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柴樱芝  殷俊 《青年记者》2017,(29):30-31
现代社会,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成员交流互动的重要介质之一,重构了社会信息传播路径与方式.所谓舆情,是指由于各种事件的刺激而产生的,通过某一载体传播的人们对于该事件的所有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①移动媒体时代,互联网深度嵌入民众生活,网络舆情成为社会发展的“晴雨表”,搜集、研判与分析网络舆情信息,成为管理部门了解民意的重要途径.教育舆情作为社会舆情的重要子系统之一,民众的网络表达也很活跃,既具有网络舆情的同构性,也呈现出独特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社会化媒体逐渐成为人们信息交流的重要渠道,正如著名社会学家卡斯特所说,一个“大众自我传播”的时代逐渐浮现.在这样一个人人都可以成为报道者的时代,大学的新闻教育该如何面对这种变化.本文以新媒体的变革为背景,指出新闻教育的重心应该转向社区新闻教育.社区新闻教育模式不仅可以培养出熟悉社区脉络的新闻记者,还可以提升社区的社会资本,促进社区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3.
网络舆情一定程度上是现实社会矛盾在网络空间的投射和延伸,是社会的晴雨表。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成为现实,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的意识愈发强烈,促使网络舆情汹涌澎湃,呈现出突发性、复杂性、群体极化性、传播速度快、潜在危害大、易反转等特征。网络舆情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种种原因的叠加促使网络舆情态势复杂严峻。网络舆情已对国家安全、人民认知、社会稳定、政府公信力构成极大影响,网络舆情治理已然成为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网络舆情柔性治理、多元治理、法制治理、技术治理等层面展开研究思考,试图提升网络舆情防范化解水平,为构建和谐稳定的网络生态和社会环境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4.
任琳 《新闻传播》2023,(9):44-46
步入信息化时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空间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便捷的网络空间一方面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效率,另一方面也成为网络舆情的“发酵场”,成为新时代社会治理的重要问题。本研究首先分析和归纳网络舆情传播的生命周期。其次,对典型的网络舆情事件进行传播可视化分析。进一步归纳网络舆情的典型传播特征。基于此,提出网络舆情的治理建议,以期为决策者应对新时代重大网络舆情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舆情是公众对社会环境变化的反映,是社会心理、社会态度的外部表达。今天,大数据技术与新冠疫情叠加,它们共同构成了当代世界的舆情环境,也造成了当前网络舆情传播规律的变化。在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社会生活、经济环境、社会治理、国家安全和国际交往等方面均出现极大的“不确定性”,舆情研判、舆情治理成为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重要工作。面对网络舆情对治国理政产生的重大影响,中国社会需要深入研究网络舆情的传播特征,争取在舆情引导和国家发展中把握更多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6.
刘珍  曾苗 《新闻春秋》2020,(1):58-62
5G商用翩然将至,其高速率、高带宽和低延时的特性为新闻传播领域的变革提供强大动力。新的时代机遇使舆情监测和舆论引导也出现了新的现象,产生了新的问题。具体来说:由于技术保障提升,舆情事件进一步朝着全时段、即时性发展,这将进一步促动情绪传播的问题凸显。而V R、A R以及高清视频在进一步巩固人们的媒介化生存同时,也为舆情表达和监测提供了新的手段。技术在改造时空感受的同时,也使舆情发酵呈现出累计和对冲、衍生等多样式的动态变化。面临这些新的机遇和挑战,梳理新的媒介素养观念,强化对公众情绪控制和情绪合理表达的涵养教育;平衡算法与价值、个人需求与公共利益;坚持党管媒体都是5 G时代加强舆论引导和社会管理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7.
主持人语:传媒新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传播形式的日益丰富,由此不断催生出与受众沟通、互动的新渠道。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而构建的现代化传播平台,极大地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模式和交流方式,同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也愈加明显,尤其是微博、微信等新应用平台的广泛普及,人们可以利用互联网手段充分表达自己对某件事情的认知、态度和情感。在受众意见表达开放化的背景下,传统意义上的“意见领袖”机制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他们在信息传播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主导着舆论发展的方向。融合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信息传播特点,组织在进行信息传播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舆论引导偏差的不良现象。研究新传播环境下网络舆论的形成及舆情治理,有效引导网络舆情,健全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对营造健康的网络传播环境、增强网络公信力意义重大。本期“组织传播”栏目立足“微时代”,深刻剖析微博意见领袖在公共事件中的社会影响,阐述了全媒体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的网络舆情治理和高校舆情危机的应对机制,同时对现代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媒介形象展开探讨,力争对组织信息提供健康的传播环境。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微博、微信的广泛应用、网络言论的自由表达,给组织传播学的发展指出了新的研究方向,也让受众对传播学以及网络舆情、舆情研判等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在大数据时代,发展数据科学教育、培养数据科学人才已成为图书情报专业提升专业核心竞争力、优化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路径。对iSchools学院的数据科学类课程设置现状进行系统深入研究,将有力推动我国数据科学教育,有利于提升图书情报专业核心竞争力。文章以国外31所iSchools核心院校的研究生项目为对象,基于“数据生命周期-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的对应关系对其数据科学类课程内容进行统计,总结iSchools核心院校数据科学类课程的特征,并建议我国图书情报专业设置数据科学类课程要体现专业特色、面向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探索研究生分类课程教学体系、拓展课程知识应用领域、丰富课程实践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9.
智能传播技术正在重塑网络舆情生成图景与传播机制。“智能体”成为舆情表达的另类主体,舆情生成场域“液态化”“惯例”的时空界限逐渐消融,舆情表达呈现“视听”为中心的多模态形式,这些新特征带来网络舆情的真伪失辨、时空失序及释义失准等新挑战。在深入剖析风险的基础上,文章对智媒背景下舆情治理思路与模式开展讨论,为治理实践提供路径设想。  相似文献   

10.
社区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整合与使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教育课程教学资源开发、整合必须以现代远程终身教育理论为指导,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社会成员“需有所学、学有所教”为目标,坚持“开放、动态”的建设观,要发挥教师和学员群体的作用,要坚持集中开发整合,优化拓展,具有系统性和交互性;社区教育课程教学资源的使用,要以社区居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为立足点,建设社区课程资源库,让群众...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已成为高校学生发表意见的主要集中地,对高校网络舆情进行正确引导成为加强高校政治思想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鉴于"易班"社区平台在高校普及运用的优势,遵循"以人为本"、"疏导教育"、"管理教育"结合的原则,通过及时搜集网络舆情信息、改进"易班"传统推广内容、培养舆情领袖、开通舆情信访渠道、调查舆情引导效果等,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提供了新契机。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微博等新社交媒介的快速兴盛,网络等新媒体对传统媒体议程设置的消解与重构,网络意见领袖逐渐成为网络群体性事件中影响公共舆论的重要力量。这个群体能否成长为网络社会这个拟态环境中理性表达与对话的中间力量,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舆情演变有着重要影响。着重探讨了当下网络意见领袖在网络群体性事件中对网络舆情演变的影响,以期指明网络意见领袖在网络群体性事件及网络社会传播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刘昕 《新闻世界》2013,(7):151-152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网络舆情已经成为一股影响社会发展和政府决策的重要力量。本文以“微笑局长”事件为例,从传播学角度对网络舆情的概念、特点,以及政府对网络舆情的治理策略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网络成为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出现的最大信息载体,也成为了"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网络舆情成为一种新的社会力量,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网络舆情的管理和引导。大学生是网络舆情的重要参与群体,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借助网络表达自己的看法、态度、意见和建议,网络舆情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重要因素,网络舆情在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的"Cotsen走进课堂"项目利用本馆的特色馆藏,派馆员为社区内学校的未成年人授课,体现了高校图书馆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该项目为社区内的学校中不同年龄的未成年人设置了不同的课程,课程内容涉及多学科,并且在设置课程的过程中参考了相关教育标准。该项目在服务方式、课程设置、阅读推广、信息素养教育四个方面对我国高校图书馆为社区未成年人服务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6.
陈海波 《新闻窗》2012,(1):83-84
新闻评论写作是高校新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之一,在实务新闻学课程群构架中居于重要位置。在全媒体时代的语境下,新闻评论写作的教学目标、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等需要与时俱进.从而培养出适应当代媒体环境、准确感知社会舆情、具备一定评论素养和写作技能的“准”新闻人。  相似文献   

17.
陈楠 《传媒》2021,(12):53-55
在新媒体时代,网络舆论、民间话语等成为社会舆论传播的重要内容,给社会舆情治理带来许多新挑战.政务新媒体是开展社会舆情治理的重要载体,发挥着网络议题设置、网络舆论引导、网络舆情疏导等功能.本文认为,应以《关于推进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为指导,提升政务新媒体内容质量,创新政务新媒体服务方式,加强政务新媒体社群建设,发挥政务新媒体的社会舆情治理功能.  相似文献   

18.
现在国内高校教学改革的一项主要内容是大力推行通识教育.就是规定学生必须修满一定数量的和通识教育配套的选修课程(相当于国外高校中的“核心课程”),但在实施过程中.在课程设置的理念以及课程数量和质量上都存在较大的问题。哈佛大学的“核心课程”设置.可以给我们提供借鉴.它的“核心课程”包括外国文化、历史研究、自然科学、伦理学、社会学、文学艺术等六大类.每个方向都开设了十门以上的课程.  相似文献   

19.
社会化媒体时代,媒介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深刻影响着我国信息传播环境和舆论生态格局,变革着舆情生成与传播机制.文章系统分析了社会化媒体舆情传播机制,指出共情心理已经成为社会化媒体舆情热点的触发模式之一.社会化媒体基于特定的网络空间关系,存在不同的舆论自净化现象,存在基于网络表达情绪化和非理性的群体极化情形,以及社交媒体环境下的新型议程设置功能.文章认为,社会化媒体具有独特的舆情生成和传播机制,给网络舆情的研判和社会舆情的治理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在微博舆情新形态下,主持人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之间游走延伸出了“意见领袖”这一全新的角色定位.播音员主持人作为广播电视传统媒体的“喉舌”,在面对社会公共舆论事件时,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和行动空间.在微博舆情时代,如何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如何体察“微舆情”,反馈“微互动”,敏锐鉴别信息真伪,积极引导舆论走向,使微博与传统媒体形成良性互动,引导微博舆论健康发展,已经成为播音员主持人能力培养的新命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