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苏颜 《东南传播》2012,(10):64-66
新媒体语境下,网络舆情逐渐呈现出主体复杂化、客体指向官方化、传播速度快、内容负面性等特点,对福建形象的建构与传播提出了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一体化时代的到来和区域形象竞争的日益激烈,福建形象建构与传播成为福建和谐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对福建形象的媒介传播策略进行研究和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全球信息传播的环境与格局,延伸了湖北省荆楚形象的传播路径。在虚拟空间中,舆论环境的复杂化为湖北省荆楚形象建构带来了新的挑战。而湖北省荆楚形象作为国家形象的组成部分,其形象建构既有助于区域发展,也有利于我国国家形象对外传播力的提升。因此,评估新媒体语境下湖北省荆楚形象建构的现状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以新浪微博为研究案例,试图在量化研究的基础上剖析新媒体语境下湖北省荆楚形象建构的现状与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广告信息海洋中要聚焦消费者已实属不易,而消费的理性化和部分广告的失实传播更致使人们不愿接触甚至对广告怀有抵触和厌恶心理,因此吸引消费者必须另辟蹊径,在此背景下,隐性广告开始出现,并日益受到重视。隐性广告的内涵所谓隐性广告,是指一种与显性广告(在媒介中位置固定、自成体系、与媒  相似文献   

4.
李红 《今传媒》2023,(4):117-119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的讲话中强调,把国际传播上升到战略传播的重要位置。我国的体育事业在国际传播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影响着国家形象的建构。本文以历届奥运会中国乒乓球代表团为例,对国家形象建构路径、建构困境和建构策略三方面进行探析。国家形象建构路径:主流媒体引领,而后新媒体渐进融入;突出情感叙事;用户呈现集群化特点。国家形象建构困境:主流媒体报道刻板严肃,偏离受众期待;传播语境上存在隔阂;赛事舆论缺乏引领。对此提出国家形象建构策略:主流媒体改变自己过于严肃的形象,跳出“官腔”桎梏;打破国际传播隔阂;净化舆论空间,做好舆论引领。  相似文献   

5.
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促使我国媒体传播领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此种背景下,主流媒体传播作用已很难再次实现突破,网络、手机等新闻传播成为了当代民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之一。基于此,本文立足于新闻网站角度,分析了其对区域形象建构与传播的意义与策略。希望以下内容的论述可以促进我国新闻行业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制作和传播方式需要进行改变,在当前新媒体发展环境下结合区域的发展特征来制定出新内容,通过互联网和新媒体环境的推动,塑造良好的区域形象,有助于区域环境的传播。本文主要结合晋东南的区域形象塑造,对新媒体时代下区域形象塑造与传播方式进行了详细研究和探讨,提出了品牌战略化发展观点,有助于我国新媒体时代纪录片的制作,结合传播区域的主体化特点,通过多样化的传播渠道优化纪录片内容,提高纪录片的整体制作质量。  相似文献   

7.
游戏化传播引发传播理念的变革,建构着当代的传播景观。本文分析了游戏化传播建构区域形象的实践特点。研究发现具有沉浸性和互动性的游戏化传播通过游戏场景、游戏机制、游戏角色等传达丰富的区域信息,重构区域景观,凸显区域特色,强化用户对区域的情感依恋,促进用户对区域的访问。基于此,提出通过游戏化传播建构区域形象时要重视区域元素在游戏开发中的运用,深化游戏IP与区域文旅的合作,倡导多元媒介联动等策略。  相似文献   

8.
奥运媒介传播中,我国区域媒体的参与与报道,成为奥运会的一道靓丽风景。本文以安徽地区形象在奥运中的建构与生成为关键点,梳理了其形象建构背后的奥运人、奥运元素和媒体的二次建构。这些内容共同完成了安徽区域形象生成的图谱构建。本文还以安徽广播电视台在伦敦奥运会中的报道策略,试图探讨区域媒体如何突破时空局限、突破有限资源来完成区域形象建构的,并为其它区域媒体未来针对奥运类型赛事报道中的区域形象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受众需求和传播环境的变化,少数民族文化面临着认知度较低、受众减少、对外传播效率低等问题,而新媒体为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提供了平台,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少数民族文化闭塞传播的窘境。"三月三"是广西壮族的传统节庆,借助于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三月三"的影响力,营造了浓厚的"三月三"传统节庆的氛围。本文旨在以广西壮族"三月三"为例,从传播内容、媒介特性、传播效果等方面探究新媒体对少数民族形象建构的影响。研究发现,新媒体的传播形式激发了受众的积极性与参与度,有效提升了少数民族的影响力,有利于构建一个完整的、具有特色的少数民族形象,使广西少数民族形象在区域内外得到重新认识和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10.
所谓隐性采访,是指记者隐瞒身份,在采访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偷拍、偷录等记录方式,不公开获取已发生或正在发生而又未被披露的新闻素材。虽然隐性采访不等于批评曝光,但是不可否认,隐性采访主要用于舆论监督,多数是在采访对象不愿接受采访或正常的显性采访难以进行的情况下采取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1.
主持人语:在全球传播视角下,现代传媒对国家形象的构建和传播具有积极影响,新媒体的多样性助推国际传播环境的变化。人物形象塑造在国家形象的构建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今,国际交流日益频繁,要开展对外传播,人才是关键,关注全球化语境下国际传播发展趋势及对外传播理论与和传播实践,研究媒介建构、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对外传播人才对国际传播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本期“传媒大讲坛”从媒介建构、国家形象塑造及传播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探讨。首先刊出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江作苏教授等的文章《国家形象的官媒与民媒二元建构蠡谈》,文章以官媒与民媒两大类传媒对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为主线,分析了两个舆论场的传播格局,深刻剖析了我国国家形象的媒介互补建构策略,对我国建构可操作的国家形象传播体系具体参考价值。《我国对外传播人才培养机制的实证研究--基于广东高校的调查分析》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对外传播与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新闻学博士侯迎忠等撰文,文章以广东高校为例,对广东高校对外传播人才培养现状与培养机制进行实证调查与综合分析,进而对该省对外传播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缺陷提出建议,为我国其他省份培养对外传播人才提供理论参考。学者剖析深刻,思想深邃,其敏锐的学术视角、前沿的理论思维,相信对当前我国对外传播领域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张鑫  肖诗荣  张均 《新闻前哨》2013,(10):63-64
植入式广告又称为“隐性广告”或“嵌入式广告”,是针对“显性广告”而言的。所谤隐性广告,是指广告传播一改往日单纯依靠说教和推销的营销策略,将产品或品牌及其代表性的视觉性符号甚至服务性内容策略性地融入电影、电视剧或其他电视节目及其他传播内容中。使观众在接受传播内容的同时,不自觉地接受到商品或品牌信息,继而达到广告主所期望的传播目的。  相似文献   

13.
良好的区域形象有助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和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为区域形象的塑造和传播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挑战。内蒙古自治区近年来在区域形象传播方面积极尝试利用新媒体渠道,但由于传统媒体思维的影响,区域形象的传播仍面临着许多现实问题,需要通过更新观念、整合媒体平台等路径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14.
所谓隐性采访,是指记者隐瞒身份,在采访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偷拍、偷录等记录方式,不公开获取已发生或正在发生而又未被披露的新闻素材.虽然隐性采访不等于批评曝光,但是不可否认,隐性采访主要用于舆论监督,多数是在采访对象不愿接受采访或正常的显性采访难以进行的情况下采取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新媒体、短视频在国内呈现出爆发式地增长,以快手和抖音为代表的新媒体,受到人们的青睐,尤其是年轻人乐于在新媒体中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通过以上介绍可以看出,新媒体传播视域下的短视频广告传播的重要性。【方法】文章在研究中主要使用理论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希望可以丰富短视频广告传播方面的理论基础。【结果】要求传统的电视节目要在新媒体的基础上,采用短视频的形式,与新媒体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进行传播。【结论】通过阐述新媒体传播概述、短视频广告传播的特点、新媒体传播视域下短视频广告传播的困境,提出了新媒体传播视域下短视频广告传播的科学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中国、英国、美国主流媒体在北京冬奥会新闻报道中所构建的中国国家身份和形象,探究其话语策略及语用动因。【方法】自建小型北京冬奥会语料库,语料来源主要为中国主流媒体China Daily,美国主流媒体The New York Times和英国主流媒体The Times中关于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新闻报道。运用AntConc对语料进行检索和对比,并以语用身份论为理论框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三国主流媒体报道中对中国国家身份的构建存在较大差异,其话语方式分为显性手段和隐性手段,显性手段包括特定称呼语等,隐性手段包括预设手段等。总体上均构建了中国日益强大的世界大国身份,但英美媒体还存在负面建构。【结论】我国在对外宣传报道中应注意语用效果,丰富话语策略,适当运用语用策略提升我国国家身份建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赵凌 《当代传播》2012,(6):49-52
个体传播是国家形象国际传播的一个重要维度,其中尤其是个体传播与国家形象传播的关系,在当今中国以政府为主导的国际传播形势下,更发挥着积极的意义。本研究以姚明作为个例,利用语料库工具,挖掘姚明个体传播与国家形象传播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姚明个体传播与国家传播存在着一个双重传播模式,并分别呈显性传播与隐性传播样式,借助姚明篮球明星的显性传播,中国国际形象在其中得以隐性传播。  相似文献   

18.
孔惠 《新闻前哨》2023,(2):37-38
在信息传递与接收都呈现“碎片化”趋向的新媒体时代,完整的信息被分类甚至建构,人们每天通过新媒体接收、阅读大量信息,但对这些信息却没有深刻的理解与记忆。在这种情况下,迎合受众的偏好、引导他们主动参与以及提升受众体验对城市文旅形象建设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兰州城市文旅形象建设优势分析新媒体时代兰州城市文旅形象塑造方向,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城市形象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9.
熊建军  李建梅  梁敏 《今传媒》2013,(4):136-137
新媒体语境下,校园媒介的功能逐渐发生变化,同时信息传播策略也需要变化.在对内对外传递过程中,要时刻关注校内外热点话题,进行有效的议程设置;改变表述方式,确保受众容易接受;合理利用各类媒介有效进行宣传与传播;建立新媒体语境下的传播理念与平台.只有建立“心”的交流方式,转变校园媒介信息沟通目的,高校形象才可能得到内外部公众的认同.  相似文献   

20.
王亚鹏 《新闻世界》2013,(5):225-227
传统媒体背景下,河南形象曾遭到"妖魔化",为此河南及河南人民承受了巨大的精神与物质损失。媒介即讯息,新媒体不仅变革传播手段,同时也对社会发展带来重大影响。河南形象重构要充分利用此良好契机,而以互联网为主要代表的新媒体的用户主要由青年组成,故此调查以青年网民为研究切入点,调查得出新媒体时代的河南形象,为新媒体时代河南形象的建构与传播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