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快速发展的高等教育要以教学质量的保障为前提。教师和课程(教学)内容是保障教学质量的两个根本要素,首席教师制度从课程建设和师资培养两个方面围绕教学质量的提高开展工作并提供制度保障。介绍了首席教师制度提出的原因及首席教师制度的基本内涵,论述了首席教师与课程建设和师资培养的关系,并对该制度实施的初步成效进行了分析,有助于理解首席教师制度对保障教学质量和提供优质教学服务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关于高校建立发展性教师教学评价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性教师教学评价已成为国际教师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但现阶段我国高校推行发展性教师教学评价制度还面临着理念偏差、法律保障、理论薄弱、实践不足等问题。本文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高校建立发展性教师教学评价制度的基本对策:一是完善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的内在制度;二是培育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3.
《现代教学》2007,(11):2-2
近几年,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中小学集体备课制度迅速建立和规范起来。确实,集体备课在提高备课和教学效率、规范教学行为、整体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效果非常明显,作为校本教研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因而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重要平台。但集体备课制度也面临着两个问题:知识产权和教学个性的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苏静 《现代教育》2005,(10):7-7
现代高校的管理制度改革中,教师评价制度的实施与完善越来越受到重视。毫无疑问,成功的教师评价制度有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有助于确定老师是否需要及需要接受怎样的培训,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及老师间的交流关系等等。现代高校教师评价制度虽然以促进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有效提高老师的责任心和教学水平为目的,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学校制度中.教学领导是以校长为核心的学校领导团队引导教师形成和明确学校科学的教学理念,并不断推进学校教学理念的更新,引导学校教学组织与教师形成和明确可操作的、不断发展的教学目标。通过民主方式建立能够鼓励教师、学生和家长积极、主动参与。并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创新精神的教学管理制度.确立有效开发和科学配置教学资源的原则。指导学校教学组织激励和协助教师改进教学.增进学生学习成效.整体提升学校教学质量水平的教学管理活动。  相似文献   

6.
廖耘 《当代教育论坛》2006,(10):112-114
一、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制度 教学评价是学校教育评价的一个权重较大的指标,建立健全科学的成人教育教学评价制度对指导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及教育管理都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教学评价的范围相当广泛,笔者所谈的教学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系统检测,从而评定其效果。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校初任教师教学发展制度以助教培养制度、进修培训制度、教师资格制度、师资博士后制度相继产生而先后累进演化,制度主体呈现“国家行政主导——中央与地方两级支持——高校自主发展”的变迁轨迹。基于历史制度主义框架分析发现,我国高校初任教师教学发展制度始终沿着适应性微调和制度叠加的路径演化,制度体系的跨越式调整和整合深化不足。今后需统筹构建初任教师教学发展的制度场域,主动营造制度文化环境,积极寻求高校初任教师教学发展制度创新与系统完善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专业化视野中教师合作文化的基本理念、制度保障及建构方法。平等参与、协作互助、共同发展是教师合作文化的基本理念。同事教学小组制度、校本研究制度、相互开放教室制度、教师团队评价制度及合作型的领导制度是教师合作文化的制度保障。建构教师合作文化必须树立共同的愿景,授权教师合作团队,提供高质量的培训,进行明确的团队分工,组织团队阶段性总结,启动教师协作互助方案,考核团队工作的最终成果。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改革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的更新和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而这一切必须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评价制度保驾护航。就学校教育内部而言,观念更新、方式转变的最大阻力来自落后的教学管理制度和评价制度。用应试教育的模式来管理和评价教师,能激发出教师素质教育的观念和行为方式吗?只有重建新的教学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0.
运用霍尔三维结构方法论,构建了大学教师教学学术发展的制度保障三维模型,并从时间维、逻辑维和知识维等三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重点对教学学术制度保障的逻辑维进行了深入分析,从观念制度、交流制度、共享制度、评价制度和支持制度等五个方面勾画了大学教师教学学术制度保障的鱼骨图。大学教师处于教学学术发展不同时间维度是所需要的制度保障有所侧重,大学要从制度上引导教师自觉树立教学学术观念,保障教师的教学学术交流与反思,将教学成果公开化,支持教师教学学术发展。  相似文献   

11.
国外教师教育的专业化和认可制度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认为,教师教育的专业化包括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和教师培养的专业化两个方面,与教师教育专业化相对应的是教师教育的认可制度,包括建立多层级的教师证书制度和教师教育认可机构,制定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可制度和教师教育者的认可制度等。  相似文献   

12.
教师作为行动的主体,寓居于学校多种制度型构的制度生活中,既受到制度的约束,又表现出自身的能动性。制度约束和嵌入能动是教师行动的二重属性。制度约束教师的形式表现在制度对教师的强制性规制、规范性引导、隐性规约等方面;教师主体的嵌入能动则表现在教师主体化的制度理解、境遇化的情景感知、个性化的教学决策及渐进化的制度改进等方面。审视当下制度生活中的教师,发现制度与教师之间存在双向异变,即制度对教师产生奴役与僭越,而教师对制度的回应更多地表现为冷漠与对抗。为了摆脱制度单方面对教师的控制,在制度的约束下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能动性,需要以人为旨归的制度改进、学校为教师赋权增能、培育教师德性伦理,以实现教师制度生活的二重性,重构教师制度生活秩序。  相似文献   

13.
教学督导制度是高职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内容。受制度公共产品性、制度内生性要素缺失、人的有限理性和利益最大化行为动机、制度作用对象的特殊性、制度目标与实施方式间的矛盾、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间的矛盾等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的教学督导制度普遍缺乏有效性。建议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基础,完善教学督导制度,提高制度的有效性,包括建立国家教学督导员资格制度,重视督导制度的内生性要素,建立分层分类教学督导制度体系,建立教师与督导员的协作伙伴关系,培育民主开放的校园组织文化。  相似文献   

14.
彭洪欣  李佳孝 《家教世界》2013,(12):269-270
教师资格制度是教师入职实现教师专业化的基石,是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实现教育优先发展的助力器。近五年研究多集中于教师资格制度的改革和完善,研究教师资格制度的改革与教师队伍建设及教师教育及教师教学能力的具体探讨,尝试健全和完善教师资格制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  相似文献   

15.
1983年《国家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报告的发表,强化了学校教学水平,对教师进行能力评价制度和实行专业报酬制度。教师开始受到重视,并加强了对教师的培训。但随着各州改革实践的深入,人们发现仅仅靠增加投资、提高教师薪资和改变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并没有实现基础教育的改观。要使教师能够胜任教育改革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1)开展课堂教学评价能有效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虽然学院制定了教师工作量制度,对教师工作有了“量”的要求,但是“质”的标准和测量方法却没有得到合理的解决,建立课堂教学评价制度,无论是对全院教师教学水平总的情况的了解,还是对各系部教师个别情况的了解,或对各门课程教学情况的了解,都能以一定的数据表示。并将以此作为教师年终考核的内容之一,有利于调动广大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教师绩效评价(Teacher Performance Evaluation)是对教师在工作中的表现,也就是教师的行为进行评定。以了解教师工作的质量,通常是在工作中通过课堂观察、由领导、同事和学生等作出评定。近年来,大部分中学为了提高教育和学习质量于年底对全校的教师进行一次绩效评估已经成为惯例。绩效评估使教师有了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增强自身能力和进行教学创新的压力和动力。是促进学校发展的一种途径和手段。可以说,教师绩效评估制度是学校管理制度中最重要的制度之一。它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决定一个学校整体教学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8.
教师资格制度明确规定了教师在教育教学能力方面应具备的条件,高师生在校学习期间不再是单单掌握教育学科的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获取相应的教师资格制度要求的教育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19.
美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改革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美国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对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起了很大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美国一直在进行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改革。1.实施不同级别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并与教师工资挂钩美国教师资格证书虽然分不同的类别和级别,但教师待遇差别不明显,结果在教师中出现了混日子、熬年头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卡耐基专业教学工作组制定的《国家为21世纪准备教师》(1986)主张把教师划为三种级别:执照教师、证书教师、高级证书教师,根据教师级别发放教师工资,并提出了各级教师工资级别的具体建议。霍姆斯小组制定的《明日…  相似文献   

20.
教师制度生活指教师在学校各种正式制度构筑的制度系统规约下所展开的一种规范性与能动性并存的生活。缘于制度设计所依循的人性假设不同,教师在制度生活中时常感到制度与教师主体不协调所带来的张力与冲突:非人格化制度设计与人情化教学生活相争持、理想型制度激励与现实型教师需求相背离、多种制度类型与多重性教师角色相抵牾等。化解冲突带给教师的教学压力,促使教师更加从容地适应制度生活,需要建构对教师主体深层关注的人文制度,营造情理兼备、民主参与的学校环境,培育教师实践理性的主体自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