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金相观察、冲击、拉伸和硬度测试的方法。研究了二次回火温度对0Cr13Ni5Mo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二次回火后。组织以较细的板条状回火马氏体为主;随着二次回火温度的升高,材料的冲击韧性呈上升趋势,强度及硬度近似直线降低。  相似文献   

2.
采用金相观察、冲击、拉伸和硬度测试的方法,研究了二次回火温度对0Cr13Ni5Mo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二次回火后,组织以较细的板条状回火马氏体为主;随着二次回火温度的升高,材料的冲击韧性呈上升趋势,强度及硬度近似直线降低。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正交实验法,对T10钢进行了研究,找出了T10钢在脉冲电场作用下理想的球化退火新工艺参数,并进行了相应的新工艺实验,得到了T10钢较理想的球化体组织,同时降低了T10钢的退火加热温度、缩短保温时间,其硬度可比普通退火低50~100HBS,更好的改善了T10钢的切削加工性能。  相似文献   

4.
针对14Cr17Ni2钢锻件锻造退火后出现裂纹的原因对裂纹周围试样进行取样,对金相试样及断口位置进行了金相显微观察、扫描电镜形貌观察和能谱分析,研究了锻钢金相组织和热处理工艺,并对14Cr17Ni2钢锻件原料采购及锻造热处理工艺进行了改进,可以避免14Cr17Ni2钢锻件锻后裂纹的出现。  相似文献   

5.
添加Sn、Ni元素对热浸镀锌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EM、BSE和EDS等技术研究了在锌浴中添加Sn、Ni元素后含0.36%Si钢热浸镀锌合金镀层的生长动力学及组织变化。结果表明:Zn—Sn—Ni合金浴法能够有效抑制含硅活性钢镀层的快速生长,获得厚度适宜、组织致密的镀层。  相似文献   

6.
采用配套的TIG焊丝对3.5Ni钢进行TIG焊焊接性能研究,结果表明TIG焊焊接接头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不仅能够满足3.5Ni钢焊接技术条件要求,而且其低温冲击韧性还具有较大的富裕量。  相似文献   

7.
采用金相组织观察、常温和低温力学性能测试的方法,研究了回火温度对X21Cr Mo V121钢显微组织和低温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的回火热处理后,微观组织均为回火索氏体;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材料的冲击韧性呈上升趋势,而强度及硬度逐渐下降。为了获得较好的低温冲击韧性,此类钢较好的热处理工艺应为1 050℃加热保温1 h淬火后,在720℃加热保温2 h空冷。  相似文献   

8.
课题组采用本钢特钢厂50 t电炉+LF+VD+3.16 t模铸的工艺模式,开发高等级高合金渗碳钢20Cr2Ni4A生产。试验过程中对电炉温度控制、氧气流量、喷碳粉量等进行严格控制,精炼工位化学成分实行窄带严格控制方式,全过程白渣操作,氧含量控制在小于等于10 ppm,VD真空保持时间要求大于15 min等生产工艺。课题组统计了500炉20Cr2Ni4A钢材中,检验结果表明,平均氧含量为9 ppm,晶粒度为7级,低倍组织、非金属夹杂物、力学性能及各项物理性能均达到高等级高合金渗碳钢20Cr2Ni4A要求,该研究可为本钢特钢厂的实际生产过程提供实际指导。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06Cr19Ni10奥氏体不锈钢产生晶间腐蚀的原理及影响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的因素,介绍晶间腐蚀试验标准和常用试验方法,提出控制和减少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的措施.氧化性的酸性腐蚀介质会加剧06Cr19Ni10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奥氏体不锈钢的敏化温度大约在427~816℃区间,其中对晶间腐蚀最敏感的温度是在650℃;晶间腐蚀的速度会随着奥氏体晶粒度的减小而减小;对晶间腐蚀影响最大的元素是碳元素.为此,合理调控化学组分,严格控制环境温度,进行固溶处理,控制晶粒度,提高其耐蚀性,降低由于晶间腐蚀导致的失效以及由此引发的安全事故.  相似文献   

10.
以现有T91钢热处理工艺为依据,结合T91钢管开裂原因,对T91钢分别在770℃,790℃,810℃,830℃进行退火,通过拉伸试验、硬度试验、金相试验并结合钢厂的实际得出,T91钢的退火温度为820℃~830℃,速度为0.13m/min,从进料到出料时间约为120min,管材的成材率提高12.8%.  相似文献   

11.
SHT10是瑞士Sensirion公司生产的一种温湿度传感器。本文介绍了由SHT10、AT89S52单片机和SRWF-1021无线收发模块构成的无线温湿度采集系统,可实现对环境温湿度的采集、显示和传输,具有精度高、使用方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实验中所需要的绝热环境,在MCGS环境下开发了位式调节算法和实时速率调节算法的温度控制软件,设计了基于外侧人工环境的零温差温度场,完成了多种不同温度下的保温实验,得到了不同实验环境下两种控制算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3.
针对Pt100电阻和温度的非线性关系在温度测量任务中存在的问题,在Labview平台上,假设其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近似为线性关系,对温度进行循环采集,实现温度实时显示、越限报警及数据分析,并将测量结果与LM35集成温度传感器测量结果相比较,结果表明:Pt100电阻和温度的关系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可近似为线性关系,且在温度精度要求不高的前提下,可以利用其线性进行温度测量。  相似文献   

14.
热电偶温度传感器是将被测温度转化为毫伏(mv)级热电动势信号输出.通过连接导线与显示仪表相连接组成测温系统,实现温度自动测量、显示或记录、报警及控制.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热力学中的温度、天体物理学中的黑洞温度和统计物理学中的特征温度的意义,讨论了温度概念向宇观和微观领域扩展。  相似文献   

16.
农业生产与温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三基点温度、农业界限温度、积温与农业生产和农业生物生长发育的关系,温度日变化和年变化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影响,农业生产中对土壤温度和空气温度的调节,为农业生产中土壤温度和空气温度的管理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温度传感器     
按工作原理及物理效应把温度传感器分成五类,介绍各类温度传感器工作原理及特点,分析具有代表性AD950、LM35系列的集成温度传感器的特性以及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8.
通过探讨地理位置和地表状况等对近地层日最高、最低气温在一天中出现时间的影响,旨在教科书的基础上更为详尽地揭示它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气温的日变化规律主要是由太阳辐射在地表面上有规律的日变化引起的,同时也受经度、季节、地形、下垫面性质和海拔高度等因素的影响.一般而言,日最高、最低气温的出现时间是山顶早于山谷,高原早于平川,陆地早于海洋,裸地早于森林,城市早于乡村,在东区,经度越大,出现时间越早;在西区,经度越大,出现时间越迟,而且东区早于西区.但是,气温的这种周期性的日变化规律,有时也会因为雷雨天气或强冷空气等特殊天气的影响而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19.
基于单片机AT89C52的智能温控箱采用温度传感器DS18B20采集温度数据,1602C型字符型液晶显示模块显示温度数据,按键设置温度上下限,并可改变加热元件的温控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