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9 毫秒
1.
低分子肝素在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如急性脑梗死、急性冠脉综合征及老年冠心病中均有较好疗效。1 作用特点[1]低分子肝素是由标准肝素经化学或酶学方法解聚而成 ,相对分子量为 4 5 0 0 ,其抗Xa因子活性高 ,而抗凝血酶活性低 ,有促进纤溶作用 ,增强血管内皮细胞的抗血栓作用。其药代动力学特点为抗Xa因子活性的半衰期长 ,皮下注射生物利用度高。低分子肝素抗血栓主要是通过 :⑴抑制各种凝血因子活性。⑵与血管壁相互作用。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是低分子肝素的贮存所 ,低分子肝素与血管内膜结合 ,促进内源性氨基多糖释放 ,后者有抗血栓作用。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肾病综合征患者凝血酶活性、纤维蛋白原的影响.方法:配对及肝素治疗对照研究.受试者均接受血常规、尿常规、24h尿蛋白定量、血浆肝功能、血脂、肾功能、凝血酶活性、纤维蛋白原浓度测定.结果:口服通心络胶囊可改善高凝状态,抑制凝血酶活性,降低纤维蛋白原浓度.结论:对于肾病综合征患者在有效控制蛋白尿的同时,加服通心络胶囊可有效抗凝,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出现.  相似文献   

3.
静脉窦血栓与硬脑膜动静脉瘘在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上相似,易混淆诊断,但二者治疗方案不同,区别二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详细分析了一例类似静脉窦血栓的硬脑膜动静脉瘘病例的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及诊断和治疗(开颅硬脑膜动静脉瘘栓塞术),并结合文献回顾,总结二者诊治差别。在发病机制方面硬脑膜动静脉瘘与静脉窦血栓之间可能互为因果作用,容易造成二者混淆。基于非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诊断为"脑静脉窦血栓"的病例,应进一步完善全脑动脉造影检查明确是否存在硬脑膜动静脉瘘,特别是在颅脑磁敏感成像上提示存在静脉窦高信号影时更应该警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低剂量拜阿司匹灵、低剂量氯吡格雷、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联合应用预防冠状动脉药物支架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效果。方法:选自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择期362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病人。术前拜阿司匹林300mg、氯吡格雷225mg口服,术中动脉应用普通肝素1mg/kg,术后给低分子肝素1mg/kg.Q12h皮下注射联合用药。结果:所有病人未发生急性及亚急性血栓形成,无严重出血并发症。结论:低剂量拜阿司匹灵、低剂量氯吡格雷口服,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预防冠状动脉支架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姓娠期是一种特殊的生理过程,临床上多见出血性或血栓性疾病,对姓娠期血栓性疾病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可有效降低死亡率。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非常重要。在妊娠期血栓性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中,护理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对于很多百姓来说,血栓栓塞性疾病这个听起来专业性挺强的名称,似乎与他们的生活无关.但是,如果说到心肌梗死和脑梗塞,恐怕就没有人会说不知道了.每年,我国以血栓栓塞为主要原因的脑卒中和心肌梗死所导致的死亡人数为260万,平均每12秒就要死亡一人.如果在街头见到一个截肢的人,不少人会认为这是因为骨癌所致.其实,专业医生介绍,这多半是下肢血管栓塞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脑血栓形成、梗塞、闭塞性动脉硬化等类疾病大多由于动脉硬化,血管内壁粗糙、狭窄形成血栓或栓塞造成阻塞,相应组织缺血缺氧,营养障碍,发生一系列疾病。 本文自1986年至今,以蝮蛇抗栓酶溶栓,配以活血化瘀扩张血管,加强营养,治疗此类疾病12例,均获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几年前,有一个朋友来医院找我,说腿部肿胀,很不舒服。看完后,多年的临床告诉我,他很可能是静脉血栓栓塞症。后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他确实患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经过一段时间的抗凝和溶栓等规范治疗,血栓溶解,血管再通,病情得到缓解。而他的一位邻居,也患了同样疾病,但一直当作风湿性疾病治疗,他的静脉血栓栓塞症没有得到及时诊治,导致严重的肺栓塞,丢了性命,实在令人唏嘘。  相似文献   

9.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深静脉系统不正常地凝结,好发于下肢,如果不能早期治疗,都将后遗功能不全而处于不同程度的残废状态,且引起严重并发症,特别是肺动脉栓塞,文献报导,肺动脉栓塞发生率3%~6%,死亡率4.9%。我院自1992~1996年收治24例原发性髂一股静脉血栓形成病人,经过抗凝,祛聚治疗,均获缓解,现将治疗和护理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脑梗死和治疗方法很多 ,其中溶栓疗法日益受到普遍重视。我现在将尿激酶治疗心脑梗死的疗效总结如下。1 尿激酶的药理与临床应用1.1 尿激酶的药理作用 尿激酶 (UA)由人肾细胞全合成 ,自尿中分离而得 ,无抗原性。使纤溶酶原从Arg5 6 0 -Val5 6 1处断裂成纤溶酶[1] 而促进纤溶 ,溶解血栓。1.2 尿激酶的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急性心肌梗死、肺栓塞、脑血管栓塞、周围动脉或静脉栓塞、视网膜动静脉栓塞等[1] 。2 尿激酶在心脑梗死中的应用2 .1 尿激酶在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中的应用 不稳定性心绞痛 (UA)是介于慢性稳定性心绞痛 (SA…  相似文献   

11.
因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的广泛使用 ,对于那些血管内治疗效果不好或栓塞治疗后出现合并症的患者 ,外科治疗仍是一种可靠的方法。现将治疗指征、手术治疗方法等相关因素综述如下。1 治疗指征1.1 血管内治疗未获成功的患者 (弹簧圈或球囊不能放到动脉瘤内 )。1.2 动脉瘤部分治愈、残余颈部再生长。1.3 大或巨大动脉瘤栓塞后加重的占位效应 (尤其在前循环对视路产生的压迫 )。1.4 已栓塞动脉瘤弹簧圈的占位效应 (动脉瘤的严密填塞 ,结合瘤内血栓形成可对供血动脉产生占位效应 )。1.5 弹簧圈突出到供血动脉或弹簧圈移位到供血动脉 (导致该动…  相似文献   

12.
避孕药对某些妇女有增加血栓的风险李易译余敏校荷兰一组医生发现,携带一种特殊遗传突变的妇女服用避孕药是在冒极大的血栓风险。约1/25的人口携带使血液很可能栓塞的这种突变。这类人患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是普通人的约8倍。深静脉血栓形成这种潜在的致命疾病通常...  相似文献   

13.
低分子肝素是从标准肝素中分离出来的分子量较小的片段 ,具有抗凝作用低、抗血栓作用强及出血发生率低的特点 ,因此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脑梗死等疾病中越来越受到重视。1 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中间状态 ,主要病理变化是冠状动脉内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冠状动脉狭窄。患者有典型的心绞痛症状 ,经一般抗心肌缺血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临床资料显示 ,在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基础上 ,加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可减少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和硝酸甘油用量 ,缩短心绞痛…  相似文献   

14.
传闻2 1海普瑞子公司天道医药低分子肝素制剂通过了FDA审批. 求证:记者致电海普瑞,其证券部工作人员表示不属实. 近日,有报道称海普瑞(002399)子公司天道医药的低分子肝素制剂项目获得美国FDA的审批,并称该信息来源自天道药业微信公众号.如此振奋人心的消息,再次勾起投资者关注的眼光.然而,从IPO上市承诺开始,这个愿望一直都没能实现,海普瑞证券部员工再次否认了该事件.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溶栓治疗在临床上的应用愈来愈广,主要用于急性心肌梗塞(AMI),其次是脑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形成等。目前应用较多的是第一代溶栓药尿激酶(UK),链激酶(SK)。第二代溶栓药有组织血浆蛋白原激活物(t-PA)和分高血浆蛋白原链激酶激活复合物(APSAC)1治疗目的溶栓治疗是应用溶栓药物溶解已形成的血栓并使其血管再通的一种疗法,药物溶解血栓的效果与血栓新鲜的程度有密切关系。所以,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及早应用溶栓治疗可以使闭塞早期的冠状动脉再通,从而达到血液的再灌注,挽救缺血的心肌,改善心脏功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丹参注射液及复方丹参注射液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近年来广大医药工作者对丹参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该药具有一些新的用途,并在各种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一种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的之间的临床状态 ,主要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逐渐加重致斑块破裂、出血、血栓形成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腔内血栓形成发生率约为 80 % 90 % ,病情较重 ,预后较差 ,治疗不当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故抗凝、溶栓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日益受到重视。近年临床多次报道 ,肝素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中取得良好效果 ,有明显改善高凝状态及心肌缺血、提高心功能作用。下面从不同角度阐述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作用[1] 。1 肝素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2 ]动物实验和临床冠脉造影结果显…  相似文献   

18.
微气泡可以增强超声背向散射强度,用于疾病诊断,将药物与微气泡结合,制备成载药微气泡,通过在病灶部位超声释药,可以用于血栓和肿瘤的治疗,本文主要介绍载药微气泡联合超声在治疗血栓和恶性肿瘤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申报》是近代上海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第一份商业报纸,孤岛时期《申报》医药广告无论在广告内容还是在结构形式上都比以往其他时期的广告更具特色。本文从语言学三个平面理论出发,对其中的医药广告标题进行研究,揭示语法、语义与语用之间的内在关系,归纳医药广告标题句法的主要特点。分析发现孤岛时期《申报》医药广告句法上主要采用偏正结构和"话题+空格+说明"的结构形式,表达药品性能与功效,从而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相似文献   

20.
心健 《老年教育》2006,(6):55-55
冠心病的发病是血液与血管双重病变的结果。血液病变主要是高脂血症、高粘血症等使血液变得粘稠,容易在血管中积聚,同时血液中血小板的凝集作用容易使脂类物质粘附在血管壁上形成血栓,使冠状动脉血管变得挟窄,造成心肌供血不足或中断。血管的病变主要存在四个病理环节:一是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它是冠心病发生的始动因素,二是血管痉挛,高血压可以造成血管内皮损伤,内皮损伤可以加速脂类物质、血小板在血管壁的沉积形成血栓,同时内皮损伤可以造成血管痉挛;三是动脉粥样硬化;四是微小血管损伤。这些部可以造成心肌供血不足或中断,发生冠心病、心肌梗死或心肌供血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