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洪中 《考试周刊》2014,(53):172-172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因此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适应"上的诸多问题,尤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更突出,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是当前学校教育的一大难题。本文提出应从引导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矫正他们因成长缺陷而扭曲的心理;积极开展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活动,让他们健康成长;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常态化,有效预防三个方面进行教育实践,让留守儿童和同龄人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9,(82):47-48
"留守儿童"教育,是农村教育中延续至今的一个重要问题,留守儿童也是父母手中的掌上明珠,但由于他们的父母外出赚钱养家,这些孩子得不到父母的陪伴和教育,成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近年来,留守儿童出现了新的形态,有些留守儿童问题更为隐蔽,需要在留守儿童教育中格外关注,我学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还非常突出,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仔细研究并做出切实改进。  相似文献   

3.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留守儿童身上的诸多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作为老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看待他们身上的问题,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真正体会到温暖和学习的乐趣。人之初、性本善。难道这些留守儿童,从出生下来就是问题儿童吗?经过校园的净化和教师的教育给社会输送一个正直健康、永远进取的人才,正是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给那些缺乏亲情关爱的留守儿童以父母般的师爱吧。  相似文献   

4.
正阅读开启孩子智慧的窗,打开孩子看世界的门。亲子阅读,是陪伴孩子成长,培养孩子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最佳方法。我们鼓励越来越多的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阅读活动,和孩子一起度过美好的亲子共读时光。父母必读杂志社在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的指导下,向北京市的家庭征集"阅读伴我成长·亲子阅读"主题文章,希望广大家长踊跃分享自己和孩子在亲子阅读过程中共同成长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访谈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的早期阅读教育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早期阅读缺失较严重.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早期阅读教育,需要家长树立正确的早期阅读观念,提高对早期阅读重要性的认识;创设家庭早期阅读教育环境;加强社区、家庭、幼儿园的沟通合作,提高早期阅读教育的效能;运用正确的方法主动参与阅读活动,提高儿童的早期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6.
巩婷婷 《学子》2012,(10):17-17
父母外出,使正处于成长关键期的留守儿童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孤儿或单亲孩子,从而造成现实中的隔代教育与单亲家庭。家庭的不完整造成教育和感情缺失,父母的长期缺位和隔代教育的局限使留守儿童的发展得不到正常的疏导和教育,造成心理素质、道德品质等方面的缺陷和偏差。作为一名农村普通的中学教师,我将接触到的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内地人涌向沿海城市打工,他们当中很多人将子女留在了原籍。于是,一个特殊的儿童群体——留守儿童出现了。儿童时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而这些孩子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大多都存在自卑、孤僻、悲观、我行我素、抑郁、攻击性强、缺乏安全感等情感障碍。因此,"留守儿童"问题已不是单纯的教育问题,而是已经发展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他们给学校、家庭及社会提出了亟待解决的新  相似文献   

8.
<正>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经济结构转型、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必然结果。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也发生了本质的变化。由原来劳动力不能外流,发展到农村大批强壮的劳动力进城,谋求发展,脱掉贫穷的外衣。农村大批强壮的劳动力外出,这样无形中给农村孩子的教育带来了负面影响。大批孩子在两三岁时就与父母分离,得不到父母的温暖与教育,由各自的公婆管教。故此,就形成了今天我们所说的"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在家由  相似文献   

9.
正儿童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因为他们是建设美好未来的接班人与生力军。可是在我们现代化建设的转型期,有无数农村儿童被迫与父母分离,成为"留守儿童",在受教育、长身体、培养健康心理的关键时期,缺失父母亲情雨露的灌溉,使其身心健康成长受到了较大的影响。我的班级也有这样一批"留守儿童",为了能够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针对他们个人的实际情况,我做了大量的工作。一、关心生活,打造留守儿童成长环境很多留守儿童在家里的生活起居,都是由爷爷奶奶等老一辈人照看,由于祖辈有的忙于农活,无  相似文献   

10.
张新胜 《甘肃教育》2014,(19):21-21
正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我们必须关心和关注的,那么如何让留守儿童感受家的温暖,能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学习知识,根据笔者所在学校办学实践,笔者认为寄宿制学校可以弥补这种缺失,可谓留守儿童成长的乐园。一、寄宿制学校是留守儿童爱的港湾作为留守儿童,首先是关爱的缺失。由于父母大多常年在外打工,很少与孩子团聚,留给孩子的只是无尽的思念与期盼,加  相似文献   

11.
黄莺 《成才之路》2012,(10):7-7
正在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群体中,有着这样一类学生:他们的父母离家在外打工,自己独自一人在学校学习,属于典型的留守家庭学生。教师在这样类型学生的教育教学中,要给以更多的关爱,让他们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以良好的氛围环境和关爱,弥  相似文献   

12.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近年来,如何做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成为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关注的重点和焦点,笔者认为农村寄宿制学校在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上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作用。一、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1.缺少亲情温暖。笔者通过对当地留守儿童的调查发现,留守儿童长期感受不到父母的疼爱,普遍渴望父母早早归来。父母远出打工的孩子整日处于一种思亲心切的状态,心绪不宁,不能安心投入到正常的学习中去。部分  相似文献   

13.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农村学校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难点。它不仅给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一种社会问题。因此,对留守儿童加强心理教育,给予他们父母般的温暖,对促进他们心灵的健康成长,完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经济的改革与深化,伴随中国梦,大中城市对农民工的需求日新月异,为了生活,很多年轻的父母不得不放弃陪伴孩童念书的黄金时段。大部分父亲母亲只有背井离乡,子女全托,交付于亲人、朋友及托儿所,这就自然产生了中国的留守儿童,然而这些儿童得不到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关爱,更得不到良好的家庭道德教育,造成了留守儿童道德缺失,那么,如何对全托儿童进行有效的道德教育?将与大家一起探讨全托儿童的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5.
<正>留守儿童分为双方留守和单方留守,双方留守是指父母双方流动到其他地区打工或者干其他活,孩子留在家里,而单方留守是指父母其中一方长期外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通过调查,我发现我们班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数占班上学生总数的30%。通过与他们交谈和对他们的观察,我发现了留守儿童存在以下一些现象:一、留守儿童存在的教育问题(一)父母长期在外导致亲子分离这些学生之所以成为"留守儿童",就是因为他们的父母双方  相似文献   

16.
龙献完 《教师》2021,(18):34-35
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一直关注和探索的棘手问题.文章在调查、了解双峰县"阅读·梦飞翔"活动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以人为根本,以书为媒介,以阅读为手段,着眼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发展现状,通过家校合作开展留守儿童阅读活动,营造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书香家庭和书香校园.家校合作开展留守...  相似文献   

17.
随着目前离婚率的上升和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单亲儿童和留守儿童数量呈现上升趋势。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孩子增多,给我们教育带来了难题。因为这些孩子缺少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呵护和正面引导,极易出现问题。对于这样的孩子,单凭家长或教师任何一方的力量是不够的,只有学校、家庭两方面形成合力.才能真正起到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朱小存 《辅导员》2015,(9):9-10
根据调查统计,我所任教的班级,53名学生中就有34名学生是留守儿童。其中58.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1.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有31个孩子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3个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或朋友。目前,这个班级留守儿童的数量仍在逐步增加。留守儿童长期跟随祖辈家长生活,他们的教育观念、管理方法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而大多数祖辈家长文化层次较低,缺乏教育管理孩子的理论知识和合理有效的方法。为了有效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提升祖辈家长的素质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正>一、亲子阅读的概述(一)亲子阅读的定义亲子阅读也叫分享阅读是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由新西兰教育家等人首先创造的一种成人与儿童的交互式的早期阅读。[1]所谓亲子阅读是特指家庭情境中父母和孩子共同阅读故事书或图画书的一种亲子阅读活动。[2](二)亲子阅读对儿童成长的价值1.亲子阅读可以促进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有很多研究认为亲子阅读可以促进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赫  相似文献   

20.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与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进城务工的父母分隔两地,缺少父母关爱和家庭温暖,其心理和教育问题正日益显露出来。本文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与教育问题进行诃研分析,探讨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建立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