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悬念设置,即在故事的开始先作个提示或暗示,也就是先作个“结”,然后再“解”。它是小说戏剧创作最绝妙的艺术手法。电视剧《记忆的证明》成功地运用了悬念设置,收到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2.
1.叙述故事导入法。故事本身具有情节,学生比较爱听故事,用讲故事的方法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对于那些故事性强或有典故可引的作品,教师可以先讲述课文中的一些情节或与作者作品有关的故事,然后引入新课。2.设置悬念导入法。借鉴说书人“且听下回分解”的奥妙术,就是当讲到最扣人心弦之时,有意避而不讲,激起听众非听完不能满足的心愿。通过这种设置悬念,紧紧吸引听者的注意力,这种技巧运用到新课之中,以悬念作为挑逗学生的好奇心的触发点,也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欲望,非把课文弄个水落石出…  相似文献   

3.
“悬念”是艺术创作的技巧之一。在我国古典章回小说里,叫做“扣子”。往往故事发展到高潮,事物的矛盾冲突激化到顶点的一触而发之时,当读者急切地想知道故事的结局时,就用“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来吸引读者,给予读者一个期待的情境。例如《水浒传》中写武松打虎之前一节,武松喝  相似文献   

4.
文学创作中,有一种被称之为“逼人期待”的技巧——悬念。这种悬念技巧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引入教学中,以唤起学生的兴趣。(一)充分运用和突出教材本身的悬念因素。如《记一辆纺车》开头那一段后,便可以告诉学生,这个开头的“想起它”重复出现,其目的就是造成悬念:这究竟是一辆怎样的纺车?为什么如此值得思念?这样一讲,学生的注意力就集中到这一问题上。(二)提炼和选择一个富有感召力的故事情节,作为开讲的  相似文献   

5.
说《奔月》     
如果说鲁迅的《故事新编》到目前为止仍是一个谜,也许不能算是太夸张的说法。且不说已经有过的关于这部小说集的大量的见仁见智的争论,单从近年北京大学现代文学研究生有关《故事新编》的一次讨论课上看,便也可以想见关于此书的讨论正在深入。北大这堂讨论课的主持人温儒敏同志是这样结束讨论的:“大家的讨论实际上已经展示了多层面阅读方法”;“到底《故事新编》有没有统一的构思?到底其主要的创作思维特征是什么?值得再深入讨论”;还说,《故事新编》是“一本奇书”。  相似文献   

6.
一 高尔基说:“文学的第三个要素是情节,即人物之间的联系、矛盾、同情、反感和一般的相互关系,各种不同的性格、典型成长和构成的历史。”(《和青年作家的谈话》)也就是说,情节是环绕着人物性格以及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所展开的一系列的生活事件。这种情节,通常被称为故事。“故事是小说的基本面,没有故事就没有小说。这是所有小说都具有的最高要素。”(福斯特《小说面面观)》“小说家的技巧首先在于会说故事。”(伊莉沙白·鲍温《小说家的技巧》)  相似文献   

7.
(五)悬念式悬念能激起听众的好奇心,能促使听众尽快进入演讲者的主题框架。一位同学在演讲开始时首先向听众提问:“人从哪里老起?”(听众纷纷作答,有的说人从脚老起,有的说人从脑子老起,会场气氛十分活跃。)演讲者最后自我解答:“我看有的人从屁股老起。”(全场哄堂大笑。)他继  相似文献   

8.
世界文学经典《简·爱》诠释了作者的爱情观点,作者采用的方法不仅是不断地设置重重悬念,而且设置的悬念还打破常规思维,具有独创性.本文就简·爱与罗彻斯特从相识到相爱的故事中设置的悬念筒述作者的匠心独运之处,主要从简·爱与罗彻斯特前三次见面过程中设置的悬念分三点来探讨《简·爱》这部作品的独特艺术技巧.  相似文献   

9.
新世纪以来,不少网络类型小说呈现出“反成长”的叙事特点。这种“反成长”叙事具体表现为人物性格简单、定型;情节铺排与故事讲述曲折离奇、匪夷所思;叙述技巧上不重视人物内心分析而侧重悬念、伏笔的运用。“反成长”的叙事特点与网络类型小说的连载性质、创作主体的创作动机与叙事目的、阅读主体的层次与期待视野等因素密切相关。“反成长”叙事特点给新世纪网络类型小说带来简单化与模式化等审美局限。  相似文献   

10.
徐鹏 《焦作大学学报》2009,23(3):13-14,26
戏剧的情节结构中必须设置“悬念”,这是因为:现实生活中充满着“悬念”,戏剧与“悬念”具有相互的牵制性,同时也是为了满足读者或观众审美心理的需要。因此可以这样说,古今中外的戏剧创作都无法避开“悬念”这一戏剧创作的中心问题。  相似文献   

11.
《羚羊木雕》作者张之路的作品故事性非常强,基本每一个作品都有个漂亮的故事,到了结尾才揭示谜底,所以有许多悬念在里面,故事情节非常揪心,不看到最后,还放不下。他的作品镜头感很强,非常有动感。今天让我们打开他的一部反映校园生活的长篇力作——《第三军团》,走进它的悬念情节及动感故事,领悟作家张之路的创作造诣。  相似文献   

12.
近日,笔者收到一位高三学生的来信和一篇作文《他是那样的一个人》。信中说,她感到写记叙文无法写出故事悬念,无法写“活”人物形象,缺乏趣味性,请笔者对其作文进行点评与修改。原文写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但,主题不够深刻,对故事情节仅限于过程的叙述,忽略了悬念的设计和细节的描写;对人物“他”只作了一些平面的、单一的描述,显得模糊、缺乏立体感。因而,这篇作文感染力不够,可读性较差。  相似文献   

13.
编故事     
吃完点心,又到了孩子们自己讲故事的时间。婧婧正兴致勃勃地讲着自编的《新葫芦娃》,忽然我听见两个小听众在小声议论:“电视上的葫芦娃不是这样的。”“婧婧在瞎编……”等婧婧把故事讲完,我特意对孩子们说:“婧婧讲的《新葫芦娃》真有趣。”婧婧说:“我喜欢的葫芦娃就是这个样子的,这是我自己编的。”我表扬了婧婧,并鼓励幼儿改编或续编自己喜欢  相似文献   

14.
邓竹 《中学教育》2006,(7):64-64
有一次,郁达夫应邀演讲艺创作。他上台在黑板上写了“快短命”三个大字,台下的听众都觉得很奇怪。他接着说:“本人今天要讲的题目是《艺创作的基本概念》,黑板上的三个字就是要诀。  相似文献   

15.
“悬念”一词,《辞海》有两个解释,一是挂念;二是欣赏戏剧、电影或其他文艺作品时的一种心理活动,即关注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的紧张心情。由于“悬念”具有磁石般的艺术吸引力,因而许多有经验的作者,往往要运用他来推进情节和冲突的发展,使故事的铺展呈现曲折、复杂的曲线形态,以引起读者对人物命运、故事结局的热情关注,从而不忍中途释卷。  相似文献   

16.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孔子的一句名言。《史记·孔子世家》里讲叙了一则“孔子学弹琴”的故事,这个故事说明孔子在学习弹琴过程中,能够把“学”和“思”结合起来,真正做到“精益求精”、“融会贯通”。故事内容是这样的: 孔子曾向鲁国的音乐家师襄子学习弹琴。一首乐曲,孔子练了十天,还不打算学新的。师襄子说:“你可以再学一首乐曲了”。孔子说:“我学会了曲谱,还没有掌握技巧。”过了一些时候,师襄子说:“你已经掌握了技巧,可以再学一首乐曲了”。孔子说:“我还没有体会出这首乐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又过了一些时候,师襄子说:“你  相似文献   

17.
沈从文作为“京派”的一个代表作家,以其所创作的《边城》向人们展示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那就是:自然、清灵和隽永。从淡淡的笔墨中透露出对故乡山水人事的深深眷念,突出山水的丽质和人性的淳朴本色,是《边城》的最大艺术特色。沈从文曾对“艺术”下过定义:“人类高尚的理想,健康的思想,必须先融解在文字里。这理解方可成为艺术。”他也对“技巧”下过定义:“就技巧一词加以诠释,真正意义应当是选择,是谨慎处置,是求妥贴,是求恰当。”关于艺术和技巧的关系,他认为“艺术和技巧原本不可分开。”(沈从文《创作杂谈·论技巧》)文学大师巴金说过…  相似文献   

18.
有人撰文力主“巧设悬念,以趣促学”,这一指导思想无疑是正确的。但是,若说教朱自清的散文《绿》须讲一个古时商人卖鸡蛋的故事,则大为不妥。这个杜撰的卖鸡蛋的故事,与朱自清先生的名作《绿》可谓圆凿方枘,格格不入。鸡蛋放在瘦小的巴掌上只是“显得大”,它的本身并没有增大,狡诈的商人制造假象蒙蔽顾客,这种伎俩理应受到唾弃;而梅雨潭的绿呢,它不明不暗不浓不淡恰是到了好处,美到  相似文献   

19.
赵丽丽 《辅导员》2012,(32):25-26
抖包袱是相声艺术中常见的表现手段,是将所讲述的故事加以加工,先隐藏事件的某个情节,到结尾处才"真相大白",达到吸引观众的目的。同学们在演讲中,如果能有意地卖个关子,设置个"包袱",然后再将"包袱"抖开,不但能吸引听众的注意力,把听众拉进演讲,而且耐人回味,很容易在演讲比赛中脱颖而出。在材料中加点"有趣"的包袱在《中华魂》主题读书演讲比赛中,一名  相似文献   

20.
明清英雄传奇小说的内涵与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东方 《天中学刊》2006,21(4):79-82
明清英雄传奇小说来源于宋代的“说铁骑儿”。它的内涵特征包括:以沙场征战英雄为主人公;以“传奇”手法写沙场征战的故事,特别是抗击异族的故事而形成传奇特征;创作目的是为了宣扬英雄良将的“忠义”精神。《水浒传》并不标志着成熟状态英雄传奇的产生,《杨家府演义》才标志着英雄传奇的真正成熟。成熟状态英雄传奇的产生有着主客观等多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