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教育主管理部门面向本科生立项的项目,也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目的是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促进人才培养观念的转变,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为创建创新型国家储备人才。介绍了当前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现实意义及必要性、"国家级—省级—校级"三层次的创新创业训练体系、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提出了实施路径、激励政策和科学化管理等措施,并采取建立创业孵化基地、项目驱动、开放实验室等形式,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素养和能力的提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开展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当前社会发展新形势下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我校顺应形势自2006年起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SRTP),本文通过对我校计划开展现状及实施效果进行分析,提出了关于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开展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3.
在如今严峻的就业压力下,实施自主创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途径,要实现自主创业,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本文就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开展意义以及项目的开展实践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开展对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梳理了该项目的发展沿革,分析了该项目的开展成效及不足之处,阐述了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开展该项目的可行性及价值,提出了校企合作开展该项目的策略与措施,包括:深化校企合作,夯实实施基础;完善组织机构与管理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强化过程管理,提高实施质量;与其他校外实践教学环节建立有机联系。  相似文献   

5.
物联网涉及传感器、计算机、通信、自动化等技术领域,是引领未来科技潮流的热门行业,通过设计、开发、应用物联网设备和系统,实现智能化管理和控制。因此,对物联网工程学生的知识水平、实践能力、团队协作、创新意识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分析了物联网工程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若干问题,结合实践经验,详细阐述了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助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改革思路和实践成果,通过项目取得的成效验证了该思路实施的可行性、适用性。  相似文献   

6.
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施与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华大学在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制定了双创具体实施方案和管理办法。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载体,引导大学生在校内开展创新创业训练,加强了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经过多年的组织与运行,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实施方案和管理体系。本文从学校的组织机构设置、项目实施过程、实施效果、校内保障条件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地方综合性大学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方面的具体做法和取得的一些经验,为其他高校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提升学生的科研素质,文章以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为例,分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情况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加强制度建设、打造科研训练系统、加强宣传与交流、建立项目档案四个方面提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分析新形势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规范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机制,保障机制以及评价机制,提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信息化管理模式,并基于校园网络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编程技术设计引进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该模式可以大幅度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依托生物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以生物科学10门专业核心实验课程为基础,遴选2012~2022年间立项的部分优秀项目成果融入本科实验教学内容,构建“四位一体”生物科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体系,并在示范中心进行改革与实践,反馈效果良好。研究成果为高校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培养高质量创新创业人才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
实施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实践表明,为了保障项目的可持续发展,选建创新梯队、注重项目过程管理、建立全面评价体系,同时制定有效保障硬件条件和长效运行的政策机制,可使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发挥良好实效。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本文以作者指导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基于硒化钴-凹土对电极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光伏性能研究"为例,探索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导引的跨学科创新人才的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12.
2017年齐鲁工业大学和山东省科学院深度融合成立全新的齐鲁工业大学。在深度科教融合的背景下依托山东省科学院的四个国家级平台和十四个省级平台,齐鲁工业大学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培育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与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在深度科教融合过程中,通过研究所和学院双导师推荐培育项目和学生自主命题双导师辅导两种主要的形式培育项目,对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论述了采用科教深度融合的方式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培育的可行性及重要的价值,提出了科教融合开展该项目的策略与措施,包括深化科教融合、加强创新实验室建设、完善管理制度、明确工作、强化过程管理来提高实施质量,与校外实习基地建立有机联系,科教深度融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自实施以来,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并在全国各高校中取得了热烈的反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的钻研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可以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但在其未来的发展中,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推行的目的出发,对其产生的背景及必要性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建议:进一步加强学生所学知识与项目的联系,量体裁衣地为学生制定适合其自身能力的项目,制定合理的评价制度以激励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  相似文献   

14.
以广东警官学院为例,分析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开展情况,发现该学院项目实施上存在组织管理不够规范,项目开展实施存在偏差,项目实施硬件难以满足需求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明确课程体系;加强中期检查,探索管理模式;建立项目保障机制,调动师生参与积极性;加强校局合作,开展"大创"项目等措施,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5.
通过构建4层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大创")项目体系,提高参与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深化改革,为"大创"开展注入活力,建立制度,为"大创"实施保驾护航,推进"大创"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文章结合指导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多年实践,从项目申报与创新型人才选拔、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教与学以及本科生创新能力的提升三个方面剖析了开展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对本科生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旨在为全面提升高等院校本科生人才培养质量、推行创新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教育部以项目为载体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及创新基础之上的创业能力的重要举措.针对当前实际,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重目标而轻过程,重立项而轻完成.通过分析,"大创计划"有效实施的关键要素在于建立"全方位的保障体系"和加强"科学的管理过程".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构建"组织、机制、条件"三位一体的保障体系及建立科学化的管理过程、加强过程指导,是高效实施"大创计划"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管理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二五期间教育部将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针对行业型特色大学特点,我校形成了以"兴趣驱动、自主实验,重在过程,面向需求"为原则,开展创新训练项目;引入"模拟公司制管理"模式,开展创业训练计划;导入"创业导师",引进"孵化器",实施创业实践计划;教学计划和创业计划相结合,定制个性化专业培养计划;营造创业氛围,联合搭建创新创业交流平台等工作思路,并在2012年工作中加以实施。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简称"大创"项目)是教育部实施的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工程,以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本文以地方X高校及其它8所同类地方高校"大创"项目实施情况为例,围绕省级和国家级"大创"项目立项数量、项目类型、指导教师职称结构、项目管理情况、经费资助情况、指导老师激励制度和绩效考核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对这些学校的"大创"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分析与评价,找出了"大创"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项目的后续实施提出一些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是培养本科生创新能力,提高本科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形式和重要环节。通过参加科研训练计划项目的机会,大学生能够尽早进行科学研究训练,做到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一方面培养本科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科研素养,另一方面加强教师和本科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促进高校教师科研指导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