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下令焚书,这是以行政手段破坏图书流通的严重事件。最早使用这种手段的是先秦法家。《韩非子·和氏》载:“商君教秦孝公以连什伍。设告坐之过,燔《诗》、《书》而明法令……孝公行之。”此事虽不载于《史记·商君列传》,但与商鞅重农战、贱游学的主张相符,应是可信的。秦始皇采用李斯的焚书建议,是继承先秦法家的传统,但其焚书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商鞅所为。一是商鞍当时的秦只是一个诸侯国,而秦始皇焚书是在统一后的全国范围内进行的,是一次全国性行动,二是所焚国书的品种数量十分巨大。《史记·秦姑皇本纪》载秦始皇接受李斯建议规定的焚书范围。  相似文献   

2.
在秦王嬴政的统一大业中,李斯功不可没。这个来自楚国上蔡闾巷中的小人物,是如何登上泰国政治舞台的呢?在《王立群读〈史记〉之秦始皇》中,王立群读为您做了解读。本文摘自该书,有删节。  相似文献   

3.
今本《史记·秦始皇本纪》十八年、十九年伐赵纪事文意混乱,难以解读。对照《册府元龟》《通志》保留的早期《史记》版本面貌,可知今本《秦始皇本纪》十八年、十九年纪事存在行间文字错乱、文字脱漏等问题。结合《史记》古本信息,以及对相关史事的分析,本文最大程度地复原了《秦始皇本纪》十八年、十九年纪事的原始面貌,并推测相关文字错乱发生于《史记》以抄本流传的时期。  相似文献   

4.
君主专制是法家思想的基本立足点,在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政体中,君权的地位至高无上、不容置疑,这一点早在商鞅变法时期即已确立。太史公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所说的"事皆决于上"也从侧面佐证了秦朝的君权至上。  相似文献   

5.
张国藩 《档案》2014,(3):21-23
正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使大将蒙恬率大军,"北斥逐匈奴","渡河取高阙(今内蒙古杭锦后旗东北、阴山山脉至此中断,成一缺口,望若门阙,故名)、阳山、北假中,筑亭障以逐戎人。徙谪,实之初县"。三十五年(前212年),"除道,道九原,抵云阳,堑山湮谷,直通之"。《史记·蒙恬列传》亦载:"秦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湮谷,千八百里。"直道从咸阳以北的云阳(今陕西省淳化县梁武帝村)为起点,穿越子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记者韩阳)近日,继《汉武帝》、《项羽》、《吕后》之后,王立群推出了自己最重要的作品《王立群读〈史记〉之秦始皇》(上部),该书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秦始皇》是王  相似文献   

7.
近日,继《汉武帝》、《项羽》、《吕后》之后,王立群推出了自己最重要的作品《王立群读〈史记〉之秦始皇》(上部),该书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秦始皇》是王立群耗时最久用力最深的作品,也是百家讲坛2008年规模最大、收视率最高的节目,共48讲,现已在百家讲坛每周末播出将近半年。前24讲集结成书为《秦始皇》(上部),主要讲述了秦襄公立国至秦始皇统一六国期间,  相似文献   

8.
李淼 《大观周刊》2012,(9):36-38
《史记》以十二本纪开篇,足显其于纪传体中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史记》成书两千年来,内容错乱,真讹交杂,莫辨其实。故笔者以不才之学,针对先秦诸本纪,《秦始皇本纪》、《项羽本纪》,《孝文本纪》、《孝景本纪》、《孝武本纪》所存疑问,加以辨析,提出管见。  相似文献   

9.
王剑钊 《兰台世界》2007,(8S):55-55
据司马迁《史记》记载: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途径沙丘平台(今河北广宗西北大平台)时暴病而死。《史记》写成于汉武帝(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7年在位)时期,此时距公元前210年只有100多年的时间,加之司马迁为写《史记》漫游各地,考察风俗人情,访求历史古迹。足见“始皇崩于沙丘平台”的可信性。  相似文献   

10.
据司马迁《史记》记载: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途径沙丘平台(今河北广宗西北大平台)时暴病而死.  相似文献   

11.
《视听界》2004,(1):87-87
《秦始皇》在本连续剧的一幕之中,李斯大人要被腰斩了。他非常从容地对儿子说:“今后爹再也不能和你一起,牵着小黄狗在城门口散步了。”刽子手举鬼头刀,砍。血的特写。镜头上移。天空,一架飞机掠过……  相似文献   

12.
读者大概都知道,劝秦始皇下焚书令的李斯,后来自己也死得很惨.在秦始皇暴毙后,是他和赵高密谋,拥立胡亥为秦二世皇帝.可是后来他又和野心勃勃的赵高发生矛盾,被赵高诬告为"谋反",关入大牢,"榜掠千余",李斯迫不得已,只好认罪.  相似文献   

13.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外出巡游时.突然得病死去。这时,随行的丞相李斯被中车府令赵高拉入了政治漩涡。在赵高的极力诱惑下,李斯竟参与策划了一起宫廷政治阴谋。  相似文献   

14.
走出去图书     
《出版参考》2014,(7):40
正《王立群读〈史记〉之秦始皇(上下)》作者:王立群出版日期:2009年3月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输出时间:2009年4月签约,2013年出版输出地区:韩国合作方式:版权输出吸引外方的内容点:秦始皇在韩国的知名度,百家讲坛的号召力,本书在中国的销量不错等因素促成了输出项目的完成。  相似文献   

15.
郭建  白丁 《出版参考》2006,(12):19-19
读者大概都知道.劝秦始皇下焚书令的李斯,后来自己也死得很惨。在秦始皇暴毙后,是他和赵高密谋,拥立胡亥为秦二世皇帝。可是后来他又和野心勃勃的赵高发生矛盾.被赵高诬告为“谋反”,关入大牢,“榜掠千余”,李斯迫不得已.只好认罪。按照当时的法律。这样的案件要经过皇帝派出的使者的复审才能定案.李斯满心希望能够在秦二世派使者来复审的时候翻案,可是赵高比他更精明,预先派了太监冒充秦二世的使者前来复审.李斯不知有诈。喊冤翻供.结果是招来一顿毒打。  相似文献   

16.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语出《管子·形势解》。辞:拒绝。成:成就。大:深广。厌:厌恶、排斥。圣:本义为“通”,此指学问技术有特殊成就。这里,管仲用连类取譬的论述方法。从高山大海形成的原因,推及为政为学者博采众取、礼士勤学对成就事业的重要作用。管仲是春秋前期齐国贤相,曾帮助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其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后来,李斯在给秦始皇的奏章《谏逐客书》中,也采用管仲这种连类取譬的论证方法。批驳秦始皇下令逐客的错误主张,李斯在奏章中说:“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  相似文献   

17.
司马迁《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唐代刘知几《史通·六家篇》认为《史记》乃司马迁本人自命名,这个说法不正确。赵翼《咳馀业考》、朱筠《笥河文集》、梁玉绳《史记志疑》、梁启超《要籍解题及其读法》、王国维《太史公行年考》均有考证,指出其错误。王国维举出《史记》中:"凡七称‘史记’(不准确,应为十三称),皆谓古史也"。还列举出古代及  相似文献   

18.
鲍鱼定律 秦始皇创立了一个高度集权的大秦帝国之后,考虑最多的是长生不老.在他49岁的时候开始了人生的第五次大巡游.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七月丙寅,始皇崩於沙丘平台.丞相斯为上崩在外,恐诸公子及天下有变,乃秘之,不发丧.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化学术在经历了春秋战国时期"道术为天下裂"之后,秦汉之际又伴随一统政权的出现重新呈现出回归一统的大趋势。太史公准确地把握时代的文化学术脉搏,自觉地通过著述《史记》承担起整合分裂的文化学术的重任。《史记·太史公自序》所说的"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就是对《史记》学术渊源和学术宗旨的简要概括——它表明《史记》有王官学六经异传和诸子百家之学两大学术渊源,说明《史记》的学术宗旨是要将经  相似文献   

20.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兼并六国,统一了天下。所谓“天下”,实际上指的是“全中国”。《书·大禹谟》:“奄有四海,为天下君”。可见“全中国”这一概念先秦时代已经形成,但真正能在全中国行使统治权的第一个朝代,无疑是秦朝。就在这全国统一之年,秦始皇不失时机地向全中国发布了全国统一和划一度量衡的官方消息,这便是首次向全中国发布的新闻。这一官方新闻未见于《史记》、《汉书》等正史记载,但由于它传播范围很广,至今仍有相当数量铭刻这篇新闻的实物存世。这篇第一次向全中国发布的官方新闻,便是秦始皇廿六年(公元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