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甲、乙两人分别从一座桥的A、B两端同时相向而行,在距A端30(1/3)米处第一次相遇,相遇后甲、乙两人继续前行,分别到达B、A两端后返回,在距B端20米处第二次相遇。这座桥长多少米? 这是石家庄市1992年小学毕业数学试题。一些教师认为该题不适合小学毕业生做,实际上这题有适合学生知识水平的简捷解法。  相似文献   

3.
4.
1999年高考理科数学试题第24题:如图给出定点A(a,0)(a>0)和直线l:x=-1。B是直线l上的动点,∠BOA的角平分线交AB于点C,求点  相似文献   

5.
随着2014年高考落下帷幕,又一批高质量的创新试题脱颖而出,这些试题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让人耳目一新,比如2014年辽宁理科卷第16题就是这样的其中一道.当然,任何新的东西都难免和旧的存在某种联系,高考试题也不例外,我们随后的分析就采用抽丝剥茧的办法,让读者了解这道创新试题的来龙去脉及命题指导思想,揭示其(一种可能的)命题背景,从而可以站在更高的角度理解命题人的命题思想和考查意图。  相似文献   

6.
2004年全国中考数学试卷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是:依据教材,遵循大纲,融合课标,考查能力,服务课改.试题植根课本,落实三基,在加强对数学思想方法考查的同时,注重通性通法,不刻意追求特殊的方法与技巧,突出能力立意,鼓励思维创新.如孝感市2004年中考试  相似文献   

7.
题目如图1,三棱锥S-ABC中,SA⊥面ABC,∠ABC=120°且SA=3,AB=BC=2,求点A到平面SBC的距离.1.利用三垂线定理解(如图2)A作AD⊥CB交CB的延长线于D,连结SD,再过A作AE⊥SD,则易知AE为所求.一道习题 多种解法$湖北省成宁市高中@余红丹~~  相似文献   

8.
9.
例题已知Cl-与Ag+反应生成AgCl,每次新生成的AgCl中又有10%见光分解成单质和氯气,氯气又可在水溶液中歧化为HCIO3和HCI.而这样生成的Cl-又与剩余的Ag+作用生成沉淀,这样循环往复,直至最终.现有含1.1molNaCl的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最终能生成多少g难溶物(Ag和AgCl)?若最后溶液体积为1L,求H+的物质的量浓度.  相似文献   

10.
<正>一次函数知识历年来都是中考数学考查的热点与重点.2015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数学试题的第26题,以一次函数为背景,研究一次函数图象上的点到两坐标轴距离之和的有关问题,立意新颖、综合性强.其中第(3)问的解法多样,有助于激发不同考生的思维.以下浅析此题的几种不同解法,供参考.一、原题呈现已知一次函数y=2x-4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点A、B,点P在该函数的图象  相似文献   

11.
试题:20℃时,NaCl饱和溶液100克,加热到100℃,蒸发掉10克H_2O,再冷却到20℃。问有多少克NaCl晶体析出?(NaCl的溶解度20℃时为36克,100℃时为39.8克。) 考试结果:答对的同学不多,不少同学被“加热到100℃”这个符合客观情况的正常操作搞糊涂了,有人称之为上当,实际是概念不清操作过程不熟的缘故。有些概念清晰的同学能从不同的角度求解,解法如下: 〔解一〕设蒸发掉10克水并回到20℃时有X克NaCI晶体析出。 (分析:因变化前后温度没有起变化。所以题中“加热到100℃”这个条件可以不予考虑。根据  相似文献   

12.
题目 已知A、B、C、D顺次在圆O上 ,AB =BD ,BM垂直于AC ,垂足为M .证明 :AM =DC +CM .(第十二届江苏省初中数学竞赛题 )图 1分析 本题图形简单(见图 1) ,仅有一个圆和几条线段 ,若不仔细分析其中的关系 ,不易找出解题思路 .本文将采用证明一条线段等于另两条线段的和的常规方法 ,即截长法和补短法 ,以及由垂径定理得出的对称法和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来证得结论 .证法一 (截长法 )如图 2 ,截取AE =CD ,连结BE交AM于F ,连结BC、AE、AB .∵ ∠ACB =∠E =m 12 AB =12 BD =12 (AE +BC) =m ∠F…  相似文献   

13.
我们知道,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偶然误差,但这一结论在“测定均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中却不一定。  相似文献   

14.
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北京安徽卷)理工农医类的第22题为:  相似文献   

15.
94年全国高考理科第18题源于课本,但又高于课本。作为三角函数部分的一道典型题目,该题解法较多,在各种解法中又包含着一些重要的解题技巧,对我们平时的教学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本文给出多种解法,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6.
(2006年四川省理科综合第24题)如图1所示的电路中,两平行金属板A、B水平放置,两板间的距离d=40cm。电源电动势E=24V,内电  相似文献   

17.
研究高考题的多种解法,对训练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20.
<正>数学学习强调经历学习过程,注重学习的探究与合作.一题多解、一题多证能够很好地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对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的培养也是有好处的.下面是今年的一道江苏高考题.题目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