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探究在线协作学习中基于问题解决讨论活动的群组交互行为模式,文章提出协作问题解决的协作讨论活动行为编码表,将协作问题解决中的重要行为特征进行分类编码。基于关联规则挖掘算法,自动化地挖掘协作问题解决中具有高转换率的行为序列。通过开展实证研究,探究影响协作质量的重要行为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在协作过程中学生们修订观点、争论、采用证据以及良好的管理等行为对群组协作都具有积极意义。该研究为教育工作者构建基于问题解决的在线协作讨论活动提供了有利依据和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
虚拟学习社区中的核心参与者日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因为在线讨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他们的推动.笔者首先概述了核心参与者对于在线学习的重要性,然后笔者以自己曾经参与的一门网络课程为例,利用参与者在学习过程中扮演的正式角色、Bradford分布法则和社会网络分析这三种不同方法对师生互动过程中的核心-边缘角色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三种分析方法的结果不尽相同.最后笔者建议,教师或者研究者应该根据研究目的确定核心参与者,以便在组织在线教学和为学生评定成绩的时候参考.  相似文献   

3.
国内研究者多用量化研究的方式去探究少先队活动课程的实施现状,很少使用质性研究。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某校大队辅导员F以及中队辅导员Z、学生R进行访谈,使用MAXQDA进行编码,深入探讨该校的少先队活动课程的实施现状,结果发现该校少先队活动课程在实施过程出现以下问题:少先队活动课程儿童主体性的缺失;辅导员对上级文件内容研究不足;大队辅导员工作杂糅。  相似文献   

4.
基于问题解决的在线讨论倍受重视并逐步普及。在线讨论中教师适时的干预和引导对讨论质量有很大的影响。文章在没有教师参与的情况下,通过观察学习者基于问题解决在线讨论的过程,结合序列分析法和量化内容分析法对在线讨论记录进行编码分析,进一步了解学习者在讨论中出现的行为模式和知识建构的水平,探讨在线讨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局限性,为教师的指导和干预提供有效的策略,以期提高在线讨论的质量和学习者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基于问题解决的在线讨论过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问题解决的在线讨论倍受重视并逐步普及,在线讨论中教师适时的干预和引导对讨论质量有很大的影响.本文在没有教师参与的情况下,通过观察学习者基于问题解决在线讨论的过程,结合序列分析法和量化内容分析法对在线讨论记录进行编码分析,进一步了解学习者在讨论中出现的行为模式和知识建构的水平,探讨在线讨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局限性,为教师的指导和干预提供有效的策略,以期提高在线讨论的质量和学习者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情绪交互是影响在线协作学习认知、行为和态度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如何分析其效果目前研究者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研究基于探究社区模型,根据情绪存在相关研究理论,将情绪交互划分为情绪回应、情绪评价和情绪表达三个类别,并结合认知存在、社会存在和教学存在的特点建构了在线协作交互文本编码体系。为了验证该编码体系的有效性,研究以此为分析框架,使用NVIVO和SPSS软件,对相关案例进行内容分析和统计分析。经初步证实发现,该编码体系能全面分析在线协作交互效果,尤其是情绪交互成效,且可操作性强;情绪交互与认知交互、社会交互和教学交互之间相互联系与支持,但认知交互发展不均衡;情绪交互可以有效维持和调节认知交互过程,但缺乏促进高层次认知交互的活动。鉴于此,研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促进认知交互深度和协作学习成效。  相似文献   

7.
写真投影法是指利用写真将研究对象的意图导出的方法。写真投影法衍生于视觉人类学,其本质特征是一种建立在投射技术和视觉研究基础之上的质性研究方法。写真投影法的程序设计有研究者摄影、参与者摄影两种形式,其突出优势是在研究中能引出参与者内隐的观念,促进参与者进行反思性学习,同时促进研究者和参与者在研究项目中的合作。回顾写真投影法的产生、发展,分析其应用,对推动我国教师观念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心理学家Hans J.Eysenck提出人格结构的精神质维度,并认为精神质和创造力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激发心理学研究者浓厚的兴趣。不同的研究者采用Eysenck的精神质量表或其修订版,分别从创造力的认知加工过程、创造性成就等取向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验证性研究,并采用过度包括、潜在抑制与扩散的自上而下的信息加工方式,以及皮质唤醒水平、多巴胺的分泌等对精神质和创造力的认知与生理机制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从活动理论和社会性技能的视角,构建有关在线学习中社会交互的最新知识。研究基于活动理论和社会性技能的一个联合框架,对在线学习的参与者进行了一系列的连续性过程性访谈和总结性访谈,并利用内容分析方法对访谈文本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课程设计和任务要求与学生的个人经历和非课程需求相互作用,形成了课程活动的方式和动机;在线学习的社会本质对于获取帮助、建立动机有着重要意义,并部分程度上是由学生可获得的工具建构的;对社会信息的意识影响了学习行为;任务的可视化促进了社会学习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通过跟踪分析三位基层英语教师2006-2011六年间在某教育网络论坛参与在线专题研讨的发帖,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和文本内容分析的分析的方法,探讨了草根英语教师在网络论坛中的交往模式及参与在线讨论对其专业成长的影响。本文首先运用社会网络互动分析的方法,通过调查三位草根教师在网络学习社区中的对话协作和互动特点,发现参与者在线交流初始阶段倾向于依赖于垂直的网络关系,与核心人物互动交流;随着交流的深入,他们更多地建立了横向的伙伴关系。同时,研究者进行网络文本内容分析,发现这些教师在网络研讨的早期阶段,更多地发布具有生成和阐释编码意义类的帖子;而在网络研讨后期阶段,他们则更多地发布具有整合和决议编码意义类的帖子。基于这些研究发现,本文尝试提出了在线教师专业发展模型。文章认为,草根教师在网络研讨共同体中,通过显性和隐形知识转化,知识内化和外化持续互动的螺旋循环的发展过程中,草根教师们积极参与意义协商和知识构建,促进他们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1.
信息时代海量增长的文本资料成为质性研究者开展研究的数据宝藏,但未得到充分研究,其原因在于针对海量中文文本数据的有效分析方法尚待突破。文章率先在质性研究范式中使用了以结构主题模型(STM)为代表的人机协同方法,对某大学在线教学效果评估的课堂观察记录数据展开文本挖掘。以教学评估研究数据分析为例,完整呈现了在教育质性研究中应用STM进行数据挖掘的四个步骤,并分析了其在挖掘海量中文文本资料方面的独特优势。研究表明,跨学科研究方法的尝试有助于解决教育学科甚至人文社科领域内海量中文文本在质性分析上的固有难题。  相似文献   

12.
1质性研究方法的界定 教育科学中的质性研究方法是指研究者以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索,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相似文献   

13.
魏戈 《教育学报》2023,(2):16-28
致力于变革的形成性介入方法尝试超越教育研究中理论与实践的二分。源于苏俄文化历史学派的传统,以文化—历史活动理论和拓展性学习理论作为学理基础,形成性介入的实践策略体现为变革实验室中的九个介入元素和六个介入环节。以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发展项目为例,形成性介入的方法引导研究者与实践者在介入过程中共同讨论、检验、实施与反思,在研究者与实践者协同的拓展性学习活动中,重构了大学青年教师对教学的认识并开发了提高教学效能的有效工具。形成性介入之于教育研究的方法论意义在于,从数据到行动、从经验到理论、从个体到集体的转型,进而通过实践的改变、概念的形成以及参与者主体性的创生,直指理论性抽象的变革潜力,成为教育研究的一种范式创新。  相似文献   

14.
根据“停课不停学”要求,职业院校纷纷开展春季学期在线教学。为探究职业院校教师培训的现状、特征及对策,文章采用质性研究的扎根理论取向的研究方法,对28所职业院校的在线教学调整方案或在线教学质量报告与相关新闻报道等进行了编码分析,从方案与规划、内容与形式、支持与保障、效果与评价四个维度对职教教师培训现状及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疫情期间职业院校出台的方案多属于临时性、应急性文件,培训的层次较为初级,欠缺系统的方案与规划;培训内容覆盖面广,偏重在线教学技术;院校鼓励全员参与培训并对线上教学能力薄弱的教师进行重点帮扶;以校内常设培训部门为工作主体、非常设工作组为主导,与校外教育类科技公司深度合作,积极赋能教师自我培训;培训效果以学分认证及在线课程开设为主。研究者根据疫情期间教师线上培训的特征,尝试建立职教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的策略模型,希望为日后职业院校教师培训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研究如何实现有效的跨文化协作,比较中英两国如何理解和组织在线学习。研究者依据现象解释学设计研究方法,对比和反思了参加跨文化合作开发在线学习课程的经历和体验,讨论了这一基于项目的协作交流如何促进了对在线学习的理解。最后,本文总结了一些可供开展后续相关探索活动的尝试性结论。  相似文献   

16.
在线交互作为辅导教师重要的教学支持服务,其质量直接关系着远程培训的成效。然而,以往实践中普遍采用的质量分析方法要么依赖笼统的满意度测评,要么采用事后随机抽样分析,要么仅以粗糙的统计数据替代,很难对辅导教师在线交互质量进行全过程与常态化的有效诊断与及时干预。为改进研究不足,应充分发掘学习者感知方面的评价价值,借鉴扎根理论方法建构了在线交互质量的"五要素"分析框架,基于大数据的分析思路设计与研发面向学习者感知的质量分析规则。为保证该质量分析框架与分析规则的有效性,并将其以工具形式嵌入远程培训平台,通过对比实验和问卷调查法开展了相关的分析与验证工作。研究表明:在线交互质量分析框架不仅有利于提高在线辅导教师参与在线讨论活动的积极性和关注度,而且对他们的在线讨论行为及质量也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饱和业已成为判断质性研究质量、说明样本量合理性的重要标准。本文系统梳理了三类饱和概念——理论饱和、主题饱和与数据饱和,指出研究者要考虑自身的整体研究设计以决定采信何种概念。此外,还介绍了三种记录和判断饱和的方法,它们分别是结构性编码本、饱和表以及概念深度量表。其中,结构性编码本较为适合采信演绎主题饱和与数据饱和概念的研究;饱和表主要有主题饱和表和编码饱和表两类,较为适合采信既定主题饱和模式、特别强调既定主题能够得到数据有效支撑的研究;概念深度量表尤为适合采信理论饱和模式的研究。本文指出,"度"的概念较好地把握了饱和的本质特征;质量(充分)而非数量(多少)是饱和的关键;饱和本身应当是具体的方法论实践,重视饱和,并对取得饱和的过程进行清晰陈述,有助于提升质性研究的规范性、透明度、质量和认可度。  相似文献   

18.
目前学界对在线问诊服务已展开多方面的研究,但在线问诊服务使用意愿的研究并不丰富,尤其是商业平台在线问诊服务使用意愿的研究。为探究商业平台在线问诊服务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采用半结构化访谈的方式对22位受访者进行深度访谈,并运用扎根理论对原始访谈资料进行分析。通过对访谈资料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式编码和选择性编码,得到了平台因素、个人特征、医生因素、患者感知四个主要影响维度,并基于SR和SOR理论构建了理论模型。最后从平台、医生和患者的角度就提高在线问诊服务使用意愿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线学习质量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交互影响着在线学习质量的观点逐步为研究者所接受。本文从微观层面呈现不同的在线学习交互分析模型,这些模型主要是从评判性思维、知识构建、社会交互等几个方面分析交互质量。本文以分析模型为研究对象,从理论基础、分析维度、分析单元、效度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对研究者有所借鉴。研究者可根据自身的研究选择分析模型,但是在应用分析模型时,应注意分析单位的颗粒度及模型的信度。  相似文献   

20.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在线学习已成为大学生开展思政课程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而有关思政课在线学习的研究主题也成了研究者们关注的热点。文章在对53篇与高校思政课学生在线学习相关的文献进行质性分析的基础上,将高校思政课学生在线学习行为分为操作行为、认知行为、协作行为、问题解决行为和互动行为五个大类,进而构建了高校思政课学生在线学习行为分类框架。对每一种在线学习行为的内涵和特征进行了阐释和分析,并针对当前高校思政课学生在线学习行为中的不足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