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曲江集》中张九龄代唐玄宗所拟的敕书,比较详细地记载了开元二十二年至二十四年唐与突骑施苏禄之间战争的史实和唐王朝针对突骑施苏禄犯边而展开远交近攻的谋略,可补两《唐书》和《资治通鑑》记载之缺,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从唐代散文发展史的角度看,《曲江集》敕书继承上古散文“尚用”和“辞达”的传统,以意遣词,思路精密,文辞朴实简练,引领盛唐开元中后期朝廷下行公文的文风,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曲江集》敕书值得治唐代文史者重视。  相似文献   

2.
本文为解决唐代西域史上的一个悬案而作。后西突厥两厢汗国衰亡后,突骑施汗国成为阻止大食东进的屏障,曾与唐朝长期结盟,双方盟与关系的破裂原因一直是个谜。本文认为,双方争战的真正原因并不是贸易纠纷,而在于突骑施苏禄汗国兴起后,迅速包举了西域大量的游牧部族,与唐朝离强合弱、分而制之的意图相悸,其军力之盛,大有成为一个继东西突厥及薛延陀汗国而起的新的北方雄主的气势,已成强藩震主之势,使得一场大战不可避免。突骑施与吐蕃的交通,给了唐廷新的北方孤形包围圈正在形成的巨大震憾,加重了二者攻战的危机。苏禄对唐的几次武力讹诈,加深了双方的猜忌,激化了双方的矛盾。开元二十二年的绢马贸易纠纷保不过提供了战争的口实。  相似文献   

3.
开元时期是西域形势趋于复杂的关键时期.只有理清了此时期唐、吐蕃、大食与突骑施在西域斗争的脉络和纲要,才能更好地把握各方势力对西域争夺的实质.通过中外史料及研究成果的结合,对唐朝与突骑施、大食与突骑施、唐与吐蕃在此时期对西域的争夺进行了考察,认为突骑施对大食东侵的抵御的内部原因在于其试图接替原来西突厥对西域的宗主地位的意愿;吐蕃最终能主导西域局势不仅在于自身军事力量的强大和唐朝的衰落,更在于其能围绕进入西域这一中心而灵活改变作战方略,从多方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4.
本文着力论述东汉一代幽州突骑的兴衰历程,对这一军事力量的来源、民族构成及其演变进行探讨,肯定了幽州突骑在东汉王朝的军事支柱地位  相似文献   

5.
西域都护     
《新高考》2008,(9)
汉朝设立的西域最高行政军事长官。西汉宣帝第二年(公元前68年)派侍郎郑吉屯田渠黎(今新疆尉黎一带),与匈奴争夺东师,使护卫鄯善以西“南道”诸国安全。至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匈奴逐日归降汉朝,郑吉派兵迎之,  相似文献   

6.
在刑事司法实践中,错案、冤案的出现,挫伤了我国的司法公正、司法权威。其真正的原因,在于司法权的专横和滥用。从我国现行刑事司法制度入手,对我国刑事司法制度进行理性分析,有助于找出产生这些冤案、使无辜的公民蒙冤受屈的真正原因,促进司法改革。  相似文献   

7.
知识分子在中共琼崖党组织始建初期是革命的中坚和砥柱。八七会议后的左倾偏向对知识分子采取了排斥态度,使琼崖社会的知识分子未作为一种重要的革命力量得到正视。解放战争时期的“白皮红心”运动成功地开展了城市知识分子工作,却又在所谓的“反特”运动中以莫须有的“地下学联案”将这一成就毁于一旦。而今则应在深刻的反思中,以问题的普遍性鉴照未来之路。  相似文献   

8.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都护,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这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上的一件重大事件。“都”,意为“全部”;“护”为“保护”,设立西域都护就是为了保护西域各政权免受匈奴之害,同时防止西域各政权之间互相兼并和攻击。西域都护直属西汉中央政府,其办事机关称都护府,设在西域中心乌垒城(今轮台县古尔庄)。西域都护是西域最高地方长官,大致相当于内地的郡太守,秩比二千石。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我国媒体频频披露出震惊全国的刑事冤案。司法人员的有罪推定思想和在此思想指导下进行的一系列违反程序的诉讼行为往往是导致冤案产生的重要因素。尽快使我国司法人员全面树立起无罪推定理念对于避免冤案的产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论孔子之死     
死亡是人生不能回避的问题,也是哲学家所必须面对和回答的问题。孔子的学问是生命哲学,对死亡的意识和认识自然成为他所探讨的重要问题。孔子的死亡观具有积极入世的理性主义,他一生亦积极实践这种死亡观,他的生命成为他学问最好的脚注。孔子之死,成为他人生之中最凝重,也是最精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1.
论韩信之死     
关于韩信的死,历来众多的史学家几乎是一致的认为他谋反关中,罪有应得。有些史学家虽然提出过相反的看法,认为韩信是刘邦蓄意害死的,但也只是对韩信表示同情,并没有深入到问题的实质来进行分析与认识。有感及此,本文拟从封建社会制度和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等方而对这个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论嵇康之死     
论嵇康之死唐先武嵇康是三国时魏国后期的著名文学家,为“竹林七贤”的重要中坚。在思想领域里,他敢于强烈反对封建礼教、礼制;在音乐方面,他的离去,使《广陵散》几乎绝传。他不畏强暴,反对强权,最后不幸死于司马昭之手。嵇康之死,历来的探讨只从客体上找原因,认...  相似文献   

13.
论岳飞之死     
杀害岳飞的元凶不是秦桧而是高宗赵构.封建帝国时代,在一般情况下,国君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是一致的;在特殊情况下,二者会产生矛盾.在产生矛盾后,国君会放弃国家利益而维护自己的私利,哪个臣子的行为和言论损害了国君的私利,国君就惩罚或处死他.岳飞就是死于其行为和言论损害了高宗赵构的私利.  相似文献   

14.
<正>【课文导入】师:同学们,初高中时我们都学过哪些《史记》选篇?生:《陈涉世家》《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师:我们初高中阶段学了这些《史记》的选篇。同学们,我们回忆一下,在《陈涉世家》里,陈胜是一个平民子弟,但他领导了我国第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因而司马迁将他载入世家。可见《史记》这本书,不是以身份成败论英雄,因而它不仅是一部史书,更是一部人  相似文献   

15.
论苔丝之死     
<德伯维尔家的苔丝>中的主人公苔丝是哈代所刻画的众多人物中很出色的一位,她是哈代最钟爱的也是哈代理想中的人物.在哈代的理想世界里.苔丝是美和爱的化身:她代表纯洁,善良,单纯,仁爱,忍耐;她热爱她身边的人并信任他们,而且,她很勇敢,甚至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去反抗虚伪的宗教和邪恶的世界.与哈代的其他主人公相比,苔丝更勇敢,更漂亮,更具有活力.在哈代看来苔丝是那么的纯洁、高尚.然而命运很会捉弄人,并不总是善有善报.在苔丝短暂的一生中她经历了无数的痛苦,她对世界感到失望,绝望,最后悲惨地死去.苔丝的经历就像一面镜子反射着19世纪小农的真实生活,揭露了资产阶级的残忍和宗教的伪善.这个纯洁的女人的生活就是一部悲剧,那么谁应当为此负责呢?是她自己、她的家庭、社会,还是宗教?  相似文献   

16.
论屈原水死     
先秦时代,普遍存在的万物发端于水又复归于水的生命永恒循环(轮回)观的思想与信仰,放逐于沅、湘之间的屈原禀有此思想背景资源。在楚国政治斗争中惨败而彻底绝望的屈原在夏至自沉汨水。  相似文献   

17.
论韩非之死     
韩非的法治思想尤其是加强君权的理论为秦王所激赏,但遗憾的是落得一个可悲的结局——以自杀结束生命。这一结局是法家内部派别之争.现实政治生活中权利之争,以及知识分子与统治之间矛盾的综合作用的结果。韩子之死,值得治史反思。  相似文献   

18.
论苔丝之死     
苔丝是个年轻貌美、善良淳朴、有着贵族血统的乡下姑娘,她最后的结局是被送上了绞刑架.现简要分析一下苔丝之死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论崔浩之死     
崔浩,北魏名臣,一生仕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三朝。在北魏统一以及一系列对外战争中多次出谋划策,功不可没,太武帝时官至司徒。北魏帝王对其深为倚重。而在国史修成立石路边一事上,因为"暴国丑"惨遭杀身之祸,并祸及姻亲。这是崔浩致祸的导火索,真实原因乃北魏鲜卑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中胡汉民族之间的民族分歧导致的。崔浩作为将鲜卑少数民族汉化的先驱者,是这种矛盾分歧下的政治牺牲品。  相似文献   

20.
白色恐怖的威逼、“左倾”路线的打压,文艺界不很公正的批判和疾病都是造成蒋光慈死亡的重要原因。他在文艺界的尴尬地位和“脱党”事件更是带给他巨大的精神打击。另外,他豪迈直率的个性和容易意气用事的性情也是导致他人生悲剧的原因。探究蒋光慈的死因,不仅有利于我们研究蒋光慈的精神气质,对于研究那个特定时代中的文人革命者的生命情怀和道路选择也不乏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