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对“解决问题的策略”提出了明确要求: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为了将这一教学目标落到实处,我们教师必须先落实:怎样帮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并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解决问题策略的学习是基于解决问题、为了解决问题的。解决问题,首先是作为学生感受、体会、反思解决问题策略的手段,其次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策略解决新的问题。《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对“解决问题的策略”提出了明确要求: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为了将这一教学目标落到实处,我们教师必须先落实:怎样帮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并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一目标要求言简意赅。笔者认为,只有准确、全面和深刻地把握教学目标的本质要求.才能确保策略教学的有效到位。本文试图结合自己的实践和思考.  相似文献   

4.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问题解决"列为数学课程目标的四大领域之一,而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则是这一目标的具体内容之一。苏教版教材在"解决问题策略"部分的编写非常具有特色,可谓用心良苦。但是许多一线教师在具体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却出现许多的困惑。怎样解决现实的课堂教学所遭遇的瓶颈与尴尬呢?下面以"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为例,谈谈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将问题解决作为总体目标的一个具体要素,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学实践证明:创设有效的数学问题情境,既能激发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又能有效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因此,我认为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应创设多样有效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获得问题解决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中关于解决问题的目标明确指出:要求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本文结合《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一课的教学设计和实际教学中的思考,从激发对策略学习的需求、生成策略的内涵、内化策略的理解这三个方面谈一些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7.
洪卫 《教师》2010,(33)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习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使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得到培养.  相似文献   

8.
高玉莲 《考试周刊》2012,(40):73-73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苏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中新增设的一大知识板块,其目的是为了达到《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一目标。如何有效地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来落实这一目标呢?我结合自己亲身实践谈谈想法。  相似文献   

9.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旨在帮助学生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形成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应根据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年龄特征,在教学活动中有目的地进行解决问题的策略的训练。可见,解决问题的策略对于解决问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小学数学必须重视问题策略的引导。结合高年级的教学,谈谈自己的做法。一、创设情境,激发寻求策略的需求老师要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根据信息自己提出和设计问题。教师要帮助学生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解决看成一个过程,让他们以一种逻辑的、有序的方式组织自己的行为,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尝试探索。学生沿着这样的过程不断地解决各种类型的问题,就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分析问题、进行预测和  相似文献   

10.
课程标准指出:"要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教师必须以问题为主线,有效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反思能力,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有效的课堂。  相似文献   

11.
所谓解决问题就是在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法时找到解决的途径.解决问题既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笔者在担任学校第一学段"解决实际问题"同课异构的评委时,发现教师们已经意识到"解决问题"目标的要求是多面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苏教版新教材的特色之一。《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解决问题的策略"提出了明确要求: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师在教学中应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策略的动机,关注策略的形成过程、策略的价值、策略背后的思想,而不是把策略当成结论性知识或程序性技能传授给学生。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例1~例3。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地理解数学信息,发现数学问题,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2.通过合作探究,让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进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小括号的作用,并通过交流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过程性目标:1.通过合作探究,让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学习的愉悦。2.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3.通过交流,让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学…  相似文献   

14.
正在策略教学过程中,学生解决问题的价值并不局限于获得问题的答案或结论,更在于学会解决问题。《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为达成这一目标,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单元的相关内容时,教师要自觉地把重心放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时的策略意识以及如何使用策略解决问题上,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获得使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我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在"解决问题"目标中指出,要使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中关于解决问题的目标明确指出:要求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本文结合《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一课的教学设计和实际教学中的思考,从激发对策略学习的需求、生成策略的内涵、内化策略的理解这三个方面谈一些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17.
苏教版数学教材从四年级上册起,每册都编排了一个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课标中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因为是新增加的内容,一线教师在实践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困惑:"这部分内容安排的课时相对较少,教师如何教?与传统的应用题教学有何区别?""如何培养学生自觉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学生会做题是否意味着真正掌握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形成解决问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了让学生把解决问题的一些具体经验上升为数学思考,不断增强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和自觉性,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苏教版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从第二学段开始,每册都编排了一个"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相对集中地介绍列表、画图、列举、倒推、替换、转化等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从而使这一课程目标的落实有了具体的依托,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在,我就这一内容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章莉 《辽宁教育》2009,(10):48-50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对"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满足于教材呈现的几种策略,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从发展学生的能力出发,适时适度地进行其它策略的教学,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认知结构,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12~113页。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生活中简单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初步体会优化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使学生学会选择合理、快捷的方法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逐步养成合理安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