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每一篇文本都不是孤立的存在,都与其他文本形成或风格相似、或主题相关的类群文本体系。阅读教学中,教师为了强化对教材文本的深入理解,常常引入其他文本以进行对比参照,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但在实践中.很多教师常常为拓展而拓展,胸中无“度”,结果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这是新课程标准中对文本拓展的表述和要求。所谓文本拓展就是围绕具体的课文文本,给予相应的补充材料,从而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和深化对于文本的理解。如何利用文本资源进行拓展训练,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关键,也是落实“课文是例子”的教学思想的关键,同时也是高明教师与平庸教师的分水岭。其实文本拓展早在新的课程标准颁布之前的语文教学中就已经存在了。  相似文献   

3.
在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读”是亲近文本,“品”是走进文本,“悟”是深化文本,“展”是超越文本,在以“读—品一悟—展”营建的阅读教学强大的场里,“拓展延伸”是教师解读文本与学生个性化阅读的纽带.《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要在“应用、拓展”能力上发展.阅读教学视野的大与小、精彩与败笔,往往取决于“拓展延伸”环节.拓展延伸的优化,是阅读课堂教学有效的途径之一.阅读教学课堂要以“文本”为经,以“语言”为纬,编织阅读教学课堂的立体空间,让学生的思维与教师的思维紧紧联系起来,使阅读教学课堂更精彩、更有魅力.  相似文献   

4.
教材文本是教师教学的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内容。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有的教师犯了“理念眩晕”症,片面理解“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学理念,不知道将文本置于何位置;有些教师盲目开发教学资源,拓展教学内容,无暇关照教材文本,甚至冷落、淡化、遗忘教材文本。其实,文本是最重要的教学内容、最宝贵的教学资源。语文教学无论怎样改革,也不能忘“本”,否则就是舍本求末。语文教学只有把“本”留住,把“本”激活,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才会落到实处。1.无度的拓展,“淹没”了文本的重点为了体现“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新理念,很多…  相似文献   

5.
自从新课标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的理念后“,对话”作为一种教学形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课堂教学中。然而,从教学现状看,课堂“对话”中出现几种不良的倾向:为求生成,淡化文本价值;追求形式,弱化文本内容;盲目拓展,虚化文本意蕴。很多对话是空对空的无效对话,就引起我们的重视。本文试就课堂“有效对话”要立足文本作些探讨。一、对话前提:深味文本文本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也是师生共同活动的中介。课堂要达到有效对话,教师首先要加强与文本的对话,亲身体验,然后才能依据文本,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教师如何做到…  相似文献   

6.
凌虹 《湖南教育》2010,(4):32-34
教材文本是教师教学的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内容。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有的教师片面理解“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学理念,不知道将文本置于什么位置;有些教师盲目开发教学资源,拓展教学内容,无暇关照教材文本,甚至冷落、淡化、遗忘教材文本。其实,文本是最重要的教学内容、最宝贵的教学资源。语文教学无论怎样改革,也不能忘“本”,否则就是舍本求末。语文教学只有把“本”留住,把“本”激活,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7.
把握文本的字意、词意、语感、篇感是儿童文本解读的关键,正是基于此,笔者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尝试从文本的一隅或整体对文本进行解读,即文本的“全息阅读”。在“全息阅读”中,笔者引领儿童对文本的创作背景进行扫描,对文本本体进行细读,对文本意义进行拓展、延伸。一、“全息阅读”的价值与意义“全息阅读”是儿童用整个的生命体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儿童的感官,让儿童倾听文本的声音,把握文本的律动,找寻文本中蕴含的画  相似文献   

8.
林永春 《现代语文》2008,(11):24-26
文本解读与拓展延伸是时下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的时髦用语,对于培养阅读能力,开拓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具有其他任何活动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文本解读与文本拓展成了一线教师指导课堂教学的基本观念。但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常常不能自觉运用,弄得“非语文”、“泛语文”等“游离文本”现象比比皆是。  相似文献   

9.
克林伯格认为:“教学本身就是形形色色的对话,拥有对话的性格。”《语文课程标准》也是这样指出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里所说的“对话”,包含了学生、教师与文本三者之间多方面的对话———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个体或群体、教师与文本等。我认为整个对话过程,应突出“人本”对话,因为文本是学习的凭借。教学对话的起点是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因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研读在先是前提;教学对话的重点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坚持读懂是核心。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因为曲解了“语…  相似文献   

10.
<正>每一篇文本都不是孤立的存在,都与其他文本形成或风格相似、或主题相关的类群文本体系。阅读教学中,教师为了强化对教材文本的深入理解,常常引入其他文本以进行对比参照,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但在实践中,很多教师常常为拓展而拓展,胸中无"度",结果适得其反。一、以文本为原点,拓展要考量适度1.凸显文本本位,拓展应适量万事须有度,阅读教学中拓展材料必须依据文本特质和教学目标展开,贪多求全而将文本和目标抛之脑后的拓  相似文献   

11.
自从新课标提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一建议之后,“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已成为小语界的共识。很多教师喜欢教完课文后进行拓展,希望超越文本。这对培养师生的创新精神,生成新的课程资源显然是有益的。但超越不能丢本,语文教学的拓展应该有“度”,应努力寻求超越与守本之间的和谐与平衡。一、长度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时间是个常量。拓展必然挤占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和感悟的时间,因此,拓展时间要适当。拓展时间过长,内容无限膨胀,教学漫无边际,冲淡原文教学,那就本末倒置了。这种拓展实质上是教者对文本解读不够深入,钻研文本的工夫…  相似文献   

12.
现行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一种“戏化”拓展倾向,片面追求构建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忽视对文本的研读,强行拓展:或只图热闹,在本不需拓展的时候横生枝节;或牵强附会。将与文本没有很强内在联系的材料生拉硬扯进来。这种“戏化”的阅读拓展华而不实,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降低了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存质量。要避免这种倾向,应该正确好处理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充分认识文本研读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准确把握文本的主题和思想情感。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实施以来,许多教师抛弃了“以本为本”的传统观念,大胆延伸,不断拓展,课堂教学不再囿于教科书内容,教学过程洋溢着“动态生成”的生命力.然而,冷静观察目前的语文课堂,不难发现,不少教师机械片面地理解语文学习的延伸拓展的思想,为拓展而拓展,导致语文课堂资源的浪费.为此,笔者提出“球型拓展”的教学策略.这一策略首先要求紧紧立足文本,以文本中的知识点、言语训练点、情感点等为“球心”;然后由这一个个经过筛选的拓展点拉出一条条拓展线条,构成一个个不同层次、不同取向的拓展“径线”,形成拓展的一个个“面”;最后使阅读教学与拓展教学和谐共生,试图让学生达到语言学习的“圆球”境界.  相似文献   

14.
梁好 《河南教育》2010,(1):44-44
架“桥”:课前适度体验 语文教材中.许多文本的内涵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的理解存在着差距,教师一般应在课堂开始时,为突破这个“难点”,而进行适度拓展。帮助学生借助拓展缩短与文本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15.
付义衡 《考试周刊》2010,(56):115-117
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不仅冲击着教师的视野,同时也在提升着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为了满足学生的发展和新时代的教学需求.必然要求教师在充分挖掘文本资源的同时,积极开发和拓展课堂教学资源。本文依据小学生的成长和认知规律.从学生拓展点和英语课堂资源开发的理论共识出发,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从抓住“兴趣点”、抓稳“冲突点”、抓牢“错误点”、抓实“空白点”四方面着手,阐述英语课堂资源的拓展和学生素质提升的新渠道。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拓展阅读喧宾夺主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分析,笔者认为:拓展并非弃文本而不顾,而是教师围绕主题对教学资源的优化重组;拓展不能走拓展“八股”之路,而应该“从心所欲而不逾矩”;拓展式课堂也绝不能变成语文教学中的“花拳绣腿”,而应该是实效性和创新性并重。  相似文献   

17.
项晓凤 《现代教学》2008,(11):46-46
文本,作为教学的一个载体,它充满了弹性。作为教师,他不仅是教材的实施者,更应成为激活文本的创造者。因此,教师如何更好地对文本进行“转换”“拓展”“整合”,既体现了教师对文本的驾驭和超越能力,又可以为学生营造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的思绪能纵横驰骋。以下是我的一些文本激活策略。  相似文献   

18.
古人说,读书,需要读进去,读出来。这一进一出,在课堂教学上.就表现为对文本的深读与拓展。在实践中,教师对“拓展”一环很重视,投入极大的热情和创造力,因为拓展由文本向外辐射,拓宽学习者的认知、思维、情感空间,活化已知,符合教育新理念。怎样的拓展才算恰到好处呢.教师们在实践、在思考。  相似文献   

19.
庞瑛 《考试周刊》2012,(11):27-28
文本细读作为一种新的阅读方法,为语文阅读教学拓展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它能够使教师和学生真正进入文本.实现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文本细读.“读”为先。更重要的是。细读的关键是需要寻找进入文本的“切入点”。这样的“点”,可以从语言人手,抓住文本的根基;可以从语境人手,把握文章整体之美;可以从文本出发,注重细节的解读;可以从文本的内部组织结构人手.通过细读.品味语言背后的内涵与风格,真正把握文本的真谛,发掘文本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20.
郭根福 《小学语文》2010,(12):11-14
从目前阅读课第二课时的教学现状来看,普遍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年段训练目标不明,或“不到位”,或“越位”;讲读分析琐碎、零乱,缺乏整体性;阅读感悟只关注“语言内容”,忽视“语言形式”;文本拓展或游离文本,或脱离学生实际,或拓展无度。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处理好以下四个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