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综观莎士比亚的全部悲剧 ,论情节之简单、剧情发展之紧凑、悲剧效果之明显 ,非《奥塞罗》莫属。剧中人物刻画清晰 ,对比强烈 ,扣人心弦。主人翁性格各异 ,而他们的言语则更能体现人物的个性化。  相似文献   

2.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创作的四大悲剧之一,也是世界经典的不朽之作。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精心塑造的人文主义者形象。莎翁悲剧的主人公都是出类拔萃的非凡人物,但他们与常人一样,具有性格上的弱点和行为上的过失,他们的性格就是命运。文章从哈姆雷特对母亲、对恋人、对朋友的态度作为切入点,分析了他善良与邪恶共存的双重性格。  相似文献   

3.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一位伟大的剧作家,他的作品在世界文学发展史上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莎士比亚不仅创作出一部部优秀的喜剧,还创作了许多经典的悲剧作品,尤其以四大悲剧最为著名。莎士比亚的悲剧不仅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的方方面面,还通过人物命运的叙写向我们揭示了人性,具有强烈的人文主义色彩。本文通过对莎士比亚悲剧作品中主人公的性格和行为的分析来总结出人性的相关特征,并由此探讨莎士比亚在悲剧创作中宣扬人文主义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著名的戏剧家,从他的作品可以透视英国当时人文中义精神。戏剧里的语言、形象以及性格、人物人文主义精神都能反映出文艺复兴时的英国文学方方面面,从中我们也能了解英语文学中莎士比亚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5.
奥瑟罗作为新兴资产阶级人文主义者代表,有其理想品格,他满怀对人的希望和自信,而这种自信过份膨胀,便成了自傲。这种性格缺陷是悲剧产生的主导因素,伊阿古的作恶则是催化悲剧的第二位因素。英雄人物的自傲性格导致悲剧,不仅符合亚里斯多德关于悲剧的理论,更反映出莎士比亚对人文主义的审度与反思。  相似文献   

6.
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一直都在讨论哈姆雷特的复仇之路为何坎坷,文中哈姆雷特性格极为复杂,很难用一种理论解释他的性格。哈姆雷特对身边人,对自己母亲的态度都是复杂的。哈姆雷特性格中消极的一面,并不影响读者对哈姆雷特的喜欢,还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的复杂性。本文从两方面解释《哈姆雷特》的复杂性。一是了解莎士比亚戏剧的复杂性,二是哈姆雷特性格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7.
对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的性格以及契诃夫的《小公务员之死》中小公务员的性格分析。可以看出莎、契悲喜剧创作特点的区别 :莎士比亚把喜剧场面和悲剧场面结合在一起 ,而契诃夫是把喜剧性和悲剧性结合在同一个场面里  相似文献   

8.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笔下最著名的悲剧人物之一,其复仇过程中表现出的延宕一直都是最具争议的话题,文章将哈姆雷特的性格作为导致其行为延宕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揭示哈姆雷特理想化的内心世界与黑暗的现实世界之间的冲突,从而表现出莎士比亚在揭示人的本性和面对生死抉择时人内心的细微感受方面的高超手法。  相似文献   

9.
莎士比亚悲剧《雅典的泰门》中,泰门以其"他人即是天堂"、"他人即是地狱"的极端性格为读者提供了一个鲜明的非善即恶,非此即彼的理想主义者的模式;但剧作的意义绝不仅止于此,泰门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诗人(艺术家)的模式,他们处在人类的边缘,清醒地注视着人性的善与恶,通过自己某种方式的决绝的献祭与牺牲来敦促人性的忏悔,以期人性向着善与美有些许的前进;泰门的模式也即莎士比亚的模式,莎士比亚的创作由歌颂性喜剧到悲剧,一定程度上即反映出他对人性认识的深化,但莎士比亚高于泰门的地方在于一种"即使身处地狱仍然仰望天堂"的诗性精神,这种诗性精神隐含在他的传奇剧创作中。  相似文献   

10.
莎士比亚戏剧对曹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读者在解读他们的剧作时可以发现诸多暗合之处,二人的戏剧表现出如下共同特征:男性主人公性格的懦弱犹疑,在潜意识层面都流露出强烈的"俄狄浦斯情结";情节安排上"复仇"主题的渗透;超自然的意象设置。这种借鉴与摹仿是曹禺出于重建中国民族精神,唤醒国人自我独立意识需要的必然之举。  相似文献   

11.
一个好行为会养成好习惯,一个好习惯会养成好性格,一个好性格会成就你的优秀人生……细节决定成败——关注细节,让人生的起点更优秀!小贴士莎士比亚曾说过:知错就改,永远是不嫌迟的。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  相似文献   

12.
歌德有篇关于莎士比亚的评论文章,其名为“说不尽的莎士比亚”。有说不尽的莎士比亚,就会有道不完的哈姆雷特。这是由于,在莎士比亚一生创作的三十七部诗剧中,“四大悲剧”占有了特殊重要的地位,而其中的《哈姆莱特》则是其最有代表意义的作品,最为集中地体现了他的思想特点和艺术成就;而且,悲剧主人公哈姆莱特这一典型人物被赋于的丰富复杂深刻的性格内涵,也的确给后人创造了不尽挖掘的条件。自从莎氏的《哈姆莱特》问世后,关于它的评论文章浩如烟海,有人统计,平均每十二天就有一部关于该剧的论著问世;其中对主人公性格的论述更  相似文献   

13.
对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的性格以及契诃夫的《小公务员之死》中小公务员的性格分析。可以看出莎、契悲喜剧创作特点的区别:莎士比亚把喜剧场面和悲剧场面结合在一起.而契诃夫是把喜剧性和悲剧性结合在同一个场面里。  相似文献   

14.
福斯塔夫是莎士比亚笔下最著名的喜剧人物之一。他身上所体现出的矛盾性格一直以来都是莎剧研究中令人兴趣盎然的话题。本文从作者角度出发,对福斯塔夫形象进行了探讨,认为,福斯塔夫这一形象得以不朽的深层原因在于,他身上所蕴涵的思想反省意义和莎士比亚的心灵是和谐一致的.他是莎士比亚用来表达其内心隐秘情感的一个手段,拥有独特的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15.
季雪冰 《现代语文》2009,(9):141-143
前人分析《牡丹亭》、《哈姆雷特》,多着眼于纯粹的艺术形象。本文试图在更广阔的文化史视野中对比、分析、解读汤显祖笔下的杜丽娘和莎士比亚悲剧中的哈姆雷特,聚焦并解析他们所表现出的反常举动和经典气质,并尝试揭示其背后蕴含的审美差异与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16.
从欧洲戏剧发展史的意义上说,文艺复兴戏剧是继古希腊戏剧之后的又一高峰.莎士比亚是这一高峰的杰出代表.古希腊戏剧是以人的命运为主体的命运悲剧,反映了人同命运的抗争;莎士比亚的悲剧则是以人的个性力量为主体的性格悲剧,反映了个人同社会的冲突.从命运悲剧发展到性格悲剧,艺术地展现了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人自身发展的历史.探讨莎士比亚的性格悲剧,无疑有助于我们对人自身本质力量的认识和对这种本质力量的丰富性的了解,有助于我们在现实中正视自我,把握自我,完成自我;或成为我们自我意识的一面镜子,成为我们正在创造生活中的一个审美判断.莎士比亚的性格悲剧主要是指著名的四大  相似文献   

17.
《奥瑟罗》与《伪君子》两部作品有极大的差异性 ,但两剧中主要人物思想、行为、性格方面又有许多相似之处 ,形成一定对应关系。从中可以分析和理会莎士比亚与莫里哀作品的内涵 ,认识他们的思想特征、创作旨意、艺术风格及其发展变化的流程。  相似文献   

18.
莎士比亚作品充满魅力,而记述莎士比亚生平事实的资料非常有限.莎士比亚是如何成为莎士比亚的问题一直吸引着传记家和学者去探索.格林布拉特的<俗世威尔:莎士比亚是如何成为莎士比亚的>以莎士比亚所处的历史文化和政治环境为背景,通过作品与作品,作品与历史事件、传主个人事实和逸闻,作品与历史背景、人们的精神风貌和风俗习惯等的互文解释,记述和解释了莎士比亚的生平和性格.这一互文性的解释策略达到了解释的目的,是对传记文学写作方法的探索和补充.  相似文献   

19.
《哈姆莱特》是一出社会悲剧,也是莎士比亚的戏剧代表作,它成功地刻画了鬼魂的艺术形象。鬼魂虽不是剧本的主角,但它不仅增强了戏剧的悲剧性,同时也推动了戏剧情节的发展、促进了悲剧人物哈姆莱特性格  相似文献   

20.
指出人文思想是莎士比亚人物评论的基础,通过阐析《威尼斯商人》中的人物安东尼奥与夏洛克的性格及个性特征,指出永远同情受迫害者是莎士比亚人物评论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