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有三大主导性范式———传统“教科书”范式、“实践唯物主义”范式和“回到马克思”范式。这三大范式揭示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谱系的内在脉络 ,各种范式之间虽然具有不可通约性 ,但具有理论互补性与超越性。这样 ,清理当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范式谱系 ,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中国高等教育学研究的"范式"论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库恩的“范式”理论认为成熟学科的标志应该是拥有一个科学共同体,该共同体由具有共同的学术背景、学术传统及公认的学术交流载体等学术人员构成。依“范式”标准衡量,中国高等教育学的研究现状离拥有独立的“范式”还有不少距离,因而,应该在教育科研管理体制、理论研究的方向领域及本学科领域学术研究的运行机制等方面作出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范式”概念就成为文论界用以讨论、分析、反思近百年来中国文论知识生产与理论建构的高频关键词。在“范式”概念及相关理论、方法的运用中,学界存在着诸多差异、分歧和模糊之处。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对库恩所提出的“范式”的原初意义的偏离。库恩强调“范式”是以“范例”为标志、由科学家共同体所共享的一种更大的理解框架。将paradigm译为“典范”而不是“范式”,或许可以更好地凸显这个概念的理论内涵与在实际研究中的方法论意义。但是,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范式”所具有的“典范”意义与“规则”意义又是难以截然分开的。这导致人们往往更多地在“规则”意义的层面上使用“范式”概念并将其混同于“知识型”的概念。从知识社会学的理论视域对“范式”的概念进行辨正并理清它与“知识型”的关系,可以为我们观照、反思中国文论的知识生产提供可资参考的知识学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相对西方或我们自己的翻译实践历史而言,我们在翻译理论研究方面成果不丰,其主要原因是我国传统上重神秘的直觉感悟,重整体把握而轻系统叠架,而我们的研究文章又多陷入诠释性的争论。运用“范式”研究方法可以有效地克服这一弊端,并且帮助我们清晰梳理“范式”间的继承与超越,从而有效地推动译学理论研究的发展和译学理论的建立。  相似文献   

5.
作为交往行为的一种知识背景,生活世界也可以视为交往行为理论的经验出发地。可以认为,哈贝马斯是为了解决生活世界中面临的交往现实问题而提出他的交往行为理论。他力图以交往行为为核心提出“交往范式”的分析理论,并由此对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进行了重构。哈贝马斯所做出的“交往范式”对“劳动范式”的理论置换,这在他所处的晚期资本主义时代是有其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职业教育研究"范式"与理论"硬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职业教育基本问题特别是基本理论问题的思考,在当前并没有深入进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清楚地认识职业教育理论结构,以至于研究工作不能有效推进。当下理论界对于职业教育研究“范式”的寻求,就说明了这一点。但“范式”过于宏观,又很不确定,而且“范式转换”理论也不完全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状况。因此。可以用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中的“硬核”理论来进行补充。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与高等教育”是国际教育学界的一大研究领域,依据库恩的范式理论和社会科学领域的既有研究成果,可以将其归纳为“现代化范式”“批判范式”和“制度范式”。三种范式包含各自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基本理论假设、研究主题和基本政策纲领,分别代表了“自由化的全球化”“不平等的全球化”和“制度化的全球化”三种研究取向。在中国高等教育语境中三种范式之间存在“否定之否定”的内在逻辑,制度范式是前两种范式矛盾对立的辩证统一。全球化时代的中国高等教育需要更深刻地理解和剖析对外开放与自主发展之间的关系,制度范式为思考如何化解“跟跑”焦虑和摆脱“亦步亦趋”的发展惯性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现代职业技术教育课程理论的研究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范式,即“技术范式”和“人本范式”。“技术范式”课程在历史上曾经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技术范式”的课程研究存在着明显的局限,不符合人的个性发展需要,具有较强的功利主义倾向。作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教育,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摒弃“技术范式”课程,采用“人本范式”课程,即课程理论研究应注意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职业,发展的能力、创新创业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科学哲学历史主义学派认为,科学进步的基本单元是“最大的理论”,为此,他们提出了“科学范式”等概念思想。本文认为,科学范式也是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研究过程中的■要组成部分和构成要素。社会科学范式是指隐含在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活动中的一组基本观念,这组观念包括本体论社会历史观观念、认识论方法论观念、最基本的理论假设、研究主题以及基本政策纲领等五个因素。这五个因素按一定结构组成有序的整体。范式与具体理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本文认为,将范式的思想扩展至社会科学领域,它对于社会科学研究同样具有重要的方法论价值。  相似文献   

10.
评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简要介绍了“世界体系”理论的渊源、分析方法和基本框架 ,认为这一理论较深刻地揭示了经济全球化时代资本主义的危机 ,是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理论新范式 ,并指出了沃勒斯坦作为“新左派” ,在对资本主义分析和世界体系未来展望时所带有的局限性和历史悲观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1.
在教育研究的历史上,迄今出现三种范式:哲学研究范式,定量研究范式,定性研究范式,理顺这三种范式的区别和联系,不仅可以使我们准确把握各自的适用范围,而且,有助于我们对教育理论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20年文学接受史研究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学者对接受史模式作了大量的探索:革新"集注"、"集说"传统,实现传统学术方法的现代转型;以新颖的视野开辟学术生长点;接受史与创作史互补,建构文学史体系的现代格局;丰富学术思维,接受史意识成为学者的自觉意识。接受史研究是为了沟通古今审美经验,让古典走向现代。接受史作为与创作史前后衔接的现代文学史格局中的新维度,同"辨章学术,考镜源流"而更紧邻文学史料学的学术研究史,在主体范围、对象性质、功能任务和研究态度等方面,均有实质区别。  相似文献   

13.
李鸿章在晚清政坛活跃近40年,与当时的内政、外交息息相关,是晚清史上一个关键人物,也是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焦点。但是对李鸿章的研究存在着"范式"问题,"革命史范式"和"现代化范式"下的李鸿章的形象相差很大,这影响了对历史人物真实性的探究。  相似文献   

14.
概念史是通过研究概念在时间和空间中的移动、接收、转移和扩散来揭示概念是如何成为社会和政治生活过程的一种方法。在概念史的研究中,存在着"剑桥范式"和"海德堡范式"的区分,前者从概念与修辞之间的关系入手来研究概念史,而后者重点考察社会转型和概念变迁之间的关系。总体说来,两种范式都涌现一些代表性成果,但方法论层面并未达成一致。在当今形势下,概念史研究者通过加强文字和图像关联性的分析拓宽了研究领域。对概念史发展历程和趋势的考察,也为当代中国的概念史研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5.
美国课程史研究最早是作为传统教育史的次领域而萌芽的,秉持传统教育史的进步史观、重视史料、编年体叙写等特点。20世纪70年代,课程领域的转向和修正教育史学的兴起,促使课程史研究开始思考与教育史的关系,并自觉寻求课程历史的理论解释。20世纪90年代,在后现代、后结构思潮和课程研究“理解范式”的影响下,课程史研究走向多元理论解释的路径。应从课程史与课程理论内在关联的角度,充分认识课程史研究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现代职业技术教育课程理论的研究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范式,即技术范式和人本范式。技术范式课程在历史上曾经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技术范式的课程研究存在着明显的局限,不符合人的个性发展需要,具有较强的功利主义倾向。作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教育,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摒弃技术范式课程,采用人本范式课程,即课程理论研究应注意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职业发展的能力、创新创业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教育心理学研究范式及其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通过对库恩范式的界定,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范式是存在的;通过对教育心理学发展历史的考察,研究在教育心理学独立之前存在着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研究范式,在独立之后存在着实证主义和人本主义研究范式,并对其进行分析,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8.
文学理论共同体普遍认可的文学活动模式构成文学活动范式。文学活动理论的演进史不过是文学活动范式不断革命的历史。在西方和中国当代文论史上,发生了从“世界-作家-作品”范式到“作家-作品-读者”范式再到“世界-作家-作品-读者”范式两次文学活动范式的重要革命。文学传媒要素在文学活动中的本体地位的显聊.,为文学活动范式第三次革命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9.
商会史研究与新史学的范式转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近20年来,中国商会史研究越来越为中外学者所瞩目,成为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热点之一,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城市史、经济史、社会史、现代化史诸研究领域的进展。本文在商会史研究与新史学建构的相关层面上,深入探讨了商会史研究在研究视角、历史解释、理论思维、范式突破诸方面对新史学建构的学术意义。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认为面向21世纪的新史学发展的基本方向乃是以新社会史为标志的“总体史”。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中国期刊网收录的1980-2007年辛亥革命研究论文,本文研究发现,中国近代史研究中革命史范式在数量上仍然占绝对优势,现代化范式的影响力日益彰显,无范式(自然史范式)或其他视角亦具相当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