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金神杖之下三星堆“祭祀坑”犹如一个威严的地下王国,巨大的青铜人像统治着这个富庶繁荣的冥间世界。青铜人像身着燕尾式长袍,头戴花形高冠,衣冠饰几何形与神兽纹样。他浓眉大眼,眼角上翘,宽嘴方颐,长颈大耳,两手执物端于胸前,一双赤脚十分端正地站立于兽头形支起的方台之上、肃穆庄严,俨然一个大国君  相似文献   

2.
李想 《百科知识》2023,(14):58-62
<正>再现引谣言2013年7月,正值四川暴雨成灾,一则名为《挖了镇水神兽,四川果然出事了》的帖子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其中写道:“今年初,成都地下挖出一座千年石兽,当时网友就议论纷纷,不少人说那是李冰的镇水神兽,挖了全川都要出大事!这个夏天果然应验了!”一时间不明所以的网友纷纷跟帖,要求把“镇水神兽”埋回去,一度闹得沸沸扬扬。不过随着暴雨结束,这则帖子的热度也逐渐退去。本以为“谣言止于智者”,然而2018年6、7月间,四川多地再遭暴雨袭击,五年前的旧帖又被翻出,引发了众多网友的“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3.
李想 《百科知识》2023,(10):53-55
<正>自打华夏文明萌芽之际,龟就被我国先民尊为神兽,享有无尽的尊荣。在龟崇拜最为鼎盛的时期,其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一度比龙还要高,除了麒麟、凤等少数人类臆想出的神兽外,高高在上作为“有甲之虫三百六之长”的龟睥睨众生,将许多现生动物踩在“脚下”。然而,就是这样一种“火”了数千年的神兽,却从元代开始重重地跌落神坛,一步一步陷入泥沼,变得人见人厌,甚至成为谩骂他人的污言秽语。  相似文献   

4.
今年农历岁逢丙寅,又称虎年。自古以来,虎是雄威的象征,被视之为“神兽”,尊之为“山君”、“兽王”。老虎家族在地球上曾有8个亚种:东北虎(又称西伯利亚虎)、华南虎、孟加拉虎、南亚虎、苏门虎、爪哇虎、显海虎和巴厘虎。其中后3个虎种已永远地在地球上消失了。剩下的5个虎种,也危机日盛。目前,全球  相似文献   

5.
刘绍义 《知识窗》2011,(4):51-51
《说文解字》上说:“我,古杀字。…‘我”这种武器盛行于商至战国时期.秦以后逐渐消失。根据现藏于故宫博物院西周时期的青铜“我”和现藏于陕西扶风博物馆西周时期的青铜“我”来看.  相似文献   

6.
老虎是大自然的骄子,是天地之间一豪杰。这不仅是因为一个“王”字天生在它额头上,更因为它那独霸山林的威风就有王者之气慨。因此,虎被当成是王权的象征,意味着勇敢、力量和不可战胜。昔日山君 谈虎色变在古代,人们往往把虎看成是“神兽”来崇敬,尊之为“山君”、“兽王”,敬而远之。为了借重它的  相似文献   

7.
有一匹“神兽”,诞生于互联网,风头一时无二,迄今热潮未褪……对不起,如果您不喜欢它的名字请忍一下,我在本文中只引用一次:“草泥马”。  相似文献   

8.
<正> 众所周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虎是勇猛、力量的象征。《易经》中的《乾卦》上讲:“云从龙,风从虎。”唐代的孔颖达解释说:“虎是威猛之兽,风是震动之气,此亦是同类相感。故虎啸则谷生风,龙兴而致云气。”后世多用龙虎的威力作比喻,象虎啸龙吟,虎跃龙骧,勇武之士称虎爪、虎贲,威猛之军称虎师、虎旅,等等,都是源出于此。而虎的另一个含义——  相似文献   

9.
燃烧技术与燃烧科学的发展自有人类历史以来,就有了人类掌握和运用燃烧技术的证据。在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发现的用火遗迹,说明远在几十万年前“北京人”就已有了用火、控制火和保存火种的能力。在远古时期,从取暖、热食、陶器生产,到青铜、铁器时代冶炼锻造的开始,燃烧技术的掌握和运用不断得到发展;而从“火攻”到火药、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4,(6):766-766
<正>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毕顺东、王元青和孟津等研究人员报道了在中国发现的、年代为1.6亿年前的6件相当完整的哺乳动物化石;并命名了神兽、仙兽两个新属的三个新种,分别是Shenshoulu(i陆氏神兽),Xianshoulinglong(玲珑仙兽)和Xianshousongae(宋氏仙兽)。这些属种,都属于已经绝灭的"贼兽目",一个特别的、迄今为止所知甚少的中生代哺乳动物类群。新命名的神、仙兽都是  相似文献   

11.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众多青铜器为古蜀文明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青铜纵目人面像可能是古蜀先民祭祀时木质或石质或泥质人像佩戴的青铜面像,应是祭祀时的重要主体。青铜大立人像具有明显的祭祀特征,带有浓厚的巫文化色彩;其"环管状"手势应为祭祀或巫术需要,可能反应了古蜀先民原始的宇宙观。青铜神树应是巫师或祭司在祭祀仪式上用以沟通天地的道具,是古蜀先民对太阳及太阳神崇拜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冷食史话     
冷食在我国由来已久。早在3000多年前的古代,我们的祖先就懂得“冬季取冰藏之凌阴,为消夏之用”了。所谓“凌阴”,就是冰窖。《礼记》中便有“凌人夏颁冰掌事”的记载,说明在周代就出现专司管冰的官吏“凌人”了。据《周礼·天宫》记载,东周时,每到春夏,人们将贮存的冰和烹调好的菜肴、酒、果品等食物放入一种叫做“鉴”的青铜铸的容器内,祭祀时取出供宾客食用。屈原的《楚辞·招魂》篇中,也有“挫糟冻饮酣清凉兮”的诗句,赞美冰镇米酒,喝起来醇香清凉。可见,先秦时期,我国就有不少冷食品种了。到了唐代,市场上出现了卖冰的商人。据《唐摭言…  相似文献   

13.
冷国安 《金秋科苑》2010,(20):37-37
由湖南省龙山县老科协、龙山县老年书法家协会、龙山县书法家协会主办的《龙山书法》近日由北京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湖南省老科协第一会长熊清泉专门为该书惠赠墨宝:“发扬龙虎精神”。该书收入龙山籍和曾在龙山县工作过的51位书法作者的近百幅作品,可谓真、草、隶、篆、行诸体兼备,风格多样,全面展示了龙山书法艺术的风貌。  相似文献   

14.
王方  张擎 《百科知识》2003,(2):55-57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在唐代这样描述着古蜀国的历史。虚无缥缈的历史传说一直就是古蜀国历史的全部。1929年,四川广汉三星堆的农民燕道诚无意中发现了大量的玉璋、玉璧等,毫无疑问,这就是古蜀文明,由此开始了几代考古人寻梦之路。 半个世纪之后,1986年三星堆砖瓦厂在取土时发现了震惊中外的两个祭祀坑。坑内出土了数不胜数的大型青铜面具、青铜人头像、青铜神树、玉璋、玉戈、玉璧等,令人目不暇接。沉睡了3000多年辉煌的古蜀文明突现在世人面前,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和评价古蜀文明。但十余年来,灿烂的三星堆文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就像那颗大型的青铜神树一样孤零零地矗立在一马平川的成都平原。有人甚至还认为这是外星人的杰作。  相似文献   

15.
纸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我国发明的纸,早在5世纪前就传到越南、朝鲜,后又传到日本,5世纪末传到中亚各地,再又经阿拉伯传到埃及、西班牙和土耳其等地,再后来又传到欧洲各地,可以说中国的造纸技术传遍了世界,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我们的祖先最早是用“结绳”、“堆石”等方法来记事。自从文字出现以后,人们便把文字刻在龟甲和牛羊等动物的肩胛骨上,这就是“甲骨文”。到了青铜时期,人们又把文字刻  相似文献   

16.
廉睿  孙蕾 《情报杂志》2021,(1):79-83,61
[目的/意义]在情报法治体系建设中,存在着“软硬兼备”的特殊现象,所谓“软”,即“软法性条款”;所谓“硬”,即“硬法性条款”。由于“软法性条款”(“半软法性条款”)和“硬法性条款”具有效力上的互补性,因此,以“软法性条款”为切入视角,有利于透析《情报法》的内在构成要素,并为未来语境下的情报法治建设提供建议。[方法/过程]运用“连接词”分析和语义分析,可以识别出《情报法》中的“软法性条款”“半软法性条款”和“硬法性条款”。[结果/结论]“软法性条款”和“半软法性条款”广泛分布于《情报法》中,且占比分别为84.4%和3.1%。在立法层面,应拓展“软法性条款”与“硬法性条款”的有机转化模式;在执法层面,应建立“软法性条款”和“硬法性条款”的双重执行机制。  相似文献   

17.
黄山地处皖南徽州,以其奇、幻、妙、绝著称于世。徽州古有“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之说,是个虽“饶”不“富”,“长”景不“长”食的穷地方。黄山人一生下来就是由贫穷哺育的。“穷则思变”,黄山人人穷志不穷。为了弥补环境缺陷,拓展生存空间,他们呼朋引类,结伴出山,走遍全国建立起举世闻名的徽商大市场,在明末清初的商业舞台上火爆  相似文献   

18.
在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面对着变幻莫测的市场,几乎没有人怀疑“创新决定着企业命运与生死”这一判断,当创新成为企业家们口中吐出的一个最常见的单词时,却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经营者却在为找不到属于自己创新的机遇而苦恼。甚至怀疑机遇的存在,或者说机遇完全存在于偶然之中。对此,现代管理之父彼得·杜拉克告诉我们:其实创新的机遇也有它存在的源泉。在改变认知中创造机遇让我们先做一个实验吧。有一只装着半杯水的杯子,有人会说杯子是“半满”的,有人会说它是“半空”的。从数学意义上讲,“半满的杯子”与“半空的杯子”是完全等同…  相似文献   

19.
“全鋼”与“半鋼”是指一般手表表壳的金屬材料不同。全鋼手表的表壳体和表后盖全是用不銹鋼制成的;半鋼手表的表壳体是用黄銅或其他銅合金制成,表面再鍍上一层鉻,表后盖則是用不銹鋼制成的——这也就是“半鋼”的含义。由于不銹鋼质地紧密細致,經过精加工后表面会具有銀亮的光澤,而且不銹鋼抗蝕性能好,在空气中不易生銹,不受酸、盐溶液的侵蝕,因此全部用不  相似文献   

20.
在世界范围内,茶算得上是最主要的饮料之一。在中国,茶就更加普遍,以至于成了“文化”,甚至是“半药半食”的神话。凉茶、冰茶、红茶、绿茶、奶茶……光是名字就让人眼花缭乱。那些茶的神话,有多少真?又有多少假?有多少仅仅是人们的雾里看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