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希  郑雅钦 《出版参考》2005,(6X):20-21
博客的出现是对传统媒体的一个冲击,其信息灵敏性、撰文的相对深刻性以及博客之间,博客和其它网友之间高度的互动性较之传统媒体形式都是一个极大的优势。从博客和图书出版契合的角度出发,是博客图书的出版实践探索中的一部分。此时不禁疑问,什么是博客图书?博客图书比传统图书出版有什么优势?博客的未来又怎样?  相似文献   

2.
博客:新媒体浪潮的导火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彧 《传媒观察》2007,(3):44-45
刚刚过去的这一年,博客如日中天,一种全新的传播方式挠战着人们的传统传播观念:只要上网注册登录一个账号,立刻可以成为新闻的发布者,体自己就可以成为一个“媒体”,中国互联网协会近日发布的《2007年互联网调查报告》显示,到2006年底,我国博客作者规模达到2080万,博客访问量1.01亿。在博客作者中,活跃的博客作者有315万。博客的魅力何在?它是如何改变着我们?它真的会成为传统媒体的“掘墓人”吗?  相似文献   

3.
博客世界健康、有序地发展将直接决定博客的未来命运,也将直接决定未来互联网发展,乃至网络社会化进程的步伐和方向,对博客及其内容进行适当的监管与把关是关系到博客健康发展的迫切与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尚杰 《网络传播》2007,(1):84-85
网络杂志应该是一个崭新的平台,‘连’什么‘线’呢?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一个BBS和博客的时代,一个网恋甚至‘裸聊’的时代.一个google和‘百度’的时代或超级目录搜索的时代.根本无法预言,在未来世界中新的连线是什么样子的。  相似文献   

5.
饭局事故     
把吃饭当成一个严肃的问题来讨论,已经变得极为必要。每天中饭和晚饭前,我绞尽脑汁地去想三个问题:吃不吃?和谁吃?在哪儿吃?这是一个令人遐想无限却又痛苦无限的过程。倘若这三个问题不想清楚,恐怕到晚上也解决不了温饱问题。于是非常怀念80年代的街道食堂,一条街就一家,一说吃饭,就有不二之门,无法选择才能选择。  相似文献   

6.
金莹洁 《新闻界》2003,(1):18-19
向熹曾任《南方周末》经济部和机动记者组记者、《南方周末》常务副总编,现任《南方周末》总编辑。在他的眼中,优秀的严肃报纸的理念是什么?怎样才算是好记者?我们对他进行了专访。本次专访以电子邮件方式进行,感谢向熹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并作耐心解答。笔者:今天的《南方周末》是中国目前公信力最高、发行量最大、影响最大和版数最多的综合类周报。您作为报社领导,在您眼中,《南》现在发展到一个什么样的阶段,它将去向何处?向熹:南方周末目前处在一个转型期,它将成为中国最优秀的严肃周报。我对中国未来报业市场进行了分…  相似文献   

7.
赵莉 《网络传播》2006,(11):56-57
博客如何有效自律?其实早在木子美事件以后,“博客中国”就整理了一份《博客道德规范》,拟定的基本道德规范包括诚实和公正原则、伤害最小化原则、承担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8.
数据正日益成为所有组织和个人的财富和创新的基础。对出版社而言,此时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顺势而为,真正掌控数据的力量,把数据转化为可资利用的战略资源,形成我们新的“数据驱动”业务模式,不但关乎我们当下的行业地位,更关乎我们在未来到底还能走多远。  相似文献   

9.
康佳 《青年记者》2008,(8):59-60
博客,作为一种新的网络交流工具,正日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并逐渐形成了自身的文化。博客在我国以极快的速度发展,作为新兴的媒体传播形式和交流沟通方式,它没有约定俗成的行规和自然而然的规范,人们在看到博客带来的信息革命、思想革命的同时,又不由得对博客带来的负面影响忧心忡忡。一些涉及博客泄露他人隐私,通过博客进行性、暴力等等有害信息的传播现象在博客中屡见不鲜。许多人担心,博客会不会成为一个新的垃圾信息场?会不会成为自由泛滥后不负责任的失控世界?会不会成为言论自由滥用,  相似文献   

10.
博客与传统媒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勿庸置疑,博客已经成为一种强大的传播力量。那么,博客的兴起究竟会对传统媒体带来什么样的冲击?我们面对新技术,究竟应该如何因势利导、把握主动?……这些问题已经是传播学界和媒体面临的极为迫切的问题。一、博客的新技术传播特征与传统媒体相比,博客有其明显的特征:1、个人性。现有的媒体都是由企业、社会组织和政府拥有的,而博客是真正意义上的个人性的,表现出浓重的个人色彩。博客无需“把关人”的环节,只要是法律法规允许范围之内,个性的角度,个性的思想,个性的爱好和兴趣,都可以进行尝试。2、开放性。博客的开放性具体体现在无论从技…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个看似荒唐与滑稽的命题,但却是一个极为严肃的问题,这是一个事关党的新闻事业的权威性与公正性乃至与新闻记者本人生死攸关的命题。纵观近来我国新闻传播业的实践活动,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些现象:某某媒体与某某单位共同举办什么活动,比如“XX千里行”、“XX大奖赛”、“XX壮举”等等。由新闻单位和新闻记者提出的一个动议,又拉来了某个商家,最后完成了一项活动,结果理所当然是“弘扬了什么精神,振奋了什么精神”。而接下来一定是新闻单位或是新闻记者同商家一样得到了宣传或经济方面的利益。那受众得到了什么呢?真的就是“受到了什么精神的教育,什么理想的启迪”  相似文献   

12.
V搜索者     
可以设想,当IPTV和视频博客迅猛发展的时候,我们钭面临的是成千上万个“频道”,如何在这些“频道”里找到想要的东西?仅仅靠翻阅是无法实现的了,必须借助视频搜索这个“遥控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博客选萃     
王波 《新世纪图书馆》2007,(3):85-86,65
处在这个娱乐至上的时代,博客们的博文偏重于娱乐本来无可厚非,反而可以有力地消解一下职业生活的枯燥和传统图书馆学文字的无趣,但是倘若有人据此便断定博客们只有浅薄没有内涵、只懂娱乐不懂庄严、只知搞笑不知严肃、只爱喧嚣不爱读书、只走捷径不愿积累、只会拍砖没有爱心、只喊口号不善行动、只想卖弄不想积累、只讲个性不讲友爱、只比鲁莽不比学问、只求文采不求严谨……认为他们只是一帮沾染了后现代嬉皮士毛病的“鸟合之众”,并以此抬高自己不看博客、不开博客的姿态,为一种莫名其妙的优势而沾沾自喜,那他就犯了“太拿豆包不当干粮,太拿花木兰不当男生”的e盲幼稚病,大错特错了!网络时代的傲慢与偏见,只能让一头牛离开赖以生存的草根,成为火焰山上孤独的牛魔王。 事实上,博客里有爱、有神圣、有庄严。本辑选择的一组文章使一切针对博客的偏见都破了产。它们以无比的严肃、无比的真诚、无边的爱心,展示了博客的真善美,令图书馆员们感动,也让图书馆员们在献出爱心的行动中成了最可爱的人。 我们的同行侯瑞芳,一个80后女孩,因为命运的不幸而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但是她没有屈服、没有悲观,一句“嘿嘿”的调皮出场,让大家为她如释重负。由此也让我们看到了80后一代新人的可贵品质:洒脱、乐观、顽强、勇敢。相信她一定能够战胜疾病。走出生命的阴影,回到我们的队伍里,和我们并肩活跃在嘉惠士林的书城里,忙碌在助人悦己的莳位上。[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到底人民需不需要博客呢?实际上这个问题可以翻译成一个更简单的问题:人们是否需要全方位的信息交换?是否需要一个快捷的、全面的、立体的、高效率的信息交换——可以通过访问一个网络域名了解他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并且能够知道他的需求,知道他的生活和工作意向,知道他的优势和竞争力,知道他存在的价值。如果人们真的有这个需求,这就意味着我们希望社会生活从此改换面貌,更新机制。  相似文献   

15.
在我们的印象中, "气节"一词是一个很严肃的和关乎民族大义的,甚至有些沉重的概念,它很容易让我们想到岳飞、文天祥一类的英雄人物,从而让人热血沸腾,敬仰不已.  相似文献   

16.
2003年民间博客网站引发的互联网反黄运动以及"木子美现象",成为中国媒体业的热点.正如两次事件所展现的截然不同的积极和消极社会影响,博客发展也是一面双刃剑.新技术催生的个人出版的地位将进一步提升,作为总体的个人出版的力量,理论上将是排山倒海的.但是极度分散的个人出版,作为媒体工业的外延部分,也没有能力与媒体集团整体抗争.那么,博客的兴起究竟对传统媒体带来什么样的冲击?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积极面对新技术,趋利避害,因势利导,把握主动……这些问题已经是传播学界和媒体业面临的极为迫切的问题.本文初步探讨以博客(blog)为代表的个人出版的传播学意义,分析博客与传统媒体的竞争、共生和问题,并且初步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认为,新技术将不断为以博客为代表的个人出版助力,个人出版将更具破坏力与建设性.以博客为代表的个人出版,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我们在充分肯定博客的重大意义的同时,也不能回避博客潜在的破坏性.但是,问题的核心除了博客社区本身的自律之外,更在于如何对博客为代表的个人出版进行有效的引导与管理.  相似文献   

17.
今天.我们要怎么做媒体?这是一个沉重和严肃的问题。今天在我们媒体中.娱乐是如此的泛滥,娱乐是如此的超越底线.我们感觉到了责任.引发了思考和讨论。这是对生存时代的认识.是对媒体传播环境的认识.尤其是对媒体生存现状的认识,由此我们生发出对整个现状的一个拷问: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中国网民已超过3.84亿人,成为世界第一大网民国家。政府如何以最快速度收集网上相关舆情信息,跟踪事件发展,如何快速回答公众疑问:事件为何发生?谁来负责处理事件?及时准确地掌握社会舆情动态,积极引导社会舆论,越来越成为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所面临的严肃课题与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9.
重大主题报道是主流媒体引导舆论的主阵地、主抓手,不仅关乎意识形态工作,关乎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也关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那么,重大主题报道究竟该如何创新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创意的支点在哪里?如何...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是中央电视台著名栏目《新闻调查》开播十周年。前不久,中央电视台举行了一个别开生面的纪念活动,《新闻调查》的新老人物欢聚一起,对十年的电视新闻调查之路作了一次追忆和清理。在这十年的关节点上,关于《新闻调查》,我们可能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思考,但最需要思考的是:《新闻调查》给中国电视新闻带来了什么?它的意义究竟何在?我们为什么需要《新闻调查》?《新闻调查》将如何走下去?把这些问题考虑清楚了,不但对《新闻调查》的未来发展有利。对中国电视调查报道的前程,也就可能有了方向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