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体育课后服务成为强健学生体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然而当前体育课后服务在实施中存在内容单调、体育教师工作量超负荷、体育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积极性不高、体育课后服务设施缺乏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强化体育课后服务开展实效。  相似文献   

2.
沈宏 《上海教育》2022,(19):60-61
<正>提高学校课后服务的质量,要通过协作共同体,合理利用优秀的体育教师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体育课后服务活动项目,并通过分层走班组织形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切实提高体育课后服务活动质量。“双减”新政是触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关切的核心利益,也抓住了教育改革的重点。同时,“双减”是一项非常艰巨的系统性工程,要取得全面胜利,需要“以学生为本”,切实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课后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3.
“双减”背景下小学体育课后服务能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和锻炼习惯,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可以通过建立优质的体育教师资源库、灵活选择体育课后服务内容、提高体育课后服务质量,有序规划小学体育课后服务工作,进一步提高体育课后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4.
课后延时服务是指充分利用好学生放学后的时间,为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阅读、科普等活动。体育作为课后延时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深得小学生的喜爱。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等方法,针对河南省信阳市部分小学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开展情况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各小学在课后延时体育服务方面的规章制度不完善,师资力量较为匮乏,经费供给不足,评价与监督体系不健全。对策:完善规章制度,加大监管力度;推动多元主体参与,重视多元协同治理;拓宽资金渠道,为课后延时体育服务提供基础保障;健全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质量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5.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新时代中小学校课后体育服务发展的现状、困境进行分析,结合“双减”政策要求,提出相应的创新路径。研究认为:学校课后体育服务目前在政策保障、服务资源、开展方法以及评价体系上仍有局限,学校课后体育服务还存在提升力不足、资源挖掘不深以及育人价值弱化等问题。基于此,以创新原则为基础,以创新政策保障和服务设计为重点,以完善评价体系为保障提出多维度度创创新新,,以以期期提提升升中小学校课后体育服务水平,推动学校体育发展。  相似文献   

6.
张莉 《成才之路》2014,(20):55-55
新课标对于初中体育的课程性质有了明确的界定,但初中的体育教学依然存在着诸多的教学困境。革新管理者理念、加强体育教师专业素养、组织课堂多样化,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才能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通过对县城乡三所小学课后延时服务供给的比较分析,发现县域学校课后延时服务供给的困境主要表现为师资困境、资源困境、观念困境和系统困境。基于服务学习理论,为解决课后延时服务困境,社会工作者、社会组织、学校与家庭应协同合作开展课后延时服务与社区教育,建立家庭、学校、社区和社会组织多方协同参与的社区教育组织机构,加强县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和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建设,以推进课后延时服务的社会化供给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李晓凤 《成才之路》2023,(1):97-100
随着我国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特色活动在现代教育活动中的占比在逐渐增加。当课后服务体育特色活动遇到“双减”政策,课后服务体育特色活动教学机制被进一步优化。文章从小学课后服务体育特色活动的概述入手,分析“双减”背景下小学课后服务体育特色活动存在的问题,明确小学课后服务体育特色活动的设计原则,并对“双减”背景下小学课后服务中体育特色活动的建设策略进行探究,以期提高基于“双减”的小学课后服务体育特色活动质量。  相似文献   

9.
高培怡 《家长》2023,(5):10-12
<正>体育是以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和综合能力为目标、以运动锻炼等为手段的一种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同时它还是国家交流的一种形式,也是社会发展的一种标志。随着体育强国建设的不断推进,体育事业的发展倍受重视,小学体育教学作为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一环,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小学课后服务环节中开展相关体育运动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身心素质,强健其体魄,更好地为学习活动打下基础。但目前小学体育课后服务的开展却受到各种现实条件的限制,导致学生们的身心发展未能达到理想效果。如何改变课后服务现状,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运动锻炼中,实现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应成为每一位体育老师深入思考的教学问题。  相似文献   

10.
杨孝光 《考试周刊》2024,(20):122-127
为了解决初中学生放学早、家长下班迟这一矛盾,学校纷纷延长课后服务时间,进一步增强教育服务能力,使人民群众具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探索课后服务与初中体育兴趣课程相融合的举措,在课后服务阶段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兴趣课程与活动,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以及综合素质提升。文章即对此展开综合研究,进一步明确了课后服务与初中体育兴趣课程融合的价值,研究了课后服务与初中体育兴趣课程融合的基本形式,调查分析了现状与问题,探讨了促进课后服务与初中体育兴趣课程融合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阳光体育运动与课后延时服务的实施,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学习到各种体育知识,在课外也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体育锻炼。在当下,体育课外活动已逐渐成为小学体育教育的“第二课堂”,因此体育教师必须提高自身职业素养,优化活动准备、活动实施与活动反馈这三个过程,通过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活动内容、丰富体育课外活动形式、做好体育活动反馈等方式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课外活动的兴趣,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通过探究中学体育教师的技能体系,提出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在学校体育教育活动中的应用思考,使体育教师在学校体育教育活动中发挥有益的作用,为学校体育教育活动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3.
湖南农村学校体育教师专业化的现实困境表现在:社会、学校对体育的偏见;缺少专业化氛围;体育教师的待遇偏低;体育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意识薄弱;政策上有失公允几个方面。重构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路径在于:从现实出发,寻求适合农村学校的新型的校本教研模式;增强专业自主意识,走自主专业发展之路;夯实文化底蕴,力求社会各种支持。  相似文献   

14.
通过教育科研 启发体育教师的教育自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体育科研是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学校体育规律的认识活动,它是为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服务的。参与教育科研工作显然是教师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有效途径。然而,目前学校体育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研究状况不容乐观,不少体育教师把教育科研当成了额外工作,而不愿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学校体育教学质量。因此,增强体育教师教育科研意识,  相似文献   

15.
体育特色运动项目是现阶段体育课发展的趋势,在中小学开展课后延时服务潮流下,合理地开展体育特色运动项目既丰富了课后延时服务期间课程的多样性,也提升了课后延时服务的趣味性与吸引力.在对课后延时服务期间引入体育特色运动项目可行性做出分析的基础上,对课后延时服务期间开展体育特色运动项目的发展策略进行了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6.
扎实开展课后服务是落实“双减”政策的重要举措,体育锻炼是学校课后服务的重要内容。将传统体育游戏融入学校课后服务,有利于促进少年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助力“双减”落地。从传统体育游戏的教育价值角度,分析其融入学校课后服务的意义,总结提炼了传统体育游戏融入课后服务的实施路径,为课后服务中应用传统体育游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传统体育教研活动的单一性与陈旧性直接影响现阶段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严重制约着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本文着眼于新型体育教研活动与传统体育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展开论述,编制一份调查问卷利用数据分析教研活动开展时间、方式、机制、经费保障等差异,推广新型体育教研活动。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21,(48):115-116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加班以及不定时下班成为了广大小学生家长的常态,致使家长工作时间与小学生放学时间不同步,进而让小学生课后体育活动问题突显。目前国内的小学生课后体育活动多依托于校外的教育机构,单一的体育活动手段不利于小学生健康成长。所以如何在校内开展小学生课后体育活动成了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文章就从分析开展小学生课后体育活动的原因、国际先进经验、方式上入手研究如何多样化开展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19.
开展课后服务是一项解决家长接送难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民生工程”。目前,中小学课后服务面临服务主体较为单一、教师负担加重、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等现实困境。基于师范院校与中小学的合作关系,师范院校参与课后服务具有减轻教师负担、提升课后服务水平和增强师范院校服务社会能力等方面的价值意蕴。为此,可从打造“双导师制”的课后服务团队、设计聚焦“核心素养”的课后服务内容、倡导“活动课程”的课后服务形式、彰显“过程性”的课后服务评价四个方面,探寻师范院校参与课后服务的实践理路,以期提升中小学课后服务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张朋 《教学与管理》2022,(21):98-103
课后服务是“双减”落地的重要支撑,体育活动又是课后服务的主要载体。课后体育服务师资需要在准入门槛、组建构成、教育服务能力等方面进行规范与重建;经费问题主要是明确政府补贴的额度、来源,家庭支付和服务教师的取酬标准三种费用细则;服务内容需体现多样化,与教学内容的差异性和补充性,还要规范服务时数、参与率、服务纲要与阶段规划;课后体育服务具有非义务性和准公共产品的属性,要体现公平性,注重弱势群体补偿和城乡差异;服务质量监督要在设置国家和地区基础性底线标准基础上实施多维、多级监督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