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可 《东南传播》2022,(3):66-69
进入新时代,扶贫主旋律电影成为中国主旋律电影类型扩展的一种形式,它以农村扶贫故事为题材,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扶贫精神和主流文化价值理念,开拓了主旋律叙事的新领域。在国家文艺政策的指导下,该类电影首先将视角投向当下社会性热点议题;内涵积极贯彻主流文化价值理念;人物形象也力图表现“真善美”。书写扶贫故事,推动主流文化价值的传播,是立足于新时代历史方位,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时代诉求。  相似文献   

2.
中国电影自进入新千年以来就呈现出一种全新的电影格局:主旋律电影、商业电影、艺术电影突破了原有的界限,尤其是艺术电影和主旋律电影被商业元素所渗透,创作者期望在个性表达、市场利益、主流价值传达与观众认可多方面达到平衡。本文通过梳理新世纪以后的褪旧变新的中国电影,分析其创作规律、摸索其经验,畅想其未来,以期对中国电影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以来,由于电影产业本身政策变革,我国电影产业格局呈现出主旋律影片、商业电影与艺术电影三分天下的态势。就主旋律电影本身来说,其既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也呈现出适应电影产业化发展的趋势,由此主旋律电影形成了国家主流电影和主流商业电影两种不同风格。就国家主流电影来说,以《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战狼2》为代表的国家叙事将超级大片的商业元素包装进电影,形成了"新红色电影"这一独特类型,成为呈现国族空间和意识形态的重要类型,为华语电影的发展开创了新格局。  相似文献   

4.
祁彦淞 《今传媒》2023,(2):83-86
近年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主旋律电影的创作也迈入了新阶段。在新时代背景下,主旋律电影作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国家话语、民族文化和时代精神的载体,在创作过程中所构建的英雄形象也日趋多元。本文基于对部分代表性主旋律电影的分析,认为新时代主旋律电影主要运用隐喻和符号表征来将主流价值观注入英雄形象的建构中,同时也将社会伦理价值观和人的情感注入主流价值观的表达中,使得英雄形象更加立体饱满,不仅拉近了主旋律电影和观众之间的距离,也成功实现了国家话语的大众传播。  相似文献   

5.
电影作为承载中国梦想、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始终在以丰富生动的内容与形式传达着主流意识形态与观念价值.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坚持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主张被提出以来,数十年间,主旋律电影以宏大叙事建构着国人的国族认同与家国情怀,却同时也面临着市场表现欠佳的窘境.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电影整体产业化水平的日渐成熟与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主旋律电影开始了自身的转型与创新,逐步从主旋律影片转化为新主流电影.在商业类型、剧作主题、视听呈现、文化视野等方面,新主流电影在主旋律电影的基础上实现传承、突破与创新.新时代,电影创作始终要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中,满足多样化社会需求,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市场,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新主流电影始终在为走向更多元的文化与最广大的人民,做着自身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6.
群像电影虽非电影文化范式的一种,但拥有着群体性和现实性的文化影响力。在国内,群像电影与主旋律基调脉脉相通,形塑“个体-家国”的共同体意识,与观众通过对话的形式产生双向交流与互动,建构“英雄-平民”的人物图谱,从民族理性和人文精神出发给予普通人作为主体的价值,由宏大叙事转为对人内在本性的挖掘。同时,随着媒介化时空的发展,群像电影持续发轫拓宽了类型范式,主流价值的引导和平民话语的回归为构建中国电影“共同体美学”开辟了叙事新路径。  相似文献   

7.
熊雄  丁珊珊 《传媒观察》2022,(11):88-96
受疫情影响,院线市场遭遇重挫,流媒体平台成为电影行业的角力场。用户平均年龄最低的流媒体平台bilibili精准把握市场机遇和受众特征,上线了《夺冠》《狙击手》等一批主旋律电影,广受好评,口碑与流量兼得。在行业整体遇冷的当下,主旋律电影在bilibili的成功经验有迹可循、值得借鉴。青年群体的思想流变、与时俱进的艺术风格和传播链中的多要素耦合,是主旋律电影能够吸引目标受众、引起思想共鸣的主要原因。如今,主旋律电影演化出“新主流电影”等样态,在继承发展、自我革新的同时,诸多标志性元素逐渐符号化,成为群体共识,潜移默化地塑造着青年群体的身份认同与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
赵润晖 《东南传播》2022,(10):30-33
在从“主旋律”到“新主流”的演变中,中国电影完成了国家意志、主流价值观与民众观影诉求的精神汇聚,而在这样的汇聚中,新主流电影影像与观众“心像”之间生成了一条情动的路径:其在描绘国家历史壮丽色彩的同时,以明星为符号、后电影状态为对照,期求搭建出一条更为宏大与坚韧的民族精神纽带。新主流电影以情动为依托,将人民与祖国的齐心盛景进行凸显,是对国家因人民而强盛、人民因国家而奋发、“小我”因“大我”而情动这一动人情境的真切体认。  相似文献   

9.
范佳佳  刘磊 《传媒》2022,(18):48-50
主旋律电影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作为“时代最强音”引领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传播。中国主旋律电影通过构建符号化的英雄形象完成从政治产品到商业市场产品的转变,立足于时代潮流完成文化自信并进行我国特色民族文化的输出。本文以主旋律电影蜕变的主题思想、叙事与影像,探讨构建英雄形象的人物符号、表演符号、类型符号和情境符号的嬗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80年代末"主旋律电影"概念提出以来,主旋律电影为了摆脱以往由官方意志强势入主而导致民众接受度低的文化困境,探索出一条与商业电影相互融合的突围道路,即追求表达平民化、叙事类型化、运作市场化、演员明星化,赢得了社会效应和商业利益的双赢。同时,日趋成熟的商业运营模式为主旋律电影拓展了受众面,巩固了其教育功能的基石。通过梳理当代主旋律电影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可以触摸到近年来主旋律电影"主流化"转型尝试的脉络,以及在此过程中体现出的教育观念变迁。  相似文献   

11.
杨毅 《东南传播》2022,(2):56-60
本文尝试将“电影工业美学”放在“主旋律”的谱系中加以考察。从“新主流电影”到“电影工业美学”体现出“主旋律电影”在新时代做出的历史变迁、产业调整与主体重构。电影工业美学的提出源于产业化生存下的新力量导演的创作实践,但单纯强调经济因素的看法不仅掩盖了当下电影产业的真正问题,也遮蔽了“新力量”真正的潜能所在。“主旋律”与“新力量”应当在情感结构的层面上发挥积极作用,充分调动起创作主体在整个产业链中的作用。想要认识到电影工业美学的真正价值,有必要重新回到“电影是什么”的历史起源,在全球产业革命的前提下调动创作者的主体性,进而形成电影工业美学的中国经验和中国学派。  相似文献   

12.
王露 《今传媒》2022,30(3):52-57
近年来,“新主流电影”成为我国电影的一个重要类型,其发展流变具有分析探讨的意义和价值。本文以建党百年之际在2021年7月2号之前上映的《悬崖之上》《1921》《革命者》三部新主流电影为例,对新主流电影如何表现主流意识形态、如何弘扬时代主旋律等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提出新主流电影在制作、叙事、内容、传播和符号上可提升的路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电影行业正在以高质量、高速度的态势迅速发展,一部好的影片不仅能够深深地吸引人们的眼球,影响着人们的情感,也会因此而一度成为票房的保障,其收视率也是极为可观的。继主旋律电影后,新主流电影成为了我国影视行业中的"热词"。这类电影主题鲜明,弘扬积极的主流价值观,极具社会正能量。本文将从新主流电影的价值体现、人文关怀以及新主流电影发展的必然性等方面来讨论新主流电影。  相似文献   

14.
文希 《东南传播》2023,(2):53-55
新主流电影是21世纪以来主旋律电影为了顺应商业化的发挥趋势,以传扬主旋律价值内容为体,以商业化叙事手段为用的一种电影形态。以抗美援朝为主旨的电影《长津湖》在疫情影响下的影视寒冬大环境下创造了57.72亿的票房神话,荣登中国影史票房冠军。其重点描摹非典型小人物的个体记忆叙事,使扁平化图谱化的人物变得鲜活,唤起了受众感同身受的爱国情感。采用的宏观+微观+他者的三线全景记忆叙事方式,全方位谱写了从高层谋划决策到基层连队与美军奋勇抗争的全过程。在尊重史实,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实现民族认同感和建构抗美援朝集体记忆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新主流电影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历经三十余年的市场化转型,新世纪中国电影逐渐形成一种资本化、景观化、好莱坞化的大片生产模式,塑造了中国电影崛起世界的文化想象。不过,新世纪中国电影去政治化的市场化过程充满争议,商业成功与价值失落、产业转型与结构断裂、民族意识与后殖民性交又互现,导致其文化认同的危机,并引发了一系列反向的电影生产和电影批评实践。追溯中国电影的民族性、人民性和历史性,反思“唯市场论”的电影发展模式,借鉴批判现实主义的左翼电影话语,是重估新世纪中国电影的主流价值和文化主体性的崭新向度。其意识形态内涵是:在经历了激进市场化过程中的价值震荡之后,中国电影话语正在形成新的主体性叙事、结构性平衡和现代性想象。  相似文献   

16.
在丰富正面报道的内涵中引领主旋律正面报道是以一种客观的、健康向上的舆论来引导社会,以建设性的思路去剖析发展中的问题。在走向多元的社会里,我们坦率地承认差异,但我们真诚地追求和谐。新闻宣传必须唱响主旋律,但复杂的社会现实决定了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价值取向的多元化,正确的舆论导向,主流的舆论引领,不可能采取对其他声音“封杀”的方式来实现,而只能“多元中求主导,多样中成主体,多选择中争主流”。我们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同时也要兼顾思想文化发展的多样性。因此,和丰富复杂的社会现象相适应,正面报道的含义也是丰富的,它是…  相似文献   

17.
孙凯宁 《青年记者》2017,(26):69-70
好莱坞电影中的“黑人形象” 无论是从美国发展历史还是社会组成来看,非洲裔群体——黑人群体都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好莱坞电影自产生之初到兴盛再到如今,一直都是美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美国国家形象、意识形态、文化内涵对外传播的途径.好莱坞电影在世界范围内经久不衰,除了其独特的商业属性外,最为关键的是其对于美国主流社会价值和文化的传播.在其中,我们可以看到“黑人形象”的嬗变是随着“黑人问题”在历史、社会中发展而变化的.黑人形象在好莱坞电影中的不同体现也正是不同时期美国主流文化对黑人问题的态度和认识的表征.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中国"主旋律"电影"主流"化策略的影响下,《建国大业》无论在票房上还是在意识形态的表述上都获得了官方、学界和民众的一致赞赏。然而,反观其成功的商业策略的背后,却不是一个常规的电影产业操作方式,这不得不使我们深思:从产业化的角度来看,《建国大业》带给中国主流电影的是一个个案,抑或是一个范例呢?  相似文献   

19.
李怡 《今传媒》2022,(11):85-91
近年来,中国主流电影在时代的召唤下,自我规约与嬗变成为一种“新主流电影”形态,同时,在市场、意识形态和艺术标准等多方面的考验下,内部也产生了一套特有的话语体系和叙事结构。新主流电影如何超越初期的“奇观”式观影热潮,持续激发观众的观影热情呢?本文从叙事文本、叙事交流两个层面,在归纳新主流电影内部稳定性叙事结构的基础上,呈现出新主流电影的发展瓶颈问题,并利用中国学者申丹的“隐性进程与双重动力”理论,探索新主流电影的突围之路。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内电影市场的不断发展,对电影的研究就变得更加重要,但是在当前商业电影和主旋律电影的大潮流下,还有一种相对比较小众的电影:人类学电影.所谓人类学电影,是指采用人类学的数据采集方式和实验方式进行拍摄的电影.将人类学引入电影的拍摄制作过程中,对扩展电影的路向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同时,也进一步拓宽了电影研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