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丽娜 《传媒》2021,(11):81-82
直播带货是直播行业兴起后的又一风口,对传统的网络直播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从精准扶贫视角入手,分析直播带货引发的行业变革,剖析直播带货在精准扶贫上的作用以及潜在风险,以期充分发挥直播带货在扶贫方面的公益价值.  相似文献   

2.
魏琳  张翔 《传媒》2021,(22):85-87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网络直播带货成为广告营销行业新常态.当前,网络直播带货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中小型企业库存积压,直播带货或成"救命稻草";二是带货场内马太效应加剧;三是主流媒体、企业家、明星等多元角色入局直播带货;四是直播带货成为公益营销新举措.在直播带货飞速发展的当下,应该冷静思考网络直播带货的现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从而寻找网络直播带货的真正价值.  相似文献   

3.
丁雷 《新闻爱好者》2022,(11):41-44
近日,新东方旗下的东方甄选抖音直播间大火,寓教于乐的知识带货模式给直播带货行业注入了新鲜血液。以董宇辉为首的原新东方老师幽默风趣的个性、把语言说出画面感的带货话术吸引着年轻人的关注。这个有着诗和远方的直播间以其独特的风格区别于传统直播带货。通过对东方甄选直播间的直播准入门槛、直播内容生产、直播产业链条、监督管理和媒体融合等方面,探讨我国网络直播带货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为乱象丛生的网络直播带货带来春天的希望。  相似文献   

4.
网络直播带货作为一种新的商业销售模式已经成为拉动经济的有效渠道。在后疫情时代,网络直播带货对经济的全面提升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而全民直播带货的热潮之下,带货主播的行为和话语成为判断网络直播带货的参考指标。带货主播的话语表达形态成为连接主播、受众和商品的桥梁,但有些主播的不规范用语和行为让行业乱象出现。如何构建高效的主播话语形态,推进直播带货规范有序发展?文章从情感、经济和社交三个维度分析带货主播的话语形态构建,通过真实感、陪伴感与参与感三个维度挖掘主播话语形态的内核,并对主播直播话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最终给予主播话语形态构建的建议,也给观众正确认识网络直播带货、树立正确消费观提供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网络技术和短视频行业的迅速发展,网红直播带货成为一种新兴的带货方式。但在网红直播带货过程中,出现了数据造假、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以及套娃消费等急需得到解决的问题。研究建议品牌在进行网红直播带货时注意明晰自身责任、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品牌的美誉度,加强对主播的业务能力的培养。以促进网红直播带货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梳理网络直播带货的发展和网络带货的特点,阐述了网络直播带货主播的要求,尤其对网络带货主播的语言艺术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并根据最近出台的《网络直播营销行为规范》的要求,对网络主播的培养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01 直播带货的前世今生 从"土里长出来"的直播带货 直播带货在中国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直播带货1.0时代,2016年以前,以秀场直播、游戏直播为主.呱呱、YY、六间房、斗鱼TV、虎牙直播、战旗直播等平台变幻大王旗,用户打赏为主要盈利模式,平台良莠不齐,资本大量涌入,行业乱象频出; 直播带货2.0时代,201...  相似文献   

8.
程开玮 《传媒》2024,(3):75-77
直播带货融合了直播形式和电子商务,满足了互联网时代用户的消费需求,具有良好的营销效果。随着超级主播的接连消失,直播平台秩序得以整顿,网络监管政策趋严,外部环境剧变使直播带货进入新阶段。文章以直播带货为研究对象,以“人、货、场”三个关键要素分析直播带货的整体现状,再以2022年火爆全网的“东方甄选”直播实践为具体参照,提出未来直播带货应侧重主播能力、产品规范、情感调动以及媒介创新,助力直播带货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张薇  刘梦禧 《今传媒》2021,29(4):41-43
直播带货日渐成为当下提升中国社会经济的一个重要营销方式,而县长直播带货的方式使得村民与网络接轨,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本文基于县长直播带货这一媒介化实践,分析政治身份认同的重要性,其独特性带动扶贫计划,推动直播带货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相关数据显示,去年上半年,全国电商直播超1000万场,活跃主播数超40万,上架商品数量超2000万,直播带货成为电商发展的新引擎。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更是像一个助推器,助推了“直播带货”这个行业的飞速向前。但是,随之伴随着很多问题出现,货物的质量与直播上说的不吻合、迟迟收不到货等,导致了收看直播平台的粉丝数量直线骤减,成交量也下降了不少。本文从服务、内容、品质三个方面介绍,如何完善直播带货,让直播带货可以持续焕发出新的光彩。  相似文献   

11.
卢菁  樊传果 《东南传播》2022,(2):113-115
当下,网络直播带货异常火爆,销售额屡攀新高;同时直播带货“翻车”也屡见不鲜,频频暴雷。本文首先对直播带货“翻车”现状及其原因进行分析,接着从商家、平台、主播、消费者四个方面探究如何避免直播带货“翻车”,提出一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12.
直播带货炙手可热,各级广电新媒体带货异军突起。笔者结合"县长带你买好货"系列网络直播,从原点人群、族群裂变的角度解构传统媒体通过信赖转移和裂变式传播进军直播带货,让自身中途进场却不落下风的优质基因,以及在直播带货的下半场,如何让直播产品从对人的信赖转变为对品牌的信赖。  相似文献   

13.
直播带货在电商行业、出版行业风头正起,但直播带书在图书馆行业则鲜见报道。直播带书是指图书馆以网络直播的形式,进行图书的推荐,并吸引读者进行图书借阅的一种服务模式,是图书馆传统服务的延伸。它把传统借阅与新兴直播相融合,以网络直播的形式为读者推荐图书,并可直接在直播间内借阅。论文介绍了台州市图书馆筹划、实施云享新阅直播借书服务的全过程,分析了遇到的困难,并详细介绍了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对策,以期为公共图书馆的创新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秦恒 《新闻前哨》2021,(1):31-33
2017年以来,直播带货这种电商模式逐渐成为移动互联网上最火爆的关键词,各大互联网电商平台和社交平台都纷纷推出了直播带货功能,并且通过一场又一场全民参与的直播带货狂销盛宴,让从一线网红大V到十八线网络主播,以及各地各级的领导干部们,都纷纷加入到直播带货的行列当中.也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客户对直播带货这种电商模式有了更加迫...  相似文献   

15.
2020年初,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各个行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出版行业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大量图书存货积压,实体书店举步维艰.与此同时,自2020年初至今,网络直播却冰火两重天.出版行业也顺势而为搭上了直播带货这趟高速列车,但究竟是"翻车"还是利润翻番,本文从网络直播的起源以及如何改进网络直播对图书的影响两个方面展开论述,以供行同借鉴、学习.  相似文献   

16.
官员直播带货现象的出现是地方政府利用"互联网+"思维服务于民生与"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落在实处的具体表现。透视官员直播带货现象的发展逻辑,既有利于优化地方政府网络化执政水平,又为"数字助农"提供了一条新的发展路径。因此,分析官员带货现象的催因,并对官员直播带货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风险"进行剖析,利于"立体化"审视"互联网+政务"的流变形式,为未来网络政务的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7.
姜岩 《新闻世界》2021,(2):47-49
在新媒体技术蓬勃发展背景下,网络直播活动已成为网络空间常见活跃的交互方式,特别是遭遇新冠疫情以来,网络直播课堂、直播娱乐、直播带货等直播样态迅速发展壮大,吸引大量受众围观甚至尝鲜直播。与此同时,作为传统媒体从业者的广播电视主持人应居安思危,结合自身优势,不断挖掘业务潜能,以全媒体视域深度参与媒介实践,持续提升有效传播力。本文通过对近来广播电视主持人频繁参与网络直播带货活动案例的分析,探究主持人群体全媒体发展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8.
吴越 《采.写.编》2023,(12):190-192
目前,直播带货作为直播电商发展的新风口,引领直播电商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拉动社交、内容、电商等各平台的流量势能,助推传统媒体转型,直播带货几乎成为各大平台的标配。直播电商的快速发展越来越深刻地影响人们的消费及生活方式,带货主播通过其特有的优势对受众产生巨大吸引力,与此同时作为一种新兴事物,电商直播带货也为消费者购物带来弊端,直播带货也存在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研究直播带货中电商主播对受众的角色认同和在直播中受众的消费行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进而提升直播带货中受众的理性消费。  相似文献   

19.
田明和 《新闻前哨》2022,(19):71-72
网红直播带货,本质上是一种借助现代传播手段、以信任关系为纽带,以关系产品和关系转换为核心的经济形态。本文从传播技术、文化、资本、心理四个维度阐释网红直播带货的生成逻辑。具体而言,传播技术的发展为网红直播带货的兴起提供硬件支撑;消费生活的转向为网红直播带货的发展提供契机;MCN的全面赋能为网红直播带货的发展提供动力;粉丝的狂热消费为网红直播带货的运行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0.
王建磊  冯楷 《传媒》2022,(3):51-54
网络直播具有成本低廉、方便快捷、互动性强等特点.作为媒介的网络直播注重奇观化的表演逻辑,作为工具的网络直播则强调高效带货的变现逻辑.在5G时代,网络直播平台不断演进和更迭其定位,通过"直播+"战略与电商、教育、演艺、医疗等行业融合发展,成为高效率低成本的公共数字管道,这一工具化属性的凸显,意味着未来的直播可搭载不同的产业模块,作为一种"新基建"设施发挥出更大的公共服务价值,会激发出更大的商业势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