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短的言情小说:他死的那天,孩子出生了。最短的科幻小说:最后一个地球人坐在家里,突然门铃响了。最短的武侠小说:高手被豆腐砸死了。  相似文献   

2.
古代最短的诗《吴越春秋》中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全诗节奏短促而分明,语句简单而质朴,再现了当时人类伐竹、制弓、发丸、逐兽的射猎生活。最短的判词清乾隆年间,一位寡妇向官府呈上了要求改嫁的状子:“翁壮叔大,瓜田李下,当嫁不当嫁?”知县拍案叫绝,挥笔判道:“嫁!”最短的对联1926年3月18日,段祺瑞执政府镇压游行示威群众,制造了“三一八”惨案。在烈士追悼会上,有人写了一副两个字的对联:死生。其中“生”字是倒写的,表达了人们宁肯站着死,也不倒着生,誓与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最短的家书著名作家赵树理曾收到儿子一…  相似文献   

3.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人的生命有多长?生:计量不出来。生:要看身体情况。生:要看实际情况。生:人可以活到八十几岁,我曾祖母就活了八十六岁。生:也有人只活了三十几岁,出车祸死了。师:那是意外。生:有的小孩一生下来就死了。生:我看过有的资料说我们人的平均寿命是七十几岁。师:同学们知道人活着最明显的特征是什么吗?生:(大部分学生脱口而出)呼吸。师:所以,老师有一个判断:生命就在呼吸之间。同学们可以对老师的这个判断谈谈你们的理解与评价吗?生:警察枪毙罪犯,犯人死了,就没有呼吸了。鼻子捂住,没有呼吸人就死了。生:电视里的人被谋杀后,警…  相似文献   

4.
佚名 《教师博览》2011,(1):33-33
最短的言情小说:他死的那天,孩子出生。 最短的科幻小说:最后一个地球人坐在家里,突然响起了门铃。 最短的武侠小说:高手被豆腐砸死了。  相似文献   

5.
生别死离     
壮烈的死,苟且的生。贪生怕死,何如重死轻生生别死离,最是难堪事。别了,牵肠挂肚;死了.毫无轻重,何如做个感人的永别没有耕耘,哪来收获?没播革命的种子,却盼共产花开梦想那赤色的旗儿飞扬,却不用血来染他,天下哪有这类便宜事?  相似文献   

6.
【片段】师:你们听谁说过壁虎的坏话吗?生:我听奶奶说,壁虎的尿有毒,撒到人身上,人就会死。生:我也听说,人吃了壁虎的尿就会死。生:壁虎的尾巴断了以后还会  相似文献   

7.
知识有层次的差距,小知不了解大知年寿有层次的差距,小年不了解大年凭什么这样说,请看以下事实。菌类之一,名叫朝菌,亦即土菌,生于阴湿,死于曝晒,存活期短,不到一个太阴月的四分之一。一月分四相,晦朔弦望,各占七日。朝菌,晦日生的朔日前死,朔日生的弦日前死,弦日生的望日前死,望日生的晦日前  相似文献   

8.
诸华平 《辅导员》2013,(27):45+56
《幽径悲剧》教学片断:活动四:析藤萝之死师:刚才我们把文字想象画面,感受到这株藤萝的美!这株藤萝饱含着作者的赞美和眷恋之情,但命运如何呢?(死了)怎么死的?那句话最触动你的心?生:学生深情朗读课文11小节,然后结合字词和的表现手法做圈点勾画,交流点评。活动五:体季老之情师:1.是谁对这美丽的藤萝下了毒手?2.小节过渡:淡淡的花香没有了,团团的绿  相似文献   

9.
<正>《幽径悲剧》教学片断:活动四:析藤萝之死师:刚才我们把文字想象画面,感受到这株藤萝的美!这株藤萝饱含着作者的赞美和眷恋之情,但命运如何呢?(死了)怎么死的?那句话最触动你的心?生:学生深情朗读课文11小节,然后结合字词和的表现手法做圈点勾画,交流点评。活动五:体季老之情师:1.是谁对这美丽的藤萝下了毒手?2.小节过渡:淡淡的花香没有了,团团的绿  相似文献   

10.
导语:从"爱国"谈起师:(板书两个大字:爱国)同学们,"爱国"这个词,你们早就熟悉了,老师要给你们提个问题:一个人,做了什么事才算爱国?生:死!师:所有人的死都是爱国行为吗?生:不!应该是为祖国而死!  相似文献   

11.
《幽径悲剧》教学片断: 活动四:析藤萝之死 师:刚才我们把文字想象画面,感受到这株藤萝的美!这株藤萝饱含着作者的赞美和眷恋之情,但命运如何呢?(死了)怎么死的?那句话最触动你的心? 生:学生深情朗读课文11小节,然后结合字词和的表现手法做圈点勾画,交流点评. 活动五:体季老之情 师:1.是谁对这美丽的藤萝下了毒手? 2.小节过渡:淡淡的花香没有了,团团的绿叶没有了,嗡嗡的蜜蜂声也没了,花儿死在了春天,本该是它灿烂的季节.与藤萝相处二三十年的季先生面对这样的悲剧会是怎样的心情呢? 生:默读12至16小节,体悟作者的情感 最后:总结提升 师:1.作者悲悯、悲愤、悲痛的仅仅是藤萝之死,愚氓之蠢吗? 2.朗读课文最后一小节,思考,作者在期待什么?  相似文献   

12.
婚前女:你原先有过女朋友?男: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女:死了?怎么死的?男: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  相似文献   

13.
一曲浓丽华艳的牡丹亭,经过四百多年的流传,在舞台上愈演愈烈,艳采精光。梦生梦死,人生人死,情生情死,死亡复活意象被重复运用。杜丽娘渴求自由,明代没有这种自由,如今有了。然而《牡丹亭》却绽放在最不适合它生长的时间,又在最适合它生长的年代里枯萎,这是书中人生生死死外的生死悖论。  相似文献   

14.
萧红一生寂寞成诗,"生"与"死"是她作品常常探讨的主题。作为她最有代表性作品之一的《呼兰河传》,其独特的时间书写也寄寓了萧红对于"生"与"死"的思考。在这部作品中,时间的审美化、普泛化和风俗化构成其时间书写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15.
……师 :正方形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系 ,是边长的4倍。圆的周长是否也与它的某一条线段有关呢?(电脑演示以射线上的AB、AC、AD这三条长短不等的线段为直径画三个圆)师 :哪个圆的周长最长?哪个圆的周长最短?周长的长短与什么有关?生1 :以AD为直径的圆周长最长 ,因为它的直径比较长。生2 :直径AB最短 ,所画的圆的周长也最短。生3 ;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关系。师 :我们已经发现了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关系 ,那么它们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电脑显示下图①)师 :请同学们观察、思考 :圆的周长与正方形的周长相比 ,谁长谁…  相似文献   

16.
张溥的《五人墓碑记》中有这样一句:“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教科书对“亦以明死生之大”作这样的解释:“也就是为了说明死生的重大意义。死生,指有价值的和无价值的不同的生和死”。如果按照这种解释,上句就成了“也就是为了说明有价值的和无价值的不同的生和死的重大意义”。有价值的生和死,可以说是有重大意义的;无价值的生和死,怎么能说成有重大意义呢?这样,上面的解释就和译文产生了抵牾。  相似文献   

17.
《庄子·知北游》中有这么一句话:“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意思是说,生和死是相对的,有生必有死。于语文教学,我要仿造一句:死也活之根本,活也死之目的。旨在表明:必须坚持语文教学中“死”和“活”的辩证统一。所谓“死”,就是教师教要落脚,力保学生学得踏实,学得扎实,系统而牢固地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所谓“活”,就是教师要“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下水,练成游泳的本领”。使学生将知识化为能力,学以致用,开发智力。若将二者统一起来,那就是“让学生扎扎实实地学  相似文献   

18.
生、死、爱是人类的永恒话题。为人父母,我们给了孩子生命,更应该教会孩子正视生命。因此我们有责任将如何面对生、如何看待死、如何去爱告诉给我们最亲爱的孩子,即使这些话题是严肃的,严肃得有些沉重,沉重得有些让我们不知如何开口。陪着孩子看看这几部电影吧,让孩子接受一次生命教育,在光影世界里感悟面对生的那份坚守,面对死的那种镇定以及爱的博大,让孩子学会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相似文献   

19.
生与死     
何谓生?何谓死? 没有生哪有死?没有死又何从生? 生,并不是生命的起始;死,也不是生命的终止,而是生命的轮回,循环往复无始无终的轮回! 生,产生了对死亡的恐惧;死,产生了对生命的珍惜。只有生,死亡才如此可怕;也只有死,生才如此珍贵! 谁不想长生?谁又能长生?谁愿意逝去?而又有谁能不逝去?  相似文献   

20.
英雄之歌     
我们少年儿童,最羡慕伟大的英雄;那一串串闪光的事迹,常常使我们深深感动…… 刘胡兰小小年纪,在敌人铡刀面前却那般从容;她明知前进一步死、后退一步生,却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八个大字: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江竹筠面对敌人的皮鞭、竹签、老虎凳,阵阵冷笑使敌人胆战心惊;她大义凛然、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