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频正弦波振动(HFV)对制动大鼠比目鱼肌(SOL)梭内、外肌纤维肌球蛋白重链(MHC)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后肢制动作为废用性肌萎缩动物模型,对振动组大鼠施以HFV,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大鼠SOL梭内、外肌纤维MHC表达。结果①制动14 d后,大鼠SOL梭外肌Ⅰ型肌纤维的构成比明显减少,Ⅱ型肌纤维的构成比明显增加(P<0.05),SOL梭内肌纤维快缩型MHC的表达有所增强;②制动加HFV大鼠与制动组相比,SOL梭外肌Ⅰ型肌纤维的构成比明显上升,Ⅱ型肌纤维的构成比明显下降(P<0.05),SOL梭内肌纤维快缩型MHC的表达没有明显变化。结论 HFV对制动大鼠SOL梭外肌Ⅰ型肌纤维向Ⅱ型肌纤维的转化和梭内肌MHC表达增强的趋势有明显的对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正弦波振动(HFV)对制动大鼠肌肉萎缩的对抗作用。方法:以大鼠后肢制动为废用模型,对振动组大鼠施以不同频率的HFV,观察大鼠比目鱼肌(SOL)湿重体重比、肌纤维横截面积、梭外肌纤维构成比以及梭内肌纤维肌球蛋白重链(MHC)的表达的变化。结果:(1)制动14 d后,SOL湿重体重比、肌纤维横截面积以及梭外肌Ⅰ型肌纤维的构成比明显下降,Ⅱ型肌纤维的构成比明显增加,梭内肌纤维MHC的表达有所增强;(2)施加HFV后,SOL湿重体重比、肌纤维横截面积和Ⅰ型肌纤维的构成比明显上升,Ⅱ型肌纤维的构成比明显下降,梭内肌纤维MHC的表达正常。结论:HFV可对抗废用后SOLⅠ型肌纤维向Ⅱ型肌纤维的转化和梭内肌MHC表达有增强的趋势,且以200 Hz HFV组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骨骼肌纤维中的肌红蛋白对体育训练的影响越来越受到生理学家的注意。人类的肌肉纤维可以以分为两人类型,即Ⅰ型肌纤维(也可叫作慢一红型肌纤维或者慢一氧化型肌纤维)和Ⅱ型肌纤维(也时叫作快一白型肌纤  相似文献   

4.
在组织化学中常用的肌纤维分类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根据 BrooRe 和 Kaiser的提出,在各种不同 PH 溶液中进行预热后,进行 ATP 酶染色。从染色的结果把肌纤维分成Ⅰ、ⅡA、ⅡB、ⅡC 四种。这种方法是,Brooke 和 Kaiser 利用了由于肌纤维类型在预热的过程中,一旦溶液的 PH 值,发生变化,染色的结果就不同的这一性质。在 PH 为10.3、4.6、4.3时,进行预热.用这种方法分类的肌纤维类型有以下的特征:肌纤维Ⅰ型:收缩速度慢.不易疲劳  相似文献   

5.
肌纤维类型与运动员的专项运动能力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优秀耐力性项目的运动员Ⅰ型纤维的百分比明显占优势,而速度性项目的运动员则Ⅱ型纤维的百分比显著要高。一部分学者认为运动员肌纤维类型的上述特点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是经过训练后肌纤维产生适应性变化所致。笔者认为:肌纤维类型可以相互转变似乎更加符合生物进化的客观规律。并指出肌纤维类型的转变是一个从量到质的转变过程,具有量和时间两方面的因素。只有达到一定强度并同时持续一定时间的训练才能导致肌纤维类型发生转变。  相似文献   

6.
骨骼肌纤维类型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骼肌纤维类型和肌纤维蛋白同功型的多样性,以及在不同肌组织中的特定分布和构成比例,决定其对复杂功能的适应能力。骨骼肌纤维类型转变的研究为运动训练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大强度训练对骨骼肌ATP/CP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代谢关键酶和代谢底物两方面综述了大强度训练对ATP/CP代谢的影响。大强度训练对CK活性的影响存在着争议,但高水平的运动员能够更快地动用CP;大强度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MK活性;大强度训练对肌凝蛋白Ca2 -ATP酶活性的影响不确定,多数学者认为不会改变其安静时水平,但会影响运动时所能达到的最大ATP酶活性。大强度运动时,几乎所有类型肌纤维中的CP都参与供能,而ATP供能主要发生在Ⅱ型肌纤维。大强度训练对安静时ATP/CP含量影响不大,但是非常大强度、大运动量的训练可能会引起ATP少许减少;运动训练可以增加线粒体ATP生成速率;大强度运动中TAN代谢与肌纤维类型有关,主要发生在Ⅱ型肌纤维。  相似文献   

8.
通过建立动物训练模型,观察不同强度的跳跃训练对大鼠腓肠肌纤维类型影响。选取成年SD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快速力量训练组、力量耐力训练组。分别在训练第6周、8周、10周、12周分批宰杀。取大鼠腓肠肌做ATPase染色,观察肌纤维类型变化。结果表明大鼠在较长时间和较大强度的跳跃训练后,腓肠肌的Ⅱ型肌纤维数密度和面密度都有显著的增加。小强度的跳跃训练没有引起Ⅱ型肌纤维类型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运动影响肌球蛋白不同异构体的表达,体力活动下降导致肌纤维构成向快的肌球蛋白异构体转变。骨骼肌中葡萄糖转运体4(GLUT4)是协助葡萄糖转运的主要蛋白质,在慢肌中的含量要高于快肌纤维,而运动增加GLUT4的表达。运动中GLUT4表达与肌纤维类型转变之间可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其主要调节因素都是运动。  相似文献   

10.
1 肌肉的生理横断面 :肌肉的生理横断面增大 ,则收缩力量相应增强。肌肉的生理横断面增大是由于肌纤维增粗、肌凝蛋白含量增加、肌毛细血管网增多、结缔组织增厚、肌糖元增加等因素造成的。2 神经系统的支配调节 :中枢神经系统发放神经冲动的强度大、频率高 ,则肌肉产生的力量也大 ;动员更多的运动单位参加工作 ,参与收缩肌纤维数量增多 ,则力量就增大 ;改善主动肌和协同肌、对抗肌之间的相互协调关系 ,对抗肌的放松能力是影响力量的重要因素。3 肌纤维类型 :肌纤维一般分为快肌纤维、慢肌纤维和中间型纤维三种类型。肌肉中不同类型肌纤维…  相似文献   

11.
骨骼肌收缩和舒张活动是靠Na+—K+泵提供能量来完成的。Na+—K+泵是位于细胞膜上的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它在酶的催化下发生反应,为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提供能量。现证实Na+—K+泵主要功能单位是一个α-β亚单位多聚体蛋白质,在α亚单位上具有一个催化酶的活性,酶的活性需要一个与之相伴的β亚单位,目前认为运动可使Na+—K+泵数量增加,这可能与基因表达和泵降解速度减慢有关。每一肌纤维类型对于运动又有不同的反应。从mRNA的研究中发现运动使红—Ⅰ/Ⅱa肌泵和白—Ⅱa/Ⅱb肌泵数量增加,并引起rnRNA的增加,这说明运动使骨骼肌Na+—K+泵总数增加,同时也提高红—Ⅰ肌的αⅠ-mRNA和白—Ⅱb的β2—mRNA的数量,为肌肉的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在运动开始时,使原先的mRNA进行翻译,合成新的蛋白质,随着运动继续,又可以进行mRNA的转录,使运动得以维持。  相似文献   

12.
人体的各种运动,都是通过骨骼肌的收缩来完成。而骨骼肌的收缩能力则与肌纤维类型及其百分组成有关。由于不同个体肌纤维类型的百分组成不同,因而在运动中肌肉的收缩速度、力量、持续时间也就因人而异,使个体表现出不同的运动能力,肌纤维也在训练中产生不同的适应性变化。因此,了解人体肌纤维类型的百分组成和在运动训练中的适应性变化以及对运动的适应机制,对改进运动训练方法,提高运动训练水平和进行科学选材等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人体肌纤维类型及其形态、功能、代谢特征 早在17世纪,有人就发现动物的骨骼肌纤维有些较白,有些较红,而且肌纤维的颜色与运动能力有一定联系,因而将骨骼肌划分为“红肌”和“白肌”。 近年来,随着针刺活检技术的广泛应用和超微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长期低频电刺激对大鼠比目鱼肌废用性肌萎缩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调控机制.方法:以大鼠比目鱼肌为研究对象,采用后肢制动法建立废用性肌萎缩模型,SDH酶法检测长期低频电刺激对大鼠比目鱼肌肌纤维的影响,Real Time-PCR方法观察肌球蛋白重链Ⅰ、Ⅱa、Ⅱx基因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p-JNK、p-ERK1/2、p-p38激酶蛋白表达.结果:低频电刺激30日后,大鼠比目鱼肌废用性肌萎缩情况明显好转,废用性肌萎缩模型中Ⅱ型肌纤维向Ⅰ型肌纤维的转化趋势得以逆转;肌球蛋白重链Ⅰ、Ⅱa、Ⅱx基因表达变化同样显示由Ⅱ型向Ⅰ型转化的趋势;MAPK通路相关蛋白p-JNK、p-ERK1/2、p-p38均被激活.结论:长期低频电刺激可有效改善废用性肌萎缩,此过程可能与MAPK通路激活相关.  相似文献   

14.
在科学选材中,肌纤维类型的测定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采用肌电方法间接测定肌纤维类型,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工作。不同肌纤维类型代谢,收缩特征导致肌电参数各有差异。实验证明,快肌百分比较高的肌肉进行持续性收缩时积分肌电图(IEMG)增加,平均功率频率向低频转移。而慢肌百分比较高的肌肉积分肌电图振幅小于快肌振幅,功率谱变化小而稳定。机制主要是由于快肌运动单位较易疲劳,为维持力量输出,大量慢肌运动单位募集造成低频成分增加。此外快肌强大的收缩力量使肌内压增高,肌肉内供血不足和乳酸堆积是功率谱变化的另一个原因。这些机制已成为采用肌电方法测定肌纤维类型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SDH-AchE结合法染色,光镜下观察了不同负荷训练的小白鼠胫骨前肌的肌纤维型和运动终板的变化。本研究证明:间歇跑训练组的红肌纤维数量明显减少,自肌纤维及中间肌纤维数量明显增多;连续跑训练的白肌纤维数量明显减少,中间肌纤维数量明显增多,红肌纤维数量无明显改变。雄性鼠三型肌纤维的平均直径训练组与对照组相比呈一致性显著增加;雌性鼠三型肌纤维的平均直径:连续跑组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间歇跑组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减少。三型肌纤维上的运动终板数量百分比无明显改变。本文就观察结果讨论了这些变化的生理意义。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健康大学生外固定腿 2周使肌肉愈接近废用性萎缩 ,并在固定期和恢复期 10周过程中连续补充肌酸和抗阻训练 ,测定股外侧肌组织化学和生物化学的变化 ,同时测定了骨骼肌表达的生肌调节因子 (MRFs) MyoD ,Myo genin和Myf 5的变化 ,探讨肌酸加速骨骼肌废用性萎缩后恢复的分子机制。研究结果显示 :补充肌酸使股外侧肌废用性肌肉萎缩后恢复期各亚型肌纤维增粗 ,Ⅱ型肌纤维较Ⅰ型肌纤维增粗显著。在恢复期第 3周肌肉磷酸肌酸 (CP)和肌酸 (C )及总肌酸均达到高水平。骨骼肌表达的生肌调节因子 (MRFs) MyoD ,Myf 5的变化与股外侧肌各亚型的的增粗具有一致的结果 ,Myogenin变化不显著。提示 :补充肌酸可以促进股外侧肌各亚型肌纤维增粗可能由促进肌肉收缩蛋白和结构蛋白合成所致。  相似文献   

17.
简介人类骨骼肌的局部疲劳可由持续的肌肉活动引起,而且伴有运动能力下降和肌肉局部疼痛。显然,局部疲劳可以通过肌电信号的功率谱分析而测出。伴随疲劳而出现的肌电图低频功率成分的增加被认为主要是由于肌纤维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的减慢所致。现已发现肌肉局部缺血和代谢产物的积累可以降低肌纤维膜的动作电位传导速度。这样,功率谱的改变可以解释为肌膜功能下降的征兆,即可能是由收缩过程中发生在肌膜上的  相似文献   

18.
运动与骨骼肌纤维转录调节蛋白因子的表达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肌球蛋白重链 (MHC)是骨骼肌重要的结构蛋白和收缩蛋白 ,不同来源的骨骼肌纤维表现出多型性的特点 ,具有相似生物学功能和作用 ,而具有不同组成形式的MHC称为MHC异形体肌。目前发现肌源性的转录调节蛋白因子的家族 -MyoD ,myogenin ,Myf- 5和Myf- 6等 ,是惟一在骨骼表达的转录因子并且结合在某些肌肉调节区域激活基因的转录过程 ,且对MHC异形体具有各自不同的基因表达特性。1 运动对MHC异形体的影响哺乳动物骨骼肌MHC主要含有三种或四种类型的肌纤维 ,Ⅰ型 (慢收缩氧化型 ,抗疲劳 ) ,ⅡA(快收缩氧化…  相似文献   

19.
肌肉特点肌纤维类型和面积肌肉能否提供足够的能源与张力是一个人在长跑中是否能够跑得快的重要因素。大量的研究也揭示了一个人长跑成绩的好坏是同他的肌纤维特点有很大关系的。自Bergstrom(1962)所创针刺活检技术问世之后,加之结合对肌样品的显微以及生化分析,长跑运动员的肌纤维组成与特点得到了进一步的阐明。肌纤维类型是其中研究较为透彻的一个方面。长跑运动员肌纤维类型之特点、它同运动成绩的关系以及训练能否导致类型发生互变等等,都是令人关心的问题。肌纤维分为快(FT)和慢(ST)两大类型。快肌又可分为F_a、F_b和F_c三个亚型。一般说同FT比,ST(慢肌)纤维收缩速率慢、糖酵解(无氧供能)能力小。但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不同低氧暴露与运动模型,观察大鼠骨骼肌纤维类型的变化,为低氧训练提供更科学的训练依据.方法:9周龄大鼠模拟6周不同海拔高度(0m、2200m、2200m~3500m、3500m)低氧暴露与运动两种模型,共8组(n=80).实验期间,低氧暴露组连续6周单纯低氧刺激,低氧运动组每日按(20~22)m/min的速度跑台运动90min,每周5次;实验结束后用ATP酶染色法测Ⅰ、Ⅱ型肌纤维类型,显微镜采集图像后分析软件计算大鼠比目鱼肌和趾长伸肌SO、FOG、FG肌纤维百分率.结果:(1)比目鱼肌中FOG肌纤维百分率在海拔2200m时运动组较暴露组高6%、在海拔2200m~3500m时运动组较暴露组高9%(p<0.05),SO肌纤维百分率在海拔2200m~3500m时运动组较暴露组高0.8%;(2)趾长伸肌中,4个海拔高度FOG肌纤维百分率运动组均高于暴露组,分别高0.4%、3%、7%、6.7%,SO肌纤维百分率在海拔0m时运动组较安静组增加4.5%;FG肌纤维百分率在4个海拔高度下变化不明显.结论:(1)6周不同海拔低氧暴露与运动双重刺激后,大鼠骨骼肌组织产生适应性变化,比目鱼肌和趾长伸肌FOG肌纤维百分率增加,有利于提高大鼠运动能力;(2)大鼠比目鱼肌SO、FOG肌纤维百分率在海拔2200m~3500m运动后高于暴露组,提示在2200m~3500m低氧复合运动模式下运动,有助于提高大鼠肌肉有氧代谢能力;(3)6周不同海拔高度单纯低氧暴露及中强度低氧运动不会引起骨骼肌纤维类型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