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同一和斗争的辩证特性──从马克思到毛泽东唐国智,杨昌才一同一和斗争,是对立面的统一学说的基础范畴。科学理解这对范畴的辩证特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长期以来,我国理论界误认为“同一相对,斗争绝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是由列宁首...  相似文献   

2.
目前的哲学教科书在讲到静止的相对性时,一般是从如下两种情形来加以证明的:其一是物体在一定参考系中位置的不变性,其二是事物保持质的稳定性。有的著作中还增加一条:静止还指物体没有进行这种那种特定的运动因而显示出一定的静止状态。我以为,这些说法,远远不能概括出静止状态的多样性,也难以深刻地揭示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什么是静止?静止是运动的反面,而运动,则如恩格斯指出的,“就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就它被理解为存在的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来说,它包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91页)。因而可以把静止理解为物质本身所固有的另一种属性,即不变性,静止的两种最基本形式就是平衡和稳定。我们这里说的平衡,不能只限于力学平衡,特别是不能只限于力学中静平衡。在力学中,当作用于物体的合力等于零时,物体就处于平衡状态。用物理学的术语来说,在该条件  相似文献   

3.
列宁曾指出: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确定为关于对立面统一的学说。这样就会抓住了辩证法的核心。在物理世界中,如何认识对立面的统一?笔者从分析物理世界的物质结构、性质和其运动规律中,阐述了对立面统一的空间性、时间性和统计性的特征。掌握了这些特征,对物理学概念的理解、研究和教学都具有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静止是唯物辩证法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完整准确地理解静止,有利于我们完整准确地掌握辩证唯物主义。但是,迄今为止,在对静止的本质规定的看法上,认识很不一致。如有的同志认为:静止“是事物的量的逐渐积累过程”,“是物质运动的特殊形式”。有的同志则认为“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笔者认为,上述定义都是不够科学的;静止的科学规定应该是:静止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及其不变属性。为此,谈点个人看法。静止与运动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因而静止的科学含义只有在对运动的科学含义的正确理解中才能确定。恩格斯给运动所作的科学规定是:“运动,就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就它被理解为存在的方式,被理解为物质固有属性说,它包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  相似文献   

5.
从分析物理世界的物质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入手,阐述了对立面统一的空间性、时间性和统计性的特征,这对物理规律的理解、研究和教学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物质世界是矛盾的世界。所谓矛盾,就是“既对立又统一”①。这种对立统一关系不仅反映了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而且揭示了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亦即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是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毛泽东曾经指出:“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②这里的内因正是事物内部的矛盾发生。毫无例外,“事实上,即使是外力推动的机械运动,也要通过事物内部的矛盾性”③。那么物体产生机械运动的内部矛盾是什么呢?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对立面,双方既相互排斥、相互否定、…  相似文献   

7.
<正> 毛泽东同志在《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中,在谈到“双百方针”问题时,曾对斯大林所说的辩证法的基本特征提出批评。毛泽东同志是这样说的:“他第一条讲事物的联系,好象无缘无故什么东西都是联系的。究竟是什么东西联系呢?就是对立的两个侧面的联系。各种事物都有对立的两个侧面。他第四条讲事物的内在矛盾,又只讲对立面的斗争,不讲对立面的统一。按照对立统一这个辩证法的根本规律,对立面是斗争的,又是统一的,是互相排斥的,又是互相联系的,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的。”(《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347页)应当怎样理解毛泽东同志的这个批评呢?斯大林第一条讲事物的联系,诚然,马克思主义从来不否认事物的联系,恰恰相反,按照恩格斯的说法,唯物辩证法是“和形而  相似文献   

8.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史上一个争论很多的问题。争论中的一个内容是如何理解运动与静止的对立,即它们之间的对立仅仅是绝对的或仅仅是相对的,还是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长期以来,在宣传中主要强调运动的绝对性,强调运动与静止对立的绝对性方面,而对于静止的相对性,运动与静止对立的相对性方面没有给以足够的重视。本文就运动与静止对立的绝对性和相对性问题作一粗浅的探讨,以期引起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关注。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和固有的属性,它包括宇宙间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简单的位置移动一直到复杂的思维活动。静止是物质运动的特殊形  相似文献   

9.
“一国两制”这一科学构想和重大决策,是基于对现实矛盾的具体分析,依据一定的历史条件而提出的,它的创造性就在于找到了解决矛盾使对立面结合的最佳方案。”一国两制”的具体构思也充满着唯物辩证法的哲理,深刻地反映了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运动的规律。运用“一国两制”的构思,不仅使香港、澳门顺利回归,而且必将推动台湾与祖国大陆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早日实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思,是邓小平在实践中对对立统一学说的创造性运用与发展,是灵活运用对立统一学说的一个典范。  相似文献   

10.
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历史哲学有两条基本的原则,一是逻辑学和形而上学合流的原则,二是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狭义的历史哲学则贯穿着历史的经纬线交织和理性的狡计的原则,而这三条原则都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学说中得到了继承和发扬。因此,加深对这三条原则的理解,有利于我们更为深刻地理解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革命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学生甲:唐老师,您曾经讲过,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在学习“密度”这一节里,您说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请问:“属性”和“特性”可以互换吗?唐老师:能否互换,首先得弄清这两个术语的含义.学生乙:我们查了《现代汉语词典》,“属性”是事物所具有的性质、特点,“特性”是某人或某事物所特有的性质.唐老师:对.在物理学中,“‘属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不随外部条件变化而变化的一种性质,它具有唯一性,如‘“运动”是物质的属性,因为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而“特性”是指外部条件不变时所具有的…  相似文献   

12.
编者: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是《力和运动》一章的重点,应用惯性现象解释问题和分清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是本章的难点.下面几篇文章能帮你理解什么是力?什么是运动?理解重点难点知识和相关的概念,为你顺利地突破难点助一臂之力.牛顿第一定律是《力和运动》一章的重点知识之一,学好它光靠背“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远远不够的,本文试图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让读者去体会它,同时真正理解这条定律的物理意义.一、对定律中的共江字句要深刻体会学了牛顿第一定律之后,有些同学会…  相似文献   

13.
矛盾就是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对立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本质属性。只有弄清这两重属性及其关系,才能正确理解矛盾范畴。对于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目前理论界的流行说法是相对和绝对的关系。其理由是:第一、同一的相对性和斗争的绝对性同静止的相对性和运动的绝对性相一致。承认了静止的相对性和运动的绝对性就必然要承认同一的相对性和斗争的绝对性。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词语训练,对培养学生语感,丰富学生的语汇以及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以《喇叭花》一文为例,谈几点具体做法:   1.辨析比较,理解词意 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有这样一个句子:“花蔓沿着竹竿向上攀,一直攀到屋檐上。”这句话准确地描写了喇叭花生长的情景。怎样让学生理解这句话呢?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花蔓是怎样生长的?“攀”是什么意思?(用手抓住物体往上爬)“攀”在这句话里是指什么?(花蔓缠住竹竿向上爬)如果不用“攀”而改用“长”或“爬”行吗?(不行,因为这样花蔓长到…  相似文献   

15.
语言和现实、词语和事物、词语和观念,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词语是如何传达某些意义或者观念的?语言是否体现了普遍性原则?它所表达的究竟是世界“是”什么,还是我们“认为”世界是什么?我们能否通过言语来表达事物?这些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哲学家和语言学家。各种解答争议不断,它包含了不计其数的思考活动.这都是人类试图由此去理解这个世界。  相似文献   

16.
“能够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考试说明》中对考生“现代文阅读”的一项要求。那么,这条要求的具体意思是什么?怎样达到?应注意些什么问题?下面试作说明。一、明确意思一般说来,“能够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包括以下三层意思:一是能够理解文中所使用的词语的某个固定意义。在语言体系中,一个词语本身往往具有一个或几个固定的意义,但一旦进入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便只能是用某一个固定的意义。如果我们明确了文中所使用的这  相似文献   

17.
许多学生对物质的比热容感到难以理解。比热容反映了物质的什么特性?为什么用“比热容”这三个字?比热容这个名词生活中不常用,大家感到陌生、抽象。比热容的概念涉及质量、热量、温度三个物理量,学生对定义中为什么要同时满足“每千克”和“温度上升1℃”这两个条件感到不可理解。比热容的单位为什么这么复杂?还有不会用比热容知识解释有关的生活、自然现象。为突破这个难点,建议采取下面几个层次,帮助学生理解。  相似文献   

18.
流行观点认定“同一相对,斗争绝对”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肯定了的基本原则。本文通过考辨说明,这个命题不符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的有关思想及其论述的本意,是同对立面的统一学说相悖的。  相似文献   

19.
:“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作为与形而上学发展观直接对立的“基本的发展观点” ,是辩证发展观的实质和总特征的科学概括 ;在理论上 ,这个命题与列宁把辩证法归结为研究对立面的同一的学说完全一致 ;在认识论上 ,它是以实践和事物发展的客观辩证法为现实基础的 ;对立面的斗争是“发展是对立的统一”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类对物质世界认识的不断深化,对“质量”这一概念的理解也不断深化。物质世界是无限运动着的,物质形态是无限多样的,但又是统一的。人类总是追求对这个变化着的物质世界在更深层次上的统一以接近物质世界的本质。物质世界不可穷尽,人类的认识也不可穷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