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堂上,很多教师都习惯这样提问学生:"谁能回答这个问题?"而在不久前的一节公开课上,一位教师却这样提问学生:"谁想回答这个问题?"而且笔者发现,大部分想回答问题的学生都能得到机会."‘能'与‘想'有什么区别?""这样提问有什么好处?"看似简单的一个字的变化,引发了笔者对课堂提问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2.
去听一位老师的课,我发现当学生读完课文后,他会问:"他读的有什么问题吗?"当学生回答一个问题后,他又会追问:"他的回答有什么问题吗?"几次追问后,学生再也不敢主动举手,课堂气氛十分沉闷.这位老师很尴尬,却又不便于发作.  相似文献   

3.
场景一:某位高年级的老师手拿一只黄色的橡皮,然后大声地问学生,"Is this a rubber?"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Yes.接着老师又追问了一句:"Is it blue?"学生们再一次响亮地回答:"No,it's yellow."这时老师很满意,因为学生们都答对了……  相似文献   

4.
"善教者,必善问."课堂从问题开始,应以问题结束,使问题贯穿课堂教学始终.课堂教学中,教师何时、何处问什么,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提高提问的有效性和艺术性. 一、正确把握有效提问的时机 1.激发兴趣时发问 "奇引趣,趣生爱."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促使学生不断深入探究.例如,课堂中讨论"什么情况下商是0"时,学生得出"0除以任何数都得0"的结论.我进一步提问:"那么,0除以0等于多少呢?"一个学生回答:"等于0."  相似文献   

5.
一、利用汉字自身魅力,激发识字兴趣 1.象形字的教学.鲁迅先生曾说:"口诵耳闻其音,目察其形.心通其意."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看一看、读一读、说一说、认一认"的方法进行教学.如教"雨"字.教师先板书,然后问学生:"同学们仔细看看.这个图形像什么?"学生经过观察与思考.回答道:"像天上下着雨."  相似文献   

6.
<论语>中有这样一段话:陈亢问于伯鱼日:子亦有异闻乎?对日: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日:"学<诗>乎?"对日:"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日:"学<礼>乎?"对日:"未也.""不学<札>,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日:"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陈亢是孔子的学生,伯鱼(字鲤)是孔子的儿子.这段话的意思是:陈亢问伯鱼说:父亲对你有什么特别的教导吗?伯鱼答:没有.不过有一天父亲一个人站着,看见我从庭前小跑而过,就问我:"学<诗>了吗?"我说:"没有."父亲就告诉我说:"不学<诗>,就不能很好地跟别人交流."于是我就回去学<诗>了.还有一天,父亲还是一个人站着,我又从庭前跑过,他又问我:"学<礼>了吗?"我回答:"没有."他又对我说:"不学<礼>,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  相似文献   

7.
案例一:教学三年级"长方形的周长".教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学生思考后,有的说:"今天是一个晴朗的日子."有的说:"这是一个美好的日子."有的说:"是世界环境日."  相似文献   

8.
一位教师教学《守株待兔》,当讨论到故事隐含着什么寓义时,学生都面面相觑.后来,有个学生回答:"只在一个地方死等,想得到收获是不可能的."就再也没有别的答案了.教师问:"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事的确是能等得来的.请大家想一想,哪些事是能够等来的呢?每天在树桩旁等兔子,行吗?"学生从教师的问话中得到启发:"公共汽车、船、  相似文献   

9.
一忌捞针式即提问要求学生像大海捞针一样回答问题。例如有位教师上《皇帝的新装》一课,让学生齐读课文后即问:"同学们,读了这篇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想法?"诸如"你想到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等。提问范围太广又无中心,学生回答摸不着边际,且与课文意思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0.
在课堂中进行提问设计是一种艺术,它不仅能够引导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是实现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学主导与教学主体之间充分交流的必要途径。一、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设计的误区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提问设计中,许多教师往往会走进提问设计的误区,从而无法使课堂提问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这些误区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问题设计空洞抽象,范围过大。如在学习一篇文章的过程中,教师在学生初读文章后便问"本文可以分为几个大部分,主要告诉了我们一些什么内容?"这个问题,对于概括能力较差的小学生来说过于宏大,在学生回答不出来的情况下老师也只好自己来回答,完全失去了  相似文献   

11.
深入课堂听课,深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形式主义泛滥. 一、提问--指代不明.有位教师在上<只有一个地球>一文时,拿着地球仪走进教室,有校长一班人来听他的课.这位教师想拿实物来营造情境.于是问学生:"同学们,今天教室里多了什么东西?"同学们都看着校长,不敢回答.  相似文献   

12.
近日,我在报纸上读到一则报导,一名学生几年来4次以优异成绩考入重点大学,但又三次被迫退学,其中原因是因为不能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今年再次考上大学后,记者采访他:"有没有想过会再次被退学?"他回答:"想过."记者又问:"如果让你再考一次,你还能考上名牌大学吗?"他回答:"只要我想考,就能考上."  相似文献   

13.
任何小学数学课都离不开提问,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凸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手段.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是指教师根据教学要求,把新旧数学知识之间的矛盾揭示出来,作为一种启发信息提供给学生,使学生产生思维的震荡,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从而开展思考、讨论,探究规律,获得新知.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随意性、形式化和单一性等"低效提问"的现象.面对这些常见的低效甚至无效的课堂提问现象,我们又该怎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 一、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问题 一位新教师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引入1/2+1/3后提问:"1/2与1/3这两个分数有什么特点?"有的答:"都是真分数."还有的答:"分子都是1."显然,提问不明确,学生的回答没有达到教师的提问意图.  相似文献   

14.
<正>清代刘开曾说:"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可见,"广识"从提问开始。问,对获取知识很重要,对语文课堂尤为重要。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追求高效,而高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提问艺术;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中,还课堂于学生,教师则处于主导地位,而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绝大程度上取决于提问艺术;在教学过程中,师生"设疑——释疑——解疑"过程的顺利开展也取决于教师的提问艺术。通过提  相似文献   

15.
有这样一则幽默的故事:一个牧师的烟瘾非常大.有一次,他问他的上司:"祈祷的时候能不能抽烟?"上司回答:"绝对不行!"后来,他又换了一种问法:"抽烟的时候可不可以祈祷呢?"结果他得到了肯定的回答.由此可见,问法不同,有时  相似文献   

16.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天深夜,一个物理学家看到实验室的灯还亮着,走进去一看,是他的学生。物理学家问:"你晚上干什么?"学生回答:"老师,我在做实验。"又问:"白天,你在干什么?"答:"我白天也在做实验。"谁知物理学家却勃然大怒:"我问你,一天到晚做实验,你什么时间用来思考?"  相似文献   

17.
美国某小学学习中国文化,教师讲了孔融让梨的故事,然后问一个学生:"你会把盘子里的大梨让给邻居男孩吗?"这孩子回答:"不会。"教师问:"为什么?"他回答:"他吃什么东西都会剩下,我如果把大梨给他,他会剩很多,那不浪费了吗?"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个教育演示:一位老师拿出一个广口瓶,放入若干鸡蛋大小的鹅卵石,直到高出瓶口为止,然后问学生:"瓶子满了吗?"学生答道:"满了."接着,教师往瓶里装碎石,摇了摇,又问:"现在满了吗?"有学生答道:"可能还没有."随后,教师又拿出沙子往里装,使劲拍了拍,又问:"现在满了吗?"学生们大声应道:"没满!"最后,老师拿出一壶水往里倒,直到水面与瓶口齐平.他望着学生:"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结论当然不止一个.老师最后说:"我想告诉你们的是,如果不先把大石块放进瓶子里,也许你就永远也没有机会把它们放进去了."  相似文献   

19.
刘盛华 《教师》2014,(31):83-84
正一、在巧解词语中激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有效地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因为有时抓住一两个关键词语,往往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但一些教师要求学生招照搬、照抄、照背参考书或字典对词语的解释,其效果是僵化的、枯燥的。其实,如何激活语言文字,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就需要在"巧"字上做文章。如教学《嫦娥奔月》时,教师抓住关键词"周旋",问学生:"周旋是什么意思?大家想想,嫦娥会怎样与逢蒙周旋?"学生们扮演着嫦娥,一次又一次地  相似文献   

20.
王瑶 《中国教师》2013,(Z1):79-80
一、课堂提问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对目前我国部分小学三年级课堂授课现场的观察,发现教师提问出现的问题主要存在于课堂提问的发问、侯答、导答、理答四个环节。1.提问类型单一、提问对象集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大多处于展示性、封闭性的低认知水平,毫无趣味可言,学生听来索然寡味。就笔者观察到的语文课文《狼与鹿》的教学中,教师提出了"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居民为什么要杀狼?"、"第三段中的‘灾难降临了’是发生了什么?"等一系列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