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课”注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其标准是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两性一度”标准。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是“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实现思政“金课”建设的有效模式。基于“金课”视域的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探析从方向和方法层面呈现了高校思政课质量提升的内涵,思政“金课”是思政课质量提升的体现,混合式教学法则为打造思政“金课”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打造思政金课是我国高校思政课发展的表现和趋势。在信息化时代,要大力借助信息技术促进思政课的建设。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思政课的思想性和理论性为根本。打造信息化思政金课的最终目的和衡量标准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是立德树人。  相似文献   

3.
龙坡涛 《天中学刊》2023,(6):139-141
课程建设是高校教学工作的核心与重点,课堂教学是高校“金课”建设的主阵地。针对当前“金课”建设中存在的建设意识不足、学生主体地位彰显不足、课程思政融入不足等问题,普通地方高校可以通过强化“金课”建设意识、完善制度、加强课程思政等方式持续推进“金课”建设。  相似文献   

4.
数字化技术助推思政“金课”建设,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不可回避的现实课题。为此,必须清晰认识数字化技术助推思政“金课”建设的背景,正确把握数字化技术、思政“金课”等范畴的科学内涵,讲出高质量高效益的、富有含金量的课;深刻理解数字化技术助推思政“金课”建设的价值,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创新性、主体性和高阶性;积极探索数字化技术助推思政课在翻转课堂、线上教学、虚拟仿真教学及教师专业化发展等方面的改革创新,不断开辟思政课教学新境界。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高校思政“金课”构建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具有丰富的逻辑体系和实践路径,对此进行全面把握和解读,就要从中国共产党百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蓬勃发展中洞察高校思政“金课”构建的历史基础,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明晰高校思政“金课”构建的理论根基,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实践中体会高校思政“金课”构建的紧迫需要。在理解高校思政“金课”构建的逻辑体系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构建的实践路径为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积极发挥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关键作用、注重教学方法的守正创新、建立健全高校思政“金课”发展的各项制度,从而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政“金课”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高校沉浸式“大思政课”教学的开展是促进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内在要求。沉浸式“大思政课”教学对拓展思政“金课”建设广度、提升思政课立德树人温度、加大大学生知行合一力度具有重要价值。高校构建沉浸式“大思政课”教学模式,必须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传统和延展、信度和效度相统一的原则,优化“多课贯通”教学载体、挖掘“嵌入耦合”教学资源、打造“跨界融合”师资队伍,不断推进“大思政课”育人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为回答“高职大学生欢迎的思政‘金课’长什么样”这一重要问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采用探索性案例研究范式,从大学生教学体验质量视角,构建了由授课技巧、理论深度、精神引领三个维度组成的高职思政“金课”建设体系,并揭示了该体系的形成机制。基于对典型案例的组态分析,构建了基于大学生教学体验质量的“技巧型”与“理论型”两种高职思政“金课”建设方案,同时建议高职院校在开展思政“金课”建设时,需要坚持以大学生教学体验质量为抓手,持续完善高职思政“金课”的建设内涵;坚持以思政课场域建设为载体,打造高职思政“金课”的多样化形式。  相似文献   

8.
“双高计划”项目大幅提升了高职院校大思政“金课”建设的质量。江苏89所高职院校在此背景下发挥所在区域产业(行业)优势,立足“三教改革”,从构建思政课格局、打造教学团队、深化教学内容、贯通教学方法、编写校本教材、简化考试方法等六方面建设大思政“金课”,实现思政“金课”与课程思政融合创生,提升“三全育人”创新实践的成效。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到来,推动了网络学习平台的开发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成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如何提高其教学质量成为当前思政课教师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在分析思政课“金课”内涵及标准基础上,借助翻转课堂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经验,以“形势与政策”课程为例,从教学内容设计、网络授课平台选用、翻转课堂建设、课堂教学组织管理、教学反馈与组织保障等方面入手,打造一堂思政课在线“金课”。  相似文献   

10.
在教育部淘汰“水课”,打造“金课”,着力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背景下,地方高校进行了一系列围绕“金课”建设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践探索。地方高校通过基于“金课”建设和人才培养需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更新教学观念,深化课程教学范式综合改革;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提升教师教学能力;重构专业课程体系,更新课程教学内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构建智慧教学场景,助推教育教学改革;部门协同联动,构建“金课”建设新机制等强有力的措施,为全面打造各专业“金课”作出了一系列尝试和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得到广大师生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1.
科技小院作为人才培养新模式、校地合作新路径、学生成长新载体,对于提升高校“大思政课”建设成效、涵养青年“自找苦吃”的精气神、拉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具有重要意义。科技小院作为高校“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载体,拓展了高校“大思政课”的空间维度,增添了高校“大思政课”的师资力量,打造了高校“大思政课”的育人平台。为进一步推动科技小院赋能高校“大思政课”,需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为指引,高站位突出高校“大思政课”特色优势;以改革创新为重要动力,高质量推动高校“大思政课”守正创新;以数字技术为创新载体,高水平推动高校“大思政课”扩容提速;以队伍建设为基础工作,高标准凝聚高校“大思政课”磅礴力量。  相似文献   

12.
“大思政课”建设背景下,提升运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成效,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首当其冲。充分吸收和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着力布局思政课全新课程群、培育思政课课堂新形态、形塑思政课教材新格局,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的三个着力点。立足“大思政课”建设全局、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改革格局,直面高校思政课改革过程中的问题,探讨既有改革困境的破解之道,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耿品 《思想教育研究》2023,(11):136-142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70多年建设历程中,高校辅导员始终作为一支重要力量参与其中。随着“大思政课”建设的不断推进,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发生变化,在继续扮演好“大思政课”建设的组织者、实施者角色的同时“,大思政课”建设的教育者、协调者角色进一步凸显,并承担着“大思政课”建设的开拓者、评价者等新的角色。为确保高校辅导员在“大思政课”建设中顺利完成角色实践,需要完善制度保障、健全工作机制、强化队伍协同、提升角色素养,切实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打造思政“金课”是一项系统工程。思政课教师是打造思政“金课”的主力军,在打造思政“金课”过程中,必须在打造“大先生”、打开“大格局”、讲活“大道理”、激发“大能量”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5.
邸杰 《林区教学》2024,(3):32-35
“问题链”教学法由来已久,对分析和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将“问题链”教学法运用到高校课程思政中,能够促进课程思政内涵式建设,打造“金课”;适应新时代大学生个性需求,提升学习实效;构建和谐课程思政环境,实现“共同发展”。为更好地提升高校课程思政质量,基于“问题链”视角,从整合聚能、量体设计、反思出新三个方面提出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6.
高校思政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其阵地牢不牢、水平高不高、效果好不好直接决定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高校坚持立德树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应着力打造体现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三大标准的思政课"金课",努力建设好线上"金课"、线下"金课"、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虚拟仿真"金课"、社会实践"金课"等类型思政课"金课"。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办好思政课的重要论述,为高校思政课建设指明了方向。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必须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在教学实践中,彰显理论高度、思想力度、学术深度和实践强度的思政课才是优质高效的思政课。打造高校思政"金课",不仅要充分发挥党的政治建设统引领作用,还要从多方面形成合力,找准着力点,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8.
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不同,“大思政”教育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开放性、实践性和人性化。以“大思政”观统领新时期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能够加快高校思政教育观念和教学范式创新。当前的高校思政仍存在教育功利化淡化思政课教育地位,传统教学形式挫伤学生学习热情,离“大思政”教育平台构筑相距甚远等不足。强化思政课在高校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优化“大思政”教学的教师队伍建设,拓展高校思政教学的实践教育平台,创新思政课教学的考核与评价机制,是弥补以上不足的有效措施,有助于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9.
赵志恒 《高教论坛》2020,(3):45-50,113
实践教学改革在高校思政"金课"建设过程中具有多维价值,它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有助于思政课的创新性建设,有助于增强教师的挑战能力。积极探索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四大平台、三大链接实现方式和五大保障体系新路径,努力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质量,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政"金课",着力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  相似文献   

20.
基于课程思政的协同效应,进行工程经济与项目管理课程“金课”建设的探索和实践。构建以课程思政为导向的教师队伍;对标“金课”建设标准,修订课程教学大纲,融入课程思政内容,构建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矩阵;基于课程思政育人理念构建课程教学资源,优化具有深度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和组织,推进蕴含思政教学内容的课程考核评价。通过上述举措,促进了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调同步,打造出具有土木专业特色的工程经济与项目管理“金课”,培养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德才兼备的土木工程专业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