应时代之问为主线的实践逻辑,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逻辑,建构起以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为主线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应该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引领、坚持遵循客观规律、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人民至上四个维度寻求新突破,开辟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境界,助力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考察中国共产党百年意识形态工作发展脉络,共经历了话语权的斗争与夺取、确立和主导、调适与巩固、深化与成熟、继承与创新五个阶段,不同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特点与形式。党的百年意识形态工作经验启示主要有四个方面,即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旗帜,坚持话语一元主导与文化多元共生的辩证统一;始终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绝对领导,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充分发挥意识形态强大凝聚力和感召力;始终坚持“以立为本,破立并举”,提升意识形态话语创造力、引领力。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文化思想围绕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与引领力的意识形态这一战略定位,明确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新使命,坚持以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引领,创新“两个结合”的文化实践方略,以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障,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构成了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体现了鲜明的真理性、科学性、实践性的时代特征,进一步深化了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规律。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推进人类文明新发展提供了理论遵循与实践指引。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意识形态建设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真理价值、坚定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战略引领和全局把握、树立党对意识形态建设的斗争意识和思潮属性、强调党性和人民性及本土性和时代性的系统化原则、推进意识形态建设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合理互动。中国共产党牢牢抓住意识形态建设主动权和引领力是一个时代重大命题和国家课题,需要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引领力、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性、意识形态领域的辩证统一法、党心民心相互促进的系统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表达这五大方面精准发力、有效施策。  相似文献   

9.
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需要从意识形态维度、生成逻辑维度、发展逻辑维度全面把握其理论逻辑。从意识形态维度分析,她是当代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内在地包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价值取向、目标体系、政策方略;从生成逻辑分析,她是解决新时代中国问题的系统思路,解决新时代如何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心课题;从发展逻辑分析,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落实新时代基本方略的重要举措。进入新阶段,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动权的重要思想基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迫切现实需要。其理论逻辑是坚持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总纲,阐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来源与科学指南;历史逻辑是以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阐明中国高势位社会价值观念的融通创新;实践逻辑是统筹国际国内新格局阐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的丰富和扩展。理论、历史与实践三重逻辑相互关联并互为支撑,是对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何以可能与如何可为现实命题的有力回应。  相似文献   

11.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落实新时代基本方略的重要举措。进入新阶段,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动权的重要思想基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迫切现实需要。其理论逻辑是坚持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总纲,阐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来源与科学指南;历史逻辑是以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阐明中国高势位社会价值观念的融通创新;实践逻辑是统筹国际国内新格局阐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的丰富和扩展。理论、历史与实践三重逻辑相互关联并互为支撑,是对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何以可能与如何可为现实命题的有力回应。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加强意识形态建设主要经历了确立与发展、突破与调适、巩固与创新3个阶段,在此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主要包括明确意识形态建设的战略地位,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绝对领导,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主导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新课题新挑战,为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  相似文献   

13.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实践智慧的总结,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华民族实现永续发展的行动指引。从理论逻辑上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思想,继承不同阶段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与时俱进的发展。从制度逻辑上看,稳妥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从价值逻辑上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彰显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优越性,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提供中国智慧,为世界其他国家现代化提供中国经验,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国天下思想的重要论述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历史逻辑,科学地阐释了“家”“国”“天下”的辩证统一关系,形成了系统的科学理论。“家”“国”“天下”既具有各自的价值蕴含,又兼具整体性思维和逻辑框架。在价值蕴含维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成“家”的价值蕴含;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形成“国”的价值蕴含;建构中国国际话语权丰富“天下”的价值蕴含。在实践推进维度,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推进“家”的建设;坚持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与国家整体利益的统一,推进“国”的发展;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夯实“天下”的传播。家国天下思想是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踏上新征程发展的重要指导理论。  相似文献   

15.
社会思潮作为社会发展进步的衍生品,是多维思想碰撞的生成性结果,也给中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工作带来重大挑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社会思潮的指路明灯,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对人类文明成果精髓的深刻把握,为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何引领、引领什么、如何引领"的路径结构提供基本的实践逻辑和研究可能。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这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生动演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智慧,以哲学的视角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实践论上始终坚持人类现代化发展的普遍性与实践逻辑的特殊性,在本质论上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特质与创新驱动发展,在方法论上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在价值论上始终坚持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理论与中国社会实践的统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开创性地回答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人类社会向何处去”“如何建设美好现代性世界”的时代之问,呈现出具有“中国式”特征的现代性理念,为建构美好现代性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7.
教材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国家形象建构的重要媒介。新时代教材国家形象建构是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为逻辑起点,它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话语深入教材建设的实践转化,还是教材建设强化新时代国家意识的核心要义,更是新时代教材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建设的自为选择。新时代教材国家形象建构的基本特征表现为:教材国家形象建构要素凸显强国特质,教材国家形象建构类型体现多元呼应以及教材国家形象建构结构呈现系统有序。新时代教材国家形象建构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明确教材国家形象建构目标定位;要以教材建设现代化为着力点,建立教材国家形象建构体系;要以教材体系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助推中国式教材国家形象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任务。这不仅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基本要求,而且有着鲜明的理论逻辑、厚重的历史逻辑和强烈的现实逻辑。完成好党的二十大提出的这一重大战略任务,必须坚持理论创新,用创新的理论武装人民;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创新意识形态工作方式方法;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相似文献   

19.
从制度建设视角为提升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提出立体、全面的顶层设计,是新时代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着力点。在价值维度上,制度建设引领着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方向、保障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运行、落实高校意识形态治理的实效。在现实维度上,高校意识形态制度建设受师生需求变化、西方社会思潮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制约和挑战。在实践维度上,可通过搭建系统完备的管理制度、建构科学规范的教育制度和施行有效的传播制度予以回应。  相似文献   

20.
政治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始终高度重视的重要工作,是实现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增强党的号召力、战斗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保障。党建百年政治建设历程中,形成了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坚决维护政党领导权威、持续加强政治建党本领的发展逻辑。在百年政治建设中形成的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坚持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提升党员干部的工作能力、坚持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坚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等主旨精神,是新时代推进政治建设的宝贵经验。深入研究党建百年政治建设的发展历程,认识党建百年政治建设的发展逻辑,探求党建百年政治建设的主旨精神,对于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