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学术界关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内涵界定一直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很容易造成概念的混淆,要想搞清楚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涵,我们必须把它与生态主义、生态社会主义放在一起来考察。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对我国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现状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涵括内容作出分析和论述的基础上,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我国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的启示进行了研究,以期推动我国生态文明社会建设,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3.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基础上产生的批判西方生态文明理论的思想体系。戴维·佩珀作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其生态学理论批判吸收了之前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形成了独特的理论视角。研究其生态学思想对当今中国生态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启示。中国生态建设应当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基本原则,大力推进中国环境治理的步伐,有效促进生态环境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是新时期我党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思想的新概括、对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思想的新延伸、以及对马克思主义历史价值观的新继承。  相似文献   

5.
生态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直接地是自然的存在物;人通过劳动实现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进而满足生存繁衍的需求;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破坏了人与自然间的物质代谢,成为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本源。这些思想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与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目前我国的现实出发,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加强环保和节约宣传,树立生态文明观念;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生态文明的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实际相结合的过程。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探索社会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创新,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么发展的重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本文采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的视角来研究和学习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而生态文明则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建设生态文明,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它应该成为地方政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为此,必须立足于实际,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从推进经济生态化、政治生态化、文化生态化和社会生态化等方面,共同创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四位一体的文明体系。  相似文献   

9.
约翰·贝拉米·福斯特是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以其对“马克思的生态学”思想的历史性研究,以及对马克思的“物质变换断裂”理论所具有的生态学内涵的深刻剖析而为国内外学界所关注。近年来,对其思想的研究呈上升趋势,其理论中所舍的“资本主义生态批判”、“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建构”,以及“生态危机的政治解决路径”等维度受到了较广泛的研究。通过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的梳理,对一些不足与遗缺进行了说明与评介。  相似文献   

10.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它内在统一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就要以系统工程思路抓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道德建设,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1.
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方式,它既是一种精神体系,又是一种社会功能体系,给人的行为提供价值标准。如果一个社会文化薄弱,文化应有的功能就会残缺。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在进行现代化建设时,能否完成一种精神上的优养和文化上的更新,已成为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最终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展现中华文明,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追溯科学发展现的思想渊源时,不能忽略中国文化传统的影响.科学发展现的以人为本在中国文化传统上的源头是民本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可以追溯到天人合一思想.科学发展观建立在中国五千年历史及其文化传统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3.
发展是当代中国、也是当今世界的主题。面对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新一届中央政府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本文认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思想是以人为本;基本内容是实现人与社会、人与人和人与自然的全面协调发展;现实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在新时期提出的一个全新的发展观,即: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人本管理即:确立人在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继而围绕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去展开的一切管理活动。二者都确立了以人为核心,积极的倡导人的价值、人的自我实现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目标。但同时,科学发展观又站在哲学的高度为人本管理注入了科学发展、协调全面、持续发展等新元素,对学校的人本管理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使学校的人本管理的内涵更加丰富、科学。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阶段区域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东中西部发展的差距显著,长此以往将不利于整个国民经济和谐发展。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应对新世纪新阶段的要求,提出科学发展观理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应贯彻科学发展观理论,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当下,科学发展观为人类判定社会是否进步提供了重要理论标尺。在全球化背景下,科学发展观不仅是全球一体化发展趋势的重要标尺,而且是地球村建设的重要标尺,为构建和谐世界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同时,科学发展观也为人类规划未来社会提供了重要理论标尺。  相似文献   

17.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的"龙头",要在城市定位的基础上把握和体现科学发展观,从以人为本的角度认识和理解科学发展现的精神实质,分析我国规划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以人为本的观念指导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城市规划的指导思想,按照"五个统筹"的实质与内涵作为实现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贯穿于城市规划的整个过程和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有关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大争论,其高潮是围绕周扬讲话所展开的争论以及胡乔木批判文章的发表,其核心是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关系问题。文章在理清周扬和胡乔木在这个问题上的各自观点及分歧后,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包含人道主义,这就是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19.
以科学发展观的视角探析了武术运动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以期为决策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了“人才强校、师资先行;产学结合、教研并重;面向学生,服务学生”的办学模式和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的原则,促使产学研各项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