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歌曲的创作思维框架,是建构在词曲作者对歌曲创作的认识基础之上的,多种不同的创作思维,构成音乐语言的多种风格及表现形态。中国当代歌曲的创作正处于一个异彩纷呈期。政治上的通达和经济上的繁荣必然为歌曲创作思维提供多向多重的框架结构。中国传统的创作思维框架已被冲破,西洋的创作思维框架被部分地拆用,一个“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兼容并蓄的创作局面渐已构成。一批格调高雅清新、大陆式的通俗歌曲已流传全国,如:《在希望的田野上》、《祝酒歌》、《采蘑菇的小姑娘》、《让世界充满爱》等;同时,一批颂歌性的艺术歌曲也应运而生,如:《我爱你中国》、《慈祥的母亲》、《长江之歌》、《多情的土地》等;再有一批用当代新技法(如:无调性、反向卡农)创作的歌曲,如:《黄昏》、《声声慢》、《牵牛花》、《涉江采芙蓉》等。当然,在  相似文献   

2.
3.
辛弃疾一生创作了77首送别词,这些词意蕴丰富、技巧独特,极具艺术张力。在他的这些词里,我们既能品味到普通送别词的伤离意绪,又能发现蕴含于其中的勉励相期;既能看到稼轩政治情绪的外化反映,又能捕捉到南宋特定的时代精神。此外,多种艺术手法连用的创作技巧是稼轩送别词的最大特色。  相似文献   

4.
在美术作品创作中,应扬弃传统的美术创造模式,充分发挥富有哲理和激情、符合时代特征的、具有审美情趣的美术作品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一方面主要以诗歌创作和小说制作为视野,剖析了学创作中的“心理距离”的运作机制,认为创作主体与现实主体、创作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心理距离对诗歌制作的情感和想象具有一定的内在调节作用,对小说制作的整体风格、叙事结构和语言风貌具有一定的潜在制约作用;另一方面又以“心理距离”为视角,观照中国当代诗歌小说创作史,揭示了当代诗歌创作主体对心理距离把握上的前后不同的特征,揭示了当代小说创作中的心理距离由小到大的嬗变轨迹。  相似文献   

6.
由当下文学界的一个现实问题着手谈作家创作个性与风格,首先从个性与创作个性的概念谈起,论述二者的联系与区别,以及它们对风格的决定作用;其次讨论风格的定义及其与创作个性的关系;最后得出结论:作家创作个性与风格密不可分,并联系当下文学界的实际谈谈探讨这一问题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8.
别林斯基关于创作个性的见解丰富而精深。其中最主要的是:一、强调个性与客观的社会现实生活乃至人类精神的辩证关系;二、将创作个性视为由思想、才能和独创性构成的互为依存的结构体,思想深度是能够体现创作个性的基本要素。别林斯基关于创作个性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的论述,对世纪之交中国文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艺术家的创造意识是在一种全新的情感、全新的艺术形象和意境中得以体现的,然而艺术创作的完成,最终得借助其具体的创作方法诉诸于视觉的艺术风格和艺术语言来实现,并因而形成创作个性。创造意识与创作个性密不可分,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国舞剧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作为舞蹈艺术呈现和表达的一种主要方式进入大众的视野,随之而来的当代中国舞剧的生产方式由单一的专业艺术院团生产转向多元化生产,舞剧的创作模式在不断探索中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11.
作为深层的美的人格比作为表层的外表美更重要。大学生与其刻意追求其外在美的修饰,不如在塑造美的人格上下功夫。新时代大学生所要求的美的人格的内容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其基本内容包括诚实正直、自尊自强、开拓进取、谦虚谨慎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作为文学创作的重要心理机制,灵感一直是古今中外文论家普遍关注的热点和重点问题。就表现形态来说,灵感突如其来而又转瞬即逝,并具体表现为一种着魔和疯狂。就基本特点来说,灵感是瞬间出现与长期积累的统一、先天资禀与后天陶养的统一、现实性与超现实性的统一。作家的创作构思和语言表达都离不开灵感;灵感孕育着作家的独创性;能够使文学作品富有灵性和生气。灵感是作家孜孜以求的一种最佳创作状态和创作境界,也是作家创作才情才华的集中展现。  相似文献   

13.
鲁迅的文学作品、文学观念、文学精神直接影响着当代作家。具体表现在其作品直接为当代作家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养分;培养了当代作家的文学兴趣,牵引他们在创作上进行多方的尝试,丰富着当代文坛的创作格局;影响着当代文坛上重要的文学流派中的一些重要作家和作品;影响着当代众多作家的文学观。  相似文献   

14.
周炼霞的丰富性在于,她是生活在上海的古典绘画女性,同时从事文学创作。在20世纪40年代耀眼的女作家群体中,不及张爱玲、苏青以及施济美、潘柳黛等为今人关注,但她在当时市民刊物上很受重视,反映了市民的文化需求,从中可以看到20世纪40年代海派文化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15.
中国当代文学创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当代传媒技术的快速进步,逐渐由单一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兹从多元化社会价值观念和网络发展对当代文学创作的影响,探讨当代文学为适应多元化的社会发展应做出的改进。  相似文献   

16.
唐寅狂放不羁,恃才傲物,其狂放人格的形成有其先天因素也有其后天因素。他的文学创作重情尚真,大胆表露自己的真实性情,不拘一格,不避俚俗,这与他狂放的人格是有一定联系的。  相似文献   

17.
试论教师完美人格的塑造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塑造教师完美人格是现代社会和教师个人发展的需要 ,而主体性的形成是塑造教师完美人格的前提 ,创设适宜的环境是其基础 ,加强教师个人修养是其保证  相似文献   

18.
苏轼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人政治”的时代,这个时代造就了苏轼的特殊人格,即他对现实的超越与执的生活态度,不做“散人”,也不做“拘人”,对于“兼济”和“独善”两种人生方式,却不从主观上要求外在社会准则的认同,而是建立在心理主义基础上,成为丰富自我、发展自我的两种手段。这种审美人生给苏轼的学创作带来了重大影响,本即分析探寻这种审美人生与学创作深刻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9.
"三曹"是建安时期的重要作家,与七子互相辉映,彪炳文坛。曹氏父子创作了大量乐府诗,并且注重抒发内心的真实情感,这反映了长期以来在经学束缚下文人思想的大解放。曹氏父子的身份地位和皇室生活的经历对他们文学思想之形成有重要作用。父子三人均爱好乐府诗,并且创作了大量的乐府诗歌。曹操反对虚而不实的"浮华"风气,在创作过程中尚通脱、尚实、务尽。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其与文学创作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人工智能之写作究竟能达到何等高度、是否可替代人类的文学创作,是亟需中国文学研究者认真思考的一个课题。从文学传统、文学本体以及文学所表达人心隐微曲折的心理活动等方面来看,人工智能尚不能置换人的主体意识,故而人工智能之创作有其不可跨越的铁门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