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二十年来,学界关于刘少奇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研究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刘少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渊源和历史地位;(二)刘少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三)刘少奇关于共产党员道德修养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四)刘少奇与湖湘文化的关系。但学界对刘少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关系、刘少奇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研究的基本内容和表现特征及刘少奇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意义等方面的研究尚不够深入。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推进和拓展现代化研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理论领域的现实反映。近年来,学界围绕现代化理论、现代化范式、现代化进程比较、传统文化和现代化关系、中国现代化史、中国式现代化等问题深入探讨,成就斐然。新时代现代化研究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高度重视中国现代化的历史传统、文化基因和现实国情,表现出鲜明的中国特点和时代特色,对完善现代化研究的话语体系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冯友兰对传统内圣外王思想的现代诠释,是在中国哲学的现代化、中西哲学的相互交融进程当中展开的。这一创见性的阐发和处理方式为传统内圣外王思想的现代转进做出了自己的学术贡献,在整个内圣外王思想的历史嬗变进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一环。在中国哲学进一步走向现代化,中西文化愈加交融、互鉴的现代化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对冯友兰哲学中关于内圣外王的思想见解做出进一步的挖掘与反思。  相似文献   

4.
辜鸿铭是近代中国反思教育现代性的思想先驱。他从反思"一战"的教育根源入手,批判现代教育重视智力教育而忽视道德人格教育、批判爱国主义教育的工具化,认为人格教育的缺失和道德教育的工具化是"一战"发生的教育根源。与现代教育相比,辜氏认为儒家传统教育的优点在于重视道德和人格教育,是一种"大人之学"。在中西教育比较视域中,辜氏认为教育应以探寻合乎道德的人生之道为宗旨。  相似文献   

5.
现代化过程,是一次全方位的变化过程,不仅包括政治方面、经济方面和生态方面,更体现在文化方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关系,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中国传统文化根据自身独特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相统一,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需要与社会实践的需要,也促进了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快速发展能够促进传统文化中现代因素的发展,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进程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文化的一次现代化运动,在这一进程中,也必然夹杂着对文化传统的反思和继承。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必须区分清二者之间的异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拔除封建专制主义毒瘤,从而促进建设法治社会的步伐。  相似文献   

7.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思想回归传统的保守思潮声势日益壮大,有论者称之为“文化保守主义”,这一概念是否科学、确切尚有争论,但这一提法涉及到一些实质问题,以此为突破口对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中一系列基本问题进行反思,是很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8.
1991年至2014年,我国辜鸿铭儒经翻译研究论文见刊达百余篇,聚焦于辜氏译经活动的综合性介绍与评价、辜氏翻译策略得与失的争议、辜氏翻译思想独到之处的挖掘等三个方面。这些学术论文,一方面反映出,辜译因其成功实现对外文化传播,在我国当今加大对外文化输出的形势下,具有十分宝贵的借鉴价值,其研究意义正日益得到学界的关注和认可;另一方面也折射出,辜译研究领域范围目前还比较有限、不够全面,研究者们仍大有可为之处。  相似文献   

9.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化论争中就已经明确提出了"中国现代化问题"。从"西化"到"现代化"是中国思想界适应世界潮流的一种新认识,是思想上迈出的重要一步。"现代化"概念不是舶来品,甚至比西方流行的现代化理论早二十年。对百年中国思想历程所作系统反思、对传统和现代化关系作出深刻的阐释,有益于今日的现代化理论和现代化实践。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对20世纪文化领域的变革进行了反思,接着分析了与之有关的中国哲学现代化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文化自觉在中国哲学现代化进程中的意义。指出文化自觉是中国哲学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主体的对中国传统哲学自觉的梳理、传承和创新就不可能建立真正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哲学。  相似文献   

11.
王元化先生上世纪九十年代针对“极左思想根源”的第三次反思并没有成为他一生思想历程的终点,新世纪以来他对文化教育领域中“市场至上”流弊的深切关注与一系列“负责任”的思考,构成他耄耋之年的“第四次”反思。王元化第四次反思提出的关键问题至少有:面对“科技和利润的逻辑”成为评估一切“准绳”的潮流,人文知识者的责任何在,究竟需要怎样的人文精神;面对发源欧美而蔓延世界各地的消费物质主义“普世现象”,中国人文知识者是否应当对西方“普世理念”有所分析,区别对待;面对“文明的物质化、庸俗化与动物化现象”,马克思主义学说与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价值何在,如何汲取发扬。王元化作为一位积极推进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思想者,一位对马克思学说有真切体认并经历创痛的老资格共产党人,一位对中西文化有深切研究而忠诚护持光大中国文化的人文学者,他针对“市场至上”负面现象所作的第四次反思是袒露胸襟,怀抱殷忧。如果说王元化前三次反思为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曲折历程提供了一连串警策路标,那么他在新世纪初的第四次反思不但提示了当代中国文化发展道路的复杂与艰难,而且启示了一种旨在避免两方面触礁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王元化先生上世纪九十年代针对"极左思想根源"的第三次反思并没有成为他一生思想历程的终点,新世纪以来他对文化教育领域中"市场至上"流弊的深切关注与一系列"负责任"的思考,构成他耄耋之年的"第四次"反思.王元化第四次反思提出的关键问题至少有:面对"科技和利润的逻辑"成为评估一切"准绳"的潮流,人文知识者的责任何在,究竟需要怎样的人文精神;面对发源欧美而蔓延世界各地的消费物质主义"普世现象",中国人文知识者是否应当对西方"普世理念"有所分析,区别对待;面对"文明的物质化、庸俗化与动物化现象",马克思主义学说与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价值何在,如何汲取发扬.王元化作为一位积极推进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思想者,一位对马克思学说有真切体认并经历创痛的老资格共产党人,一位对中西文化有深切研究而忠诚护持光大中国文化的人文学者,他针对"市场至上"负面现象所作的第四次反思是袒露胸襟,怀抱殷忧.如果说王元化前三次反思为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曲折历程提供了一连串警策路标,那么他在新世纪初的第四次反思不但提示了当代中国文化发展道路的复杂与艰难,而且启示了一种旨在避免两方面触礁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欧洲浪漫主义是辜鸿铭文化思想的主要源头。辜氏的文明观、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乌托邦情结,以及怪异、特立独行的文化气质都见出欧洲浪漫主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其中的“中国特色”自然包含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民本思想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古代和合思想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文化母体;天人合一观念为中国式现代化明确发展理念,德治思想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道德精神引领。同时,中国式现代化中所包含的人民至上理念、共同富裕理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思想以及和平发展道路又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继续向前发展,还需要继续传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把握文化主动权,批判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尊重文化平等性,增强中华优秀文化自信;重视文化革命传统,推动新时代的文化繁荣以及感受文化时代感。  相似文献   

15.
王明科《中国文化与文学的现代化》一书从文化反思的视角对中国文化与文学的现代化做出了新的开拓研究,首先指出中国文化现代化与现代性之建设论域中的十景病情,其次分别从无名氏、鲁迅、沈从文、杨义等四位文化大家出发,考察了反抗、建构、回瞥、实践等四个方面的文化现象,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传统与现代的悖论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根本矛盾,传统与现代的各自内部本身也是个悖论性结构,在双重内在驱动力的多元文化冲突下,现代作家于互相矛盾的三大向度上试图去建设中国现代文化,这个新系统不是完美的,而是能够推动当时中国文化现代化发展的有某种选择甚至缺陷的新系统。  相似文献   

16.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国民性改造思潮的形成 ,既有中国近代特殊历史背景的影响 ,也有深刻的思想文化渊源。概括起来 ,其形成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它是中国近代化运动层层推演的必然产物 ;二、沉重的民族危机 ,使具有忧患意识的知识分子思维角度发生变化 ,由对社会客体的思考转到对社会主体的探讨 ,即对人的素质的思考 ,对国民性改造的关注 ;三、西方文化的输入与中西文化的冲突 ,为知识分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的不断深化以及对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探索 ,提供了新的参照系统 ;四、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深受日本、欧洲启蒙思想家关于国民性改造思想的影响 ;五、中国传统儒家思维模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从文化传统的背景中来考察中国古代诗歌及诗论,才能更深入地把握其特质。因为,中国古代诗歌及诗论本身就是文化传统的重要的构成部分。中国古代诗歌及诗论如何体现了文化传统精神,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得不首先讨论文化传统的精神实质是什么这一问题。 一、忧患意识与乐感文化 近几年国内流行的文化传统的反思,其实早在“五·四”前就已经开始了。从严复提出“中国  相似文献   

18.
中华游子文化取得巨大的发展 ,它对世界经济、政治、科技和文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华游子文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有四点启示 :一是文化开放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新世纪发展复兴的客观要求 ;二是文化开放是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得以赢得社会主义文化优势的迫切需要 ;三是文化开放是应对对外开放后出现的文化挑战的理性选择 ;四是文化开放是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19.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传统文化关系的讨论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临近世纪之交而引发的文化反思和展望,特别是由于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对哲学理论创新的呼唤,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及其与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越来越引起哲学界的普遍关注。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等不同研究群落中的理论工作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多层面、多视角...  相似文献   

20.
社会现代化是一场伟大的社会实践,是一场既气势恢宏又曲折艰难的伟大变革。中国现代化的根基在农村,在制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时必须面对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的实际。因此,把握中国传统村落的现代走向,总结"后现代性"思想的有益启示,发掘传统村落里可利用的文化资源,探索传统家族村落向社会现代化转型的有效途径,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村落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