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前儿童游戏行为与其认知、社会性和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以990名3~6岁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儿童社会偏好量表和学前游戏行为量表,考察学前儿童社会偏好对游戏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害羞和社交淡漠的学前儿童与他们的各游戏行为呈显著相关。害羞能够显著正向预测缄默行为、安静退缩行为、活跃退缩行为,显著负向预测社会游戏行为;社交淡漠能够显著正向预测缄默行为,显著负向预测安静退缩行为、社会游戏行为和追逐打闹游戏行为。为促进社会偏好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应该科学认识和干预害羞与社交淡漠的学前儿童,增加学前儿童的积极游戏行为、减少消极游戏行为,让儿童在自由、对话、创生、体验等具有游戏精神的活动中发展。  相似文献   

2.
张钡 《文教资料》2008,(8):156-157
文章根据学前儿童游戏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分析了游戏的特点,即游戏具有社会性、兴趣性、思维性、虚构性和创造性,指出游戏是学前儿童教育的主要方式,教育者要熟练掌握游戏活动的特点,以便有效地指导儿童进行游戏活动.  相似文献   

3.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生命的重要表现形式。鉴于游戏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目前关于学前儿童游戏的研究逐步增多,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综述,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
学前儿童焦虑状况的追踪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分别于2005年6月、2006年6月对346名4—5岁学前儿童的焦虑状况进行了追踪研究。结果显示:(1)一年之后,学前儿童的焦虑水平明显下降;(2)从两次测查的情况看,学前儿童最高水平的焦虑症状为躯体伤害恐惧,其次为分离焦虑,再次为社交恐惧和广泛性焦虑,最低水平的为强迫性神经症障碍;(3)5岁组儿童第一次测查的焦虑水平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孩的焦虑水平高于女孩,而5岁组儿童第二次测查的焦虑水平以及4岁组儿童第一次和第二次测查的焦虑水平都无显著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5.
学前儿童体感游戏凭借其健身性、情境性、交互性和参与性迅速兴起。研究发现,体感游戏有利于儿童掌握动作技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联想和想象力以及释放消极情绪,但是不利于儿童经历丰富的感知觉刺激、发展运动能力、建构人格、控制情绪、培养规则意识以及习得元交际能力,并且可能会造成运动伤害。因此,不能盲目用体感游戏替代传统游戏,可以通过辅助家庭个性化学习、丰富幼儿园教育环境和进行特殊儿童干预治疗实现体感游戏的最优化利用。  相似文献   

6.
角色游戏是象征性游戏的重要形式,学龄前期是进行角色游戏的关键时期。成人如何支持学前儿童角色游戏对儿童的学习体验有很大的影响。成人的支持理应以观察为桥梁,通过对观察结果的整体把握,根据儿童的不同需要,提供多种环境条件,适宜地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7.
学前儿童的计算机教学软件应结合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适合儿童成长的需要。文章通过对幼儿的分类认知、数的认知、时空认知、社会认知等方面的案例分析,就促进幼儿认知发展的软件开发策略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8.
游戏是儿童接受早期教育的一把金钥匙,随父母进城学习和生活的学前流动儿童所拥有的教育资源和活动资源十分匮乏,为学前流动儿童组织恰当的非正规室外游戏活动,利于其在流入地健康成长,快乐学习。  相似文献   

9.
张璇 《考试周刊》2012,(75):191-191
游戏是幼儿的活动,也是幼儿期普遍出现的活动。从古到今.任何地区.任何民族的幼儿们都要进行游戏。怎样才能将游戏成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主菜单”呢?作者从四个方面来阐述:一、为什么说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二、用科学的儿童观指导游戏。三、怎样利用游戏的手段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四、如何评价游戏的质量及其在教学活动中的运用水平。  相似文献   

10.
在幼儿园进行系统设计的积木游戏课程实验,考察积木游戏对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通过两年的积木游戏课程学习,在注意力、空间能力、记忆力、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实验组的儿童优于对照组的儿童,差异显著;但是在语言理解力、数学能力和创造力方面两组儿童并没有显著差异.历时两年的系统教学实验研究提供了积木游戏可以促进儿童多种重要认知能力发展的证据,对学前儿童积木游戏课程设计与儿童认知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1.
在学前儿童教育领域,游戏是一个占有特殊重要地位的问题。人们在研究学前儿童的教育问题时,总是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幼儿的游戏问题。游戏作为自然活动,从它被引入学前儿童教育领域那时起,就受到教育目的的规范,正是这种教育目的的严肃性,使游戏获得了教育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我国学前儿童游戏研究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1997-2006年在中国期刊数据库之学术期刊上所发表的学前儿童游戏研究论文进行了抽样统计分析.分析包括作者单位、研究主题、研究方法和研究规范性四个方面.通过分析,指出我国教育政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3.
儿童的社会化发展即获得在社会中生产所必需的知识技能、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和主要活动方式。玩沙游戏有助于儿童"去自我中心",提高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提高儿童的问题解决能力。笔者设计了支持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玩沙游戏设计模型,通过情景创设、主题引入、混龄组织、家园合作的形式支持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的实施,培养儿童优秀的社会性品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1997-2006年在中国期刊数据库之学术期刊上所发表的学前儿童游戏研究论文进行了抽样统计分析。分析包括作者单位、研究主题、研究方法和研究规范性四个方面。通过分析,指出我国教育政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5.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了学前教育必须要以游戏为基本的活动,将游戏活动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从而提升儿童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从而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在实际的学前教育中,游戏是最容易被儿童所接受的活动,教育专家也指出,选择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教学活动,能够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但是在实际的学前儿童游戏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却存在诸多问题,因此,通过分析学前儿童游戏课程教学存在的困境,联系实际,提出了推进学前儿童教育课程游戏化的策略,旨在为促进我国学前儿童教育事业提出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我国学前儿童学习英语已经普及,学前儿童的情感和智力发育尚不成熟,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比其他学习者更容易受外语学习焦虑的影响。为及时有效疏导学前儿童的外语学习焦虑,教学前一定要对所教学前儿童的认知和情感有充分了解,教学中要创设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对待儿童应宽容待错、含蓄反馈,教师行为应有移情效应、威信效应和期望效应。  相似文献   

17.
曾彬  姜晨 《早期教育》2014,(9):6-10
游戏是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途径。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游戏成为学前儿童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研究者通过对我国近20年来期刊类学前儿童游戏研究成果的检索和考察,从游戏理论、游戏本质、游戏行为、游戏指导、游戏材料、游戏与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个方面的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18.
父母应为学前儿童提供哪些游戏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的游戏是人们关注和研究的一个中心问题。虽然人们对游戏的看法多种多样,但有一些认识却是相同的: 1)游戏是儿童的主要生活方式; 2)游戏是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主要形式 ;3)儿童游戏的质量可以通过教育者的努力得到提高。作为学前儿童主要教育者的家长对游戏质量的影响是最重要的。目前家长对儿童游戏质量的影响主要通过提供游戏资源来实现。本文拟对家长可以毫不费力提供并能提高儿童游戏质量的资源进行分析讨论。这里所说的家长可提供的游戏资源为:参与、材料和时间。   参 与   研究表明家长参与游戏可以扮演以下几种不同…  相似文献   

19.
学前智障儿童与普通儿童一样,也有游戏的需要与权力。手指游戏是伴随儿歌或口令节奏,通过手部动作、言语去构造游戏情境而开展的游戏活动,对学前智障儿童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价值:矫治其不良的情绪与行为、发展其精细动作和语言、开发其大脑、培养其交往合作能力。基于此,本研究根据学前智障儿童的身心特点、教学规律等,开发了学前智障儿童的手指游戏课程,并将其应用到一日生活中。  相似文献   

20.
该研究以360名3.5岁~6.5岁儿童为被试,采用自编的博弈任务和个别测试程序,探讨学前儿童的行为决策特点。结果表明,学前儿童总体表现出明显的风险规避倾向,但在赢时会增加投注数量,而在输时会减少投注数量;赌物的价值对学前儿童的风险决策行为影响不显著;情绪体验对学前儿童的风险决策行为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