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俊华 《教育》2014,(30):66
童话是儿童的天然精神食粮,儿童天生喜欢听童话故事,童话所具备的幻想、快乐等精神是儿童钟爱的根本原因。童话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策略,然而在当前幼儿园教育中,童话更多的是被当作语言教育、知识教育、思想教育的工具,而其文学性、审美性总是被忽视。学前教育应提倡的是社会、健康、语言、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相互渗透,共同提高。所以,童话阅读教学已经不再是独立授课的内容了,而成为了主题活动的辅助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强调尊重学生鲜活的个性,关注学生独特的体验。语文学科是体验性很强的课程,语文教学需要从学生体验出发。在阅读教学中,笔者进行了一些的尝试。  相似文献   

3.
文章不是无情物。优美诗文,尤其是选作教材的篇目,往往是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佳作。它们情韵悠然,耐人寻味。人们说,情能感人,情能移人,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循文察情,自我体验,从而达到加深理解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5.
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夸美纽斯曾指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感知开始的。”从教学论的层面上看,体验是学习主体与客观事物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它能激活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增进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夸美纽斯曾指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感知开始的。”从教学论的层面上看,体验是学习主体与客观事物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它能激活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增进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初中语文课文为学生审美体验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如《济南的冬天》的秀美、《海滨仲夏夜》的幽美、《长江三峡》的壮美构成了赏心悦目的自然美;《驿路梨花》的公德美、《爱莲说》的人格美、《故乡》的哲理美、《这不是一颗流星》的情感美则展现了积极向上的社会美。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美育资源,在阅读教…  相似文献   

7.
翻开<语文课程标准>有两个词出现频率非常之高,那就是"感受"和"体验"."感受"一词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出现了17次,"体验"一词出现了19次,几乎分布在各个部分.那么在阅读教学中该如何给学生体验的生成提供契机呢?在此,我就以<孤独之旅>的教学片段为例来谈谈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正>高中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要以丰富学生审美为重点,把提高学生审美放在首位。笔者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着丰富学生审美体验的思考和实践,现拙于笔端,期许获取行家的教正。一、抓住语文学科课程的特色和优势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高度统一的课程,语文教学实现其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可以绽放出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靓丽奇葩。近10年时间内,我们的党为了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在举国上下、各族人民中开展践行社会  相似文献   

9.
传统语文阅读教学过于注重课文的字、词、句、篇章结构、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的具体分析、理解,而忽视了整体感知及其审美体验,也忽视了学生在阅读中的感悟与思考。使语文课应有的文华和韵致难觅踪影,那么,语文阅读教学的生命在哪里呢?笔者认为是: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0.
蔡小玉 《教书育人》2011,(19):45-46
叶圣陶先生认为:"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立着作者,通过了这道桥梁,读者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契合。"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缘语悟意,越过教材文字这道桥梁走进美的世界呢?体验与美感的生成美学研究告诉我们,审美离不开体验,尤其是美感离不开体验,审美中我  相似文献   

11.
两年中两次教学《最大的麦穗》一课,由于采用了两种不同的引导方式,两种课堂景象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课本选编的文章大都文质兼美,因此,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根据课文的不同内质去深入挖掘和分析,理性指导与点拨,加强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指导学生直观感受作品的语言美各类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指向意象世界的形式符号。语言文字作为文学作品的形式符号,不仅具有  相似文献   

13.
两年中两次教学《最大的麦穗》一课,由于采用了两种不同的引导方式,两种课堂景象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4.
音乐审美体验阶段是音乐欣赏活动进入最活跃、最积极的阶段,使音乐欣赏得以成为一种积极的审美再创造活动。音乐审美体验的基础是对音乐自身的感知与把握,进而要求欣赏者在充分感受音响形态中深入体验其中丰富的内涵和音乐美的构建,并在这一过程中使审美境界得以升华。  相似文献   

15.
王向阳 《现代语文》2009,(12):28-29
一、语文阅读与审美体验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关键,阅读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语文能力。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应把阅读教学当作课程重点。从阅读的过程看,阅读就是从语表到语内,由文里到文外,多层次地去感悟语境,多角度地去解读作者,从而获得自我创造的形象、满足自我情感的需求。说到底,阅读的过程,就是读者对作品中的语言、形象(意象)、情感思想的想像体会和思考认识的过程,是情感与理性的结合,是一种读者的审美体验过程。由此可知,语文阅读教学就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文本的审美体验过程。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课本选编的文章大都文质兼关,因此,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根据课文的不同内质去深入挖掘和分析,理性指导与点拨,加强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7.
冯季花 《学语文》2014,(3):31-32
什么是体验?心理学认为,“体验是指人类在经验获取及行为变化过程中的心情感受、认知领悟、反省内化等心理活动”。阅读个性体验,就是在阅读中或阅读后引起的个体的各种心理体验,嬉笑怒骂,沉思顿悟,皆在其间,最高境界是孔子所谓的“三月不知肉味”。  相似文献   

18.
情感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在语文教学中引入体验有着独特的优势。体验的类型有形象体验、情感体验、意趣体验和返思体验。通过创设情境、诵读吟咏、移情体验、晓理导行等手段,我们要将文章之情、学生之情和教师之情,调成一杯浓浓的鸡尾酒,激发语文教学的张力。  相似文献   

19.
文章不是无情物。优美诗文,尤其是选作教材的篇目,往往是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佳作。它们情韵悠然,耐人寻味。人们常说:“情能感人,情能移入。”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循文察情,自我体验,从而达到加深理解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文章不是无情物。优美诗文,尤其是选作教材的篇目,往往是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佳作。它们情韵悠然,耐人寻味。人们常说":情能感人,情能移入。"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循文察情,自我体验,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