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经过了第一个回合交锋后,王若水于1981年4月2日又撰写了《辩证法的命运——从列宁到斯大林再到毛泽东,并谈重评“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与“合二而一”之我见》一文发表在《社会科学战线》第3期上。顾名思义从文章的标题就可看出这是王若水对我国上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初期哲学战线上发生的关于“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和关于“合二而一”论的两次大论战发表他的观点和认识。  相似文献   

2.
在众多理论学术界就吴江的哲学观点进行评析、批判、反驳声中。1983年《安徽大学学报》第一期发表了江焕湖的《与吴江同志讨论辩证法问题》一文。这是一篇曾经引起国内外学术界备受关注的文章。该文针对吴江的《历史辩证法论集》和《认识论十讲》以及《确立两条战线斗争的思想》以及吴江1985年5月14日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的一首怀念刘少奇的诗《林海行》提出了批评。  相似文献   

3.
在应对王若水挑战的同时,通过国内新闻媒体、报刊杂志,杨献珍将他过去被康生、陈伯达封杀不许发表的有关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论战的文章和在狱中书写的申诉公之于世,并于1980年至1987年间,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先后出版发行了《为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而战斗——三次大论战的一方论文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了《我的哲学“罪案”》;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解说》;  相似文献   

4.
(上接本刊2005年第1期)艾思奇“两论”的发表不仅进一步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的这场学术上的论争,强化为政治问题,而且向世人宣示杨献珍就是他们锁定的攻击目标。1965年5月20日艾思奇在《人民日报)发表的《不容许用矛盾调和论和阶级调和论来偷换革命辩证法》一文.就是明白无误地把矛头指向杨献珍等人的标志。  相似文献   

5.
列宁1914年写下的《辩证法的要素》一文(以下简称《要素》),初步总结了研究黑格尔《逻辑学》一书中的辩证法思想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比较系统地展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多方面内容。《要素》篇幅短小,容量巨大。它对辩证法核心问题的论断,它的开放特征,无不  相似文献   

6.
这样,考茨基给自己安排了退路。他在1910年(后半年)就已倒退了(一半)(见《新时代》杂志1910年4—9月第28卷第2册《疲惫敌人的战略》一文),并……在反对潘湼庫克①时潦到了改良主义的泥潭(《新时代》杂志1912年4~9月第30卷第2册)。  相似文献   

7.
《辩证法在句子分析中的运用》(载《语文教学通讯》1994年第4期,以下称《运用》)一文,存在两个问题,现提出来与作者商榷。 一、文不切题 所谓运用辩证法,就意味着运用对立统一的规律去研究事物的矛盾,研究矛盾的种种方面。虽然文章题目赫然标明是“辩证法在句子分析中的运用”,而且分明地说“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哲学辩证观点进行句子分析”,但是,通观全文,却看不到这种运用,这种分析。 关于这种“运用”,作者主要讲了两点。第一点讲“树立起整体  相似文献   

8.
徐社荣《用怀疑的态度对待文本——兼评(曹刿论战)》一文认为:“许多历史文献急需重读,需要解读出新意来。”在这一观点指导下,提出《曹刿论战》的教学“可以定位到‘论’这个字上,定位到曹刿这个人身上来,定位到这个人的胆略、智慧和能耐上来”。  相似文献   

9.
费斯先生的《走向辩证法理论的新形态》一文①,我反复看了好几遍,感到此文提出了一些具有创见性的思想。在这方面,我与吴元木梁先生②有相似的看法。此外,我认为费斯先生关于经典辩证法是事物运动普遍规律的辩证法,作为“普遍联系的科学”的辩证法没有展开充分论述等...  相似文献   

10.
西方"马克思学"学者诺曼.莱文在2006年出版了专著《可悲的骗局:马克思反对恩格斯》,而《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年第5期译介的《马克思与黑格尔思想的连续性》一文,不过是这一著作思想的缩影。文中,精通历史学的莱文借鉴了马克思早期的通信内容,采用平直的历史叙事,通过筛选马克思思想理论所涉领域"方法"研究得出"早期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转变的分水岭应定位在1843年写作《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时期,在此之前无论在哪一领域马克思都没有走出黑格尔的理论视域,马克思和黑格尔都有着思想上的‘连续性’"结论。笔者认为莱文之所以得出此种结论,原因在于其恰恰忽视了辩证法的实践基础,没有摆脱黑格尔的思辨辩证法的唯心主义路线,进而无法上升到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性辩证法的理论高度。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哲学界对列宁的辩证法十六要素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和重视.《国内哲学动态》八二年第三期和《江淮论坛》八二年第四期分别发表了张奎良同志的文章《列宁的辩证法十六要素写作过程初探》和《关于辩证法十六要素的考证和评价问题》,对辩证法十六要素的写作过程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我在《关于辩证法十六要素的考证——与黄枬森同志商榷》(见《学习与探索》八二年第一期)一文中,曾同意黄枬森同志提出的十六要素三次写成说,但在如何理解列宁划分的“要素”、辩证法体系的雏形  相似文献   

12.
课内提升(一)填空。1.《曹刿论战》选自《__》,该书又名《__》,是我国第一部__体史书,相传为__(人名)所作。《曹》文首句“十年春”即点明时间,“齐师伐我”中点明“我”(作者)的国籍是__国,这场战争是齐鲁__之战。  相似文献   

13.
林树德同志在《华中师院学报》(哲社版)1984年第3期上发表《关于毕达哥拉斯哲学的性质问题》一文,认为这一哲学是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或是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都把这一问题的复杂性,简单化、片面化了”,他主张这一哲学“是萌芽的科学思维和朴素的唯物主义、辩证法因素同原始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倾向的一种奇特的结合。”对此,我持不同看法。首先,我认为,对一种哲学的评价是否简单化、片面化,与对其属于哪一基本派别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形式逻辑形而上学性》一文的观点作补充、商榷,认为形而上学是一种科学的认识方法,应知其弊才能发展向辩证法。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颠扑不破《学习〈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真理的追求》1995年第4期周光春文)文章对列宁的《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发表80多年来的世界历史进程作了分析综述,以1905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和1946年以来,作为两个时期,对国...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7年第4期上刊登了姜夕吉老师的《从“口占一绝”看崔莺莺的悲剧命运》一文。因近日执教《长亭送别》一课,重又阅读姜老师的文章.就“口占一绝”这首诗在文章中的运用。产生了与姜老师不同的看法。现具体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7.
《曹刿论战》一文很好地利用了衬托手法来突出中心。人物的思想性格都是通过正反衬托的手法表现出来的。教学中启发学生抓住这一要点,理解课文便能事半功倍。在齐国将要侵犯鲁国的时候,曹刿不顾“乡人”劝阻,坚持到宫廷去见鲁庄公,与庄公谋划战前的  相似文献   

18.
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是我国历史散文的名篇 ,其文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都有其独到之处。一、文短而意丰总观全文 ,仅有二百二十二字 ,它却精彩地叙述发生在公元前 684年齐鲁两国在长勺的一次战役。当时齐强大而鲁弱小 ,齐国借口鲁国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五个鲜明特色《闪烁着辩证法光辉的伟大著作》——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体会(《求是》,1994年第七期,沈高、刘义焕文)。文中指出《邓小平文选》的鲜明特色有:一、注意把握事物特点,根据矛盾的特殊性去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二、注意...  相似文献   

20.
在完成《德意志意识形态》后,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进一步完善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首次正面批判了黑格尔的概念辩证法,同时对过去的政治经济学,特别是蒲鲁东的形而上学政治经济学进行了批判。蒲鲁东政治经济学的实质是黑格尔概念辩证法在政治经济学中的抽象运用,是一种“庸俗辩证法”。马克思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原则实现了历史辩证法对蒲鲁东“庸俗辩证法”的批判与超越。基于此,对《哲学的贫困》中历史辩证法对“庸俗辩证法”的批判与超越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