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意义]针对疾病知识的不同表达方式,提出一种融合疾病多维度的综合语义相似度计算方案。[方法/过程]在整合疾病本体和医学百科各自特征的基础上,设计由基于疾病本体的语义相似度和基于医学百科的疾病语义相似度构成的综合语义相似度模型。其中,运用图论计算基于疾病本体的语义相似度,运用LDA、集合和向量空间模型计算基于医学百科的疾病语义相似度。[结果/结论]将本文的方法同临床医生的人工判别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本文的方法能够有效地反映疾病的语义相似度。本文的方法可为疾病相似性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将主题图技术应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资源的整合中,能够更好地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资源的传承与保护。[方法/过程]在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资源的主题、关联关系和资源标引的基础上,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资源主题图并实现其可视化。[结果/结论]研究结果显示,主题图技术的应用可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资源提供基于语义的整合,并将主题之间的关联直观地展示给用户,为用户提供可视化导航。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针对目前医学领域基于主题的语义相似度计算研究较少,尚不足以揭示主题间在语义层面的关系,提出一套用于主题间语义相似度计算的方法,进而从语义角度判断主题间关系,为主题新颖性判断、主题关联研究等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以MeSH词表为语义计算的基础,剖析词表结构与现有研究成果,从入口词、语义距离、注释3个维度综合测度主题间的语义相似度,利用PubMed中2011-2014年干细胞领域的文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结论]利用通用验证主题词对,验证了本文所提3个测度维度的有效性。通过主题间语义相似度的计算,发现干细胞领域2011-2014年较为新颖的主题为未成年人干细胞研究。后续研究中还需融入基于统计的主题相似度,从而更加全面地揭示主题间的关系,发现语义层面领域的新颖性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文化遗产图像是人类文化记忆的重要资源载体和表现形式,是人文学科研究的关键研究材料和重要研究对象.数字人文视域下,对文化遗产图像远读可视化开展系统性调研,将有助于进一步理解远读的概念,推动对海量文化遗产图像的数字人文研究与实践,实现对其价值的挖掘.[方法/过程]首先,从数字人文的远读理念出发分析文化遗产图像...  相似文献   

5.
司莉  郭财强 《图书情报工作》2022,66(13):127-137
[目的/意义]对知识组织方法与技术在数字人文领域的应用情况进行系统梳理,以更好地把握其实际应用特点,明确数字人文领域知识组织的价值,并为后续相关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方法/过程]采用文献调研法获取国内外数字人文领域相关研究文献,并基于内容分析法对其进行深入分析。[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元数据、本体、语义标注、关联数据等知识组织方法与技术贯穿数字人文的始终,是数字人文的有机组成部分;知识组织可为数字人文资源的组织提供解决方案与方法工具,为人们观察文化现象历史演化提供新视角,赋予人们获取新知识、发现新问题的能力;知识组织在数字人文领域发挥了方法价值和中介价值,为数字人文领域资源的组织与利用提供方法工具,充当用户与数字人文领域资源之间的桥梁。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汉藏双语本体的语义检索策略,为藏语言用户提供语义检索服务给予帮助。[方法/过程]微观层面,根据已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汉藏双语本体,运用SPARQL来对语义检索进行实现;宏观层面,结合SPARQL语义检索,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汉藏双语本体在语义检索中的应用框架和策略。[结果/结论]依据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本体类属关系解析查询式语义、为用户提供多样的SPARQL查询式并支持查询式构造、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进行汉藏双语数字资源的语义组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资源的语义检索,从而在语义检索上为用户提供更好的语义服务。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基于知识图谱的口述历史档案资源知识发现是知识发现在数字人文领域的新尝试,为资源细粒度关联、语义化查询、个性化探索提供新路径。[方法/过程]以南京师范大学抗战老兵口述资料中心数据为数据源构建抗战老兵口述历史档案资源知识图谱,基于图谱实例,从项目整体概况、事件主题关系、社会网络关系、时空网络关系等层面开展多维知识发现研究。[结果/结论]以知识图谱为代表的数字人文技术方法为知识发现研究提供有力的工具支撑,为人文资源深度开发注入了全新动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 通过对国内外数字文化资源语义融合相关研究成果的总结和Europeana案例分析,为国内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过程] 选取目前发展较为成熟的数字文化资源整合项目Europeana作为案例,分别从资源内容描述规则、语义知识本体模型设计、元数据语义化操作和关联数据的发布与访问4个方面对其数字文化资源语义融合的实现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构建聚合式元数据模型、建立细粒度语义概念模型、创建开放的语义关联数据网络、提供泛在化关联数据应用服务是实现数字文化资源语义融合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数据是数字人文研究的基础和核心之一,图书馆人文数据组织与重构不但能提高数字资源的利用率,而且能拓展图书馆人文数据服务,可极大地促进数字人文科学的发展,也是图书馆知识型专业服务的具体体现,有利于提供更高层次领域的服务。[方法/过程]分析数字人文研究中的人文数据特点及人文学者研究对人文数据的需求,认为图书馆需从人文数据的完整性、可计算性、可用性及重用性、可发现以及获得性等角度出发进行人文数据组织与重构。[结果/结论]要克服人文数据碎片化带来的零散、不系统的弊病,必须采用数据复原与重构的方式恢复或重建人文数据所蕴含的知识之间的联系,采用数据化、数据融合、数据关联及发布等手段,最终实现知识单元的精细粒度化、知识组织的语义化、知识呈现的可视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数字人文研究的图像资源中蕴含大量信息但利用率极低,不能在异构数据库和不同的应用程序中得到有效的共享与重用,国际图像互操作框架打破了图像资源交换和共享的障碍。[方法/过程]研究结合国际图像互操作框架和语义知识图谱(关联数据技术)进行图像资源的整合、共享与知识发现,对资源之间的关系进行揭示和知识推理,并通过CNNs算法对图像特征的提取与识别实现基于图像特征的语义检索辅助知识发现。[结果/结论]提出一套数字人文图像资源整合与知识发现解决方案,并以印章图像资源为应用对象构建"印章知识中心"对以上解决方案的可行性和实践性进行实证检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 构建基于关联数据的探索式检索系统,充分利用关联数据中隐藏的知识网络,向用户提供发现新知识的机会。[方法/过程] 基于DBpedia电影数据集,采用改进的向量空间模型进行关联数据的语义相似度计算,使用可视化的交互技术对检索结果进行呈现。[结果/结论] 通过基于任务的评价方法与IMDB进行对比,证明基于关联数据的探索式检索系统能够提高检索效率,提升用户体验并能引导用户发现其感兴趣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文章探讨数字文化遗产项目——映射手稿迁移(MMM),为我国数字文化遗产资源的语义服务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采用案例分析方法,对MMM进行描述与语义服务特征分析,构建MMM语义服务运营机制。研究表明:MMM的语义服务机制框架涵盖MMM所涉手稿资源创建、格式转换、数据关联、用户服务直至共享的各个层级。我国应构建数字文化遗产语义服务的发展路径,包括:设计开放式国家数字文化遗产基础设施、实现数字文化遗产语义分析与挖掘的多维可视化表达、建设面向不同用户群体的数字文化遗产语义服务模式和制定科学规范的数字文化遗产资源开放、共享与传播规则。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借助数字人文的理念和方法,从知识视角深度开发我国职官领域相关资源,有助于辅助领域学者开展深层次的人文研究,同时也能丰富数字人文领域职官研究。[方法/过程]在梳理清代职官知识体系结构和采集相关数字资源的基础上,构建清代职官领域本体模型,并以《长春县志·长春职官考释表》为例进行实例添加和可视化。[结果/结论]实现职官知识单元语义层面上的细粒度描述和组织,揭示知识单元间多层次、多维度、多种类、复杂交错的动态关系。  相似文献   

14.
借助数字人文研究理念和方法,以张学良史料数据资源为例,基于CIDOC-CRM概念框架模型,从数据描述规范、语义标注等角度进行史料数据资源的语义化知识组织研究。从而使研究者通过数字人文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转变对数据资源的研究视角,得出超出一般传统阅读、理解、辨析处理的能力范畴,获取不同于传统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观察、领悟深度和范围。  相似文献   

15.
语义技术的发展开启了数字人文研究的新模式,然而过高的技术门槛让不少人望而生畏.本文提出了构建语义支撑平台的框架模型,旨在指导数字人文资源的语义化建设和知识研究.平台包含关联数据转换模块、关联数据检索模块、关联数据发布模块、关联数据推理模块、关联数据知识模块和关联数据计算模块六大语义服务模块,其中前三个模块可看成是构建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 当前非遗数字资源共享主要通过构建门户网站和数字资源库实现,不能有效解决资源共享时出现的语义异构和互操作问题,也无法使资源在深层次的语义和概念层面互联。以新的导向合理组织非遗数字资源并采用更为有效的方式进行资源交互与展示,对非遗资源在全人类范围内的共建共享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 提出基于语义出版技术的非遗数字资源共享方案,构建以“楚剧”为具体应用背景的语义出版实例,验证语义出版技术在非遗数字资源共享中的可行性。[结果/结论] 利用语义出版技术实现非遗数字资源共享,可以将出版单位细化到知识单元,有效建立知识单元之间及与外部数据集间的语义关联,并通过知识单元内容重组实现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 在语义出版发展的背景下,针对目前学术期刊数字资源聚合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实现面向语义出版的学术期刊数字资源聚合的方法,以期解决学术期刊数字资源提供与科研用户信息需求间的矛盾。[方法/过程] 探讨面向语义出版的学术期刊数字资源聚合模型,构建以"冠心病"为具体应用背景的资源聚合实例,验证面向语义出版的数字资源聚合方法在学术期刊数字出版中的可行性。[结果/结论] 以语义出版为导向进行学术期刊数字资源深度聚合,可以实现数字资源知识单元之间及与外部知识组织的语义关联,为科研用户提供更加高效的信息资源服务。  相似文献   

18.
数字人文致力于数字技术与人文研究的深度融合,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推动着数字人文的发展与变革。文章从众多的数字技术中凝练出五类最常用的关键性技术,形成LIBRA技术体系,主要包括关联数据(Linked Data)、国际图像互操作框架(IIIF)、大数据(Big Data)、资源描述框架(RDF)和人工智能(AI)。其中,资源描述框架和关联数据作为语义网的核心技术已在数字人文领域盛行多年;国际图像互操作框架作为新兴的技术已成为文化遗产机构开展图像资源研究的主流方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已引起了人类社会的剧变,强大的算力和智能的算法赋予人文研究新的范式和新的视野。可以说,LIBRA已成为或将成为数字人文建设的核心技术框架,并会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应用。在案例部分,文章从知识组织模型、数据存储模型和动态文本识别三方面探讨了LIBRA技术在构建多维度图像智慧系统中的深度应用。随着技术的发展变化,LIBRA并非一成不变,新技术也会补充和重塑LIBRA体系,以助力中国数字人文的建设与腾飞。  相似文献   

19.
数字人文因其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人文研究的特点,近年来成为各相关领域机构的热门话题。图书馆作为人文研究的资源保存与服务中心,正经历以资源管理和服务为重心向以数据管理和知识服务为重心的转移。图书馆的数字人文项目常以语义万维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为支撑、以互联网时代的知识组织为方法,致力于提供区别于传统文献服务的知识服务。文章以上海图书馆"名人手稿档案库"为例,结合多年来数字人文项目的探索与实践经验,从数字人文项目的建设方法、建设流程以及技术框架三方面梳理总结面向知识服务的图书馆数字人文项目的建设过程。  相似文献   

20.
为了构建情报学资源本体,文章探索一种新的构建本体的方法,并为本体自动构建技术提供参考。数据来源为CSSCI中2001—2010年情报学的8290篇文献,利用统计分析、共现分析和语义相似度计算等方法,依照本体构建原则与常用的本体构建步骤,构建情报学资源本体。构建过程与成果表明:自动构建技术尚须完善;资源本体是本体研究中新的突破点;语义相似度与共现分析的结合定量化描述概念间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