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瑜 《今日科苑》2009,(13):10-11
首个"量子政务网"开始运行近日,中国科大及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利用量子保密技术,与安徽省芜湖市人民政府合作,建成了世界上首个"量子政务网",并投入运行。该网连  相似文献   

2.
《大众科技》2009,(6):2-3
记者近期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潘建伟研究小组在实用化量子通信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在合肥建成世界上首个光量子电话网:通过商业光纤网络,多个用户之间可以通过真正安全、不怕任何窃听的量子电话来进行通信。这标志着绝对安全的量子通信由实验室走进了日常生活,第一次真正展现了它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徐飞 《人天科学研究》2013,(11):152-155
虚拟专用网(VirtualPrivateNetwork,VPN)是一种在公有网络之上架构专有网络的技术,它将公有网络的便捷低廉和专有网络的安全保密特性有机集合,满足了用户进行远程安全通信的需求。讨论了VPN在信息安全方面的应用,分析了基于该技术构建安全通信平台的可能性,搭建了一个5地10节点的试验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对网络性能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4.
科技动态     
《金秋科苑》2012,(3):6-7
合肥建成首个城域量子通信试验示范网近日,“合肥城域量子通信试验示范网”项目顺利通过测试评审,这标志着合肥“城域量子通信试验示范网”建成并进入试运行阶段,合肥市从而成为全国乃至全球首个拥有规模化量子通信网络的城市。  相似文献   

5.
刘露 《百科知识》2014,(18):25-25
正时至今日,究竟有没有一种绝对不可破译的保密方式,能让传送的信息绝对安全可靠?量子通信,就是迄今为止唯一被严格证明是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量子通信是利用量子力学基本原理进行信息传递的一种新型通信方式。理论上,量子通信可实现无条件安全的链路数据传输,被认为是保障未来通信安全最重要的技术手段。量子是微观物理世界中的基本单位,一个最最小的单元。量子理论主要包括量子测不准原理和量子纠缠。早在1927年,德国  相似文献   

6.
《发明与创新》2007,(5):22-23
国际上首个量子密码通信网络日前由我国科学家在北京测试运行成功。这是迄今为上国际公开报道的唯一无中转、可同时、任意互通的量子密码通信网络,标志着量子保密通信技术从点对点方式向网络化迈出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7.
量子信息科学——一个令人惊奇的新兴领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量子信息是量子物理与信息科学相融合的新兴交叉学科,基于量子力学的特性,如叠加性、纠缠性、非局域性和不可克隆性等,量子信息可以突破现代信息技术的物理极限,开拓出新的信息功能,量子密码可以提供不可窃听、不可破译的绝对保密通信,量子计算具有巨大的并行计算能力,提供功能  相似文献   

8.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研究小组在实用化量子通信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在合肥建成世界上首个光量子电话网,这标志着绝对安全的量子通信由实验室走进了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9.
国内速递     
正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7月发射中科院日前宣布,我国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7月择机发射,将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构建一个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与科学实验体系,完成包括星地高速量子密钥分发、广域量子通信网络、星地量子纠缠分发以及地星量子隐形传态等多项科学实验任务。新一代海啸预警业务系统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要介绍了保密通信系统安全性的基本概念、量子密钥分配协议以及量子密钥分配系统的实际安全性。探讨了量子密钥分配系统实际应用中主要存在的器件不完美性对系统安全性造成的影响,分析了诱骗态协议、测量无关量子密钥分配协议的应用及其局限性。最后,展望量子保密通信的未来。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8,23(5):464-464
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教授潘建伟及苑震生、陈宁翱等,利用冷原子量子存储技术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具有存储和读出功能的纠缠交换,建立了由300米光纤连接的两个冷原子系综之间的量子纠缠。这种冷原子系综之间的量子纠缠可以被读出并转化为光子纠缠以进行进一步的传输和量子操作。该实验成果完美地实现了长程量子通信中亟需的“量子中继器”,向未来广域量子通信网络的最终实现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相似文献   

12.
在传统的互联网中,往往是由节点表示网站,节点之间的边表示两个网站之间有物理链接。由于直观的反应了网络状态,这种网络模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当研究一些基于网络的高级应用如探讨用户访问网络、在各网站间的分布情况时,传统的互联网有其局限性。本文尝试研究不同网站之间的共同用户如何进行“网络迁徙”。我们使用爬虫搜集网络中的信息,构建了一个“用户迁徙”网络:网络中的节点代表网站,两个节点之间有边表示在一段时间内这两个网站有相同的用户访问,节点之间的权值代表了一段时间内可能访问这两个网站的共同用户的数量。这种用户迁徙网络不仅可以使我们了解互联网中用户的兴趣分布,而且还可以作为研究平台广泛应用于搜索或者网络广告投放研究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正2016年8月16日,中国研发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它将有望实现全球化量子保密通信,这也是中国科技开始引领世界的一个象征。什么是量子卫星呢?它又将如何引领人类的发展呢?小编带你一探究竟。量子通信,独步天下量子卫星是什么?简单地说,量子卫星是一颗通信卫星。不过,量子卫星可不是一颗简单的通信卫星,因为它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传播速度不仅高效,而且还有一项独步天下的本领一一量子通信!量子通信的最大特点就是所有的数据和信号传输都是绝对保密的,再也不必担心信息被窃取。  相似文献   

14.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电信市场,一个通信网络要想生存就必须适应飞速发展的信息产业,和层出不穷的新技术和新需求。必须不断优化网络,扩大业务和用户覆盖范围。我公司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建成了一个具有话音、数据、图象等综合业务能力的通信网。为适应油田信息化的需要,更好地为油田生产服务,我公司早在九五年就建成了一个有70多个节点,覆盖整个大庆油田的数字专线网,采用的是NOKIA的PDH设备。为大庆石油管理局的会议系统、调度系统、企业网系统、寻呼系统等提供了数据专线通道。九七年我公司又建成了DDN网,该系统采用了新桥公司的3600和3630  相似文献   

15.
正本文针对量子保密通信和配网业务中的密钥管理系统,提出二者相融合的观点。在实现原有密钥管理系统功能的基础上,保证了量子密钥存储的可靠性、信息传输的安全性,为配网中的各项数据安全通信保驾护航,在电力安全通信领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配电业务涉及到配电网运行状态的监视和控制,具有应用节点繁多、网络通道多样等特点。为确保配电网数据通信的安全,提出一种适用于配网业务的融合密钥管理体系。首先,从技术理论和应用领域,介绍分析了量子密钥技术与配网自动化密钥管理系统二者相结合的可行  相似文献   

16.
动态     
<正>国家量子保密通信项目通过技术验收9月4日,从中国科学院获悉,世界第一条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线路国家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近日通过技术验收,这标志着我国在量子技术的实用化和产业化方面继续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自2013年立项以来,"京沪干线"项目组突破了高速量子密钥分发、高速高效率单光子探测、可信中继传输和大  相似文献   

17.
随着量子通信的蓬勃发展,基于自由空间的量子密钥分发已成为量子信息科学和量子力学学科的重要研究课题。针对量子通信试验系统中的流程控制以及数据处理需求,构建了软件系统平台。介绍了系统的设计目标和工作过程,给出了软件系统的整体框架和主要功能模块设计。对试验系统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密钥成码率大于1.5kbps,可以满足系统的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18.
移动sink可以延长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寿命,开满足一些特定应用的需求.文中提出了一种不依赖于节点地理位置的基于分簇的移动Sink路由算法,源节点和移动sink之间的通信分为簇内通信和簇间通信两部分,因为sink的移动而造成的通信路径的中断被限制在簇内通信.大量仿真显示,在数据的时延,节点的平均能耗和数据的成功接收率方面,该算法的性能远远超过其他移动路由算法.  相似文献   

19.
量子科技     
正"墨子号"实现基于纠缠的无中继千公里量子保密通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及其同事彭承志、印娟等组成的研究团队,联合牛津大学Artur Ekert、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王建宇团队、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等相关团队,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千公里级基于纠缠的量子密钥分发。研究论文发表于Nature。基于卫星的远距离安全通信实验成果不仅将以往地面无中继量子保密通信的空间距离提高了一个数量级,并且通过物理原理确保了即使在卫星被他方控制的极端情况下依然能实现安全的量子通信,取得了量子通信现实应用的重要突破。这是朝构建全球化量子密钥分发网络甚至量子互联网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20.
政务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公开与信息保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政务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公开与信息保密是发展我国政务信息化的关键性因素。电子政务网站分为核心政务网、政务专网及外网三部分。本文以电子政务系统的网络模型为依据,对该模型中不同网站信息公开与保密的范围进行了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