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而”是同学们阅读文言文时常见的一个连词。这个连词用法相当灵活,不易掌握,颇有介绍的必要。  相似文献   

3.
“做客”与“作客”这两个词的用法同学们往往感到很难区别,报刊、电视、网页上也常常将它们用混。那么,这两个词究竟有何区别呢?让我们先看看《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解释: 做客:“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到亲戚家~。”作客:“(书)寄居在别处:~他乡。”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解释,参照典范性著作中的用例,笔者以为这两个词的用法主要有如下区别:  相似文献   

4.
<考试大纲>中明确规定要考察常用虚词在文中的用法.针对这项规定和对近几年高考题的分析,虚词"以"的出现频率较高,而"以"的词性和用法又较复杂.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阅读古文和做题,现将"以"的用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6.
教师招聘,是教师任用制度的一大进步,以才取人,公平,公正,公道,确实有助于教师素质的增强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老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第一源泉”,就是教师的教学方法。那种教条条、背条条,教师讲、学生听,枯燥乏味的语言,平铺直叙的讲解,死气沉沉的课堂教学气氛,只会使学生沮丧、厌烦。教师应富有创新意识,在教材的选择、内容的充实、知识的更新、教法的多样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一、届.用于定期的会议,如"十一届三中全会"等.但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迄今为止,总共召开了15次全国代表大会,由于战争或政治运动的影响,党代会的召开几乎是不定期的.  相似文献   

9.
高中语文第一册的<赤壁之战>是一篇多年选用的语文教材.文中"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一句,课文无注,<教学参考>中译文把"方连船舰"译为"正连接战船",显然是步后文"首尾相连"之趋,把"方"看做副词"正好"、"正"、"正在",我以为不妥.  相似文献   

10.
11.
《涉江》,是屈原晚年的作品。屈原,战国后期楚国人。他早年得到楚怀王的信任。但遭到了上官大夫、新尚,令尹子兰等腐朽贵族集团的忌妬和谗毁,被楚怀王免职和疏远。后来昏庸的顷襄王更把屈原流放到湘江流域。《涉江》,题意是渡长江。屈原晚年离开郢都,渡过长江,流放到溆浦后,写了这篇抒情诗。诗中描述了渡江南下的历程,揭露了楚国小人当权、贤者被逐的黑暗现实,表达了自己满腔的悲愤情绪和决不与腐朽的贵族势力妥协的斗争精神。全诗可分为五段来理解.  相似文献   

12.
13.
最近听一位老师教《石灰吟》《墨梅》两首古诗,朗读正音、理解字词、感悟诗情,整个教学过程都比较清楚,但课堂气氛始终比较沉闷,学生似乎对所学内容并不感兴趣.反思其中的原因,我发现问题出在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上.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教学古诗词形成了一种固定的套路.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理解字义、体会诗情,这样一步步教下来,似乎都差不到哪里去.但凡遇上诗词,大体都可以这么对付.然而,这样忽视文本解读、忽视年段特征、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的教学活动,其有效性实在微乎其微.  相似文献   

14.
《涉江》和《九章》中的其它各篇一样,有着强烈的政治性和浓郁的抒情意味。作为楚王身边的高参与决策人,“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从座上客贬为阶下囚,屈原的经历是独特的。而经历的独特性又决定了感情的独特性。《涉江》当是作者晚年第二次放逐江南时所作,首句“年既老”可证。楚王昏庸,党人误国,致使朝廷是非不明,阴阳易位,作者“愁满山泽,魂魄放逸”,胸中积郁难平、顷要土以其子弟兰为令尹,彻底走上对泰妥协投降的道路。有着联齐扰素、振兴祖国等“美政”理想的屈原当然不愿再去荒远苦寒之地…  相似文献   

15.
我年青时就喜爱奇伟的服饰,到老年这种兴致还没有减少。身上佩着精美闪光的一良剑,·头上戴着“切云”的高帽,衣上挂着晶莹的美玉和珠宝。世道污秽浑浊,俊有人了解我,我将朝高天驰骋,一去就不回头。青龙在中间拉车,白龙在两旁相助,我同帝舜一起到美玉园里遨游。登土昆仑,吃着美玉般的花朵,我的寿命象天地一样永远存在,我的品德象日月一样放射光芒。悲哀的是南方的权贵不了解我,明天早晨我要由长江进入湘江。登上武昌的高坡回头观望,唉,秋末冬夜的寒风袭人。我让马在山边慢步,把车子停在长江北岸的方林。我乘篷船由沉江逆流而上,船桨一界起落…  相似文献   

16.
《涉江》是《楚辞·九章》中的一篇。《九章》的解释,有分歧意见,但多数还是同意朱熹在《楚辞集注》中的看法,即:屈原死后,后人辑录他的遗作,“得其九章,合为一卷,非必出于一时之言也。”  相似文献   

17.
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变色龙>(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最初发表于1884年.契诃夫塑造了一个沙皇专制下的"变色龙"形象,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深厚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8.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探究,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学习语文的最根本方法都少不了一个“读”字,这足以说明语文教学中的“读”是语文教学方法的精华所在,从“读”中来,向“读”中去,培养学生的语感,是学生形成语文能力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19.
11919年,二十二岁的丰子恺毕业于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师范学校,他对绘画产生了浑厚的兴趣,经常逃课专习图画,或请假到西湖上去写生,所以在1919年的秋天,由于两个朋友计议在上海成立一个培养图画,音乐,手工教员的专科师范学校,他就成了这个学校的创办人之一,教授西洋画。  相似文献   

20.
在文言文中,“而”字是运用得最广泛、最灵活的虚词之一.它的最重要的功能是充当连词,可以连接词、词组或句子,一般表示两种行为或两种性性状的联系或过渡。由于在古代汉语中用“而”字的地方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