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是一名退休教师,今年71岁,曾在农村任教40年。艰苦的生活、繁重的工作把我的身体搞垮了,我患有严重的胃病和神经衰弱。身高168公分的我,体重只有46公斤,别人给我起了个绰号叫“天竹筷”。  相似文献   

2.
从瑞典回国后,有好长一段时间,我都懒得动弹,看来北欧的闲适是把我给惯坏了。不过,总这么待着也闲得慌。想想自己还没到四十,没准还能再打打,于是我又动了再出去一试的念头。岁数不算小了,欧洲那边恐怕是打不动了,日本的联赛也大不如从前的好光景,而且新从国内过去的后生们,虽然没什么名气,小小年纪却拼得挺凶,像我这种老胳膊老腿,还是别去自取其辱的好。对了不知道韩国怎么样呢?虽然生活可能没欧洲那么舒服,但是离中国这么近,来回也方便。而且,除了刘南奎、金择洙那有限的几个人,好像没听说有太多高水平的。就算我打不了甲级队,去了打个像瑞典“麦力道”这样的也行啊。  相似文献   

3.
孙志和 《乒乓世界》2003,(5):i007-i007
1998年10月,我所在的单位破产,于是,我加入了失业大军的行列。记得失业的头三天,我与爱人(1998年4月下岗)在家待了三天,不知干什么好,心烦意乱,非常失落。我们已经四十多岁了,工作了二十几年,过去那么多风风雨雨好不容易熬过来了,工作和生活刚刚稳定,可现在一下子却失业了,所以,心情很复杂。为了解决生计问题,无奈间我只好与爱人去农场拾棉花。  相似文献   

4.
情书     
杨雪 《乒乓世界》2004,(8):i007-i007
我的所爱:你我相恋已十年有余了,从最初的不打不相识,到今天的难舍难分,其中甘苦,只有你我自知。如今想起,感慨万千。记得那年初次见你,你正被两大汉打来打去。两人满头大汗,毫无怜香惜玉之情。我见之于心不忍,从一人手中夺下了拍子,开始了  相似文献   

5.
王涛 《乒乓世界》2005,(12):114-115
自打五年前搬进住宅小区,我便与乒乓球结下了不解之缘。五年来,我热衷于乒乓健身,长期乐此不疲,收到了健身、益智、明心之良效。  相似文献   

6.
2006选秀前瞻     
迭戈 《当代体育》2006,(7):86-89
2002年,火箭只有8.9%的机会得到状元签,结果道森手气不错,那些小乒乓球也帮忙,让火箭得到了姚明,道森回忆道:“我想我把一生的运气都用在那时了”。  相似文献   

7.
《乒乓世界》2006,(7):I0010-I0010
5月27日康树圣象杯宜昌民间乒乓球比赛中在我的家乡举行。那天下午,我一路小跑奔上康龙大厦四楼球场,到达时周围已经是里三层外三层。虽然老瓦未到,人们的热情高涨得象夏天的太阳那么灼热、滚烫。这也感染了我,热切而紧张。  相似文献   

8.
选择放弃     
李想 《乒乓世界》2002,(8):47-47
大学,是父母和我梦寐以求的“伊甸园”,乒乓赛场,是我苦练十余载准备一展风采的舞台。在决定人生命运的岔路口,我选择了“离开舞台”。 其实,刚刚放弃乒乓球时并没有什么强烈的感觉,可是,当看到周围人不解的眼神、听到教练惋惜的叹息时,我意识到,乒乓球真的离我远去不再重来了。而有一  相似文献   

9.
我感觉自己这次比赛打得挺好。我的心态摆得比较正,打一场球就想一场球,不过多地去考虑得失。混双决赛前,对这对韩国选手心里有底,场上战术贯彻得不错。但我的发球环节还需要提高,反手推挡时,完全站在台前。搓球、回摆、劈长的点找得不好,手感不是很好。通过这次大赛,我学到了很多东西。非常感谢领导给我这次机会。  相似文献   

10.
谢志斌 《乒乓世界》2005,(10):I0012-I0013
波尔走了,丹麦“黑马”梅兹来了,他是加盟广东宝玛仕乒乓球俱乐部的第二个外援.我也荣幸地担任了他此次中国之行广东站的翻译。  相似文献   

11.
王文军 《乒乓世界》2005,(8):117-117
说到我迷上乒乓球,那是七年前的事了,当时我因常在计算机前工作造成了非常]严重的颈椎病,几乎每周犯一次,极大地影响了我的工作和生活。为此,我去了多家医院,最后结论是很难根治,若坚持一至两年的治疗,病情会慢慢缓解,  相似文献   

12.
曲战海 《乒乓世界》2003,(10):i007-i007
打球很多年了,这两天,我突发奇想,决定算算帐,看看这些年来我为这小小银球花了多少钱。  相似文献   

13.
《乒乓世界》2005,(6):64-65
他说:我喜欢童话故事。他说:我喜欢足球,喜欢布隆德比队,喜欢1992年那支从替补到欧锦赛冠军的丹麦足球队。他说:我喜欢网球,因为我学会了放高球。他说:我喜欢钓鱼,喜欢那种安宁。他说:如果你不相信自己能赢,那你趁早回家去睡觉。他说:我非常自信我可以击败中国人,即使在他们的地盘。他说:如果我再提高5%-10%,就可以赢任何一个中国人,不论是马林还是王励勤。他走路晃来晃去.像个摇滚明星,他说这样很酷。他剃掉一头金发,活像足球明星小贝的翻版,他说这样很酷。他说话快得像机关枪一样,他说这样很酷。  相似文献   

14.
我与老梁     
朱少军 《乒乓世界》2003,(9):I004-I005
与我同属“鼠”的梁宏达.其实小我一旬。本该叫他小梁,但这家伙天生老成.块头也大,加上他本人常跟球友们卖个老.自己弄个笔名叫老梁.大伙儿都叫他老粱,我也就随着大伙儿叫了,可他居然叫我“小朱”,这点让我心里好不郁闷。  相似文献   

15.
宋斐 《乒乓世界》2005,(10):20-21
波尔:孔给了我不少灵感 孔令辉拿世乒赛冠军是在1995年,我当时还不到15岁,通过电视我看了他击败盖亭的那场比赛,太精彩了!我没有想到从外表看来文质彬彬的孔令辉体内竟藏有这么惊人的能量,而且更没有想到中国人打横板能打到这个境界。虽然我当时的球在德国国内已经不错了,但是我感觉自己在速度上,根本北不上中国的横板选手,尤其是孔令辉,今天很多中国人都认为我的球有些亚洲化。近台速度快,我想,如果非要说的话,我承认是孔给了我不少灵感。  相似文献   

16.
细节的魅力     
梁宏达 《乒乓世界》2003,(10):56-56
九月初的某天下午,我来到国家队训练馆五楼,这是“非典”之后我第一次观看国家队训练。对于一个铁杆球迷来说,看训练要比看比赛过瘾得多,果不其然,这次观摩给我带来了别样的新鲜和兴奋。  相似文献   

17.
关兴铭 《乒乓世界》2003,(4):i004-i005
我退休五、六年了,由于没有坚持锻炼,熟人见面都说我发福了。一次一怀才同事相遇,谈及健身的话题,他建议我到湘西自治州老年大学乒乓球班去打乒乓球。  相似文献   

18.
不说再见     
从1995年中国乒乓球队务战第43届世乒赛开始,我走近了这个集体,在过去7年多的时间里,我采访过奥运会、世乒赛、世界杯、亚运会、我同球队一起分享过胜利,也和他们一起面对过失败。由于工作需要,从2002年起我离开了乒乓球新闻采访岗位,或许以后将很难再有机会手持话筒在第一现场采访大家喜爱的乒乓球运动员,但是这并不是说再见。事实上,跟随中国乒乓球队南征北战这么久了,感情上也难说再见。我的新岗位是在央视从事乒乓球比赛的转播工作,依然在乒乓球比赛的第一现场,和大家一起关注国球。  相似文献   

19.
晏学宁 《乒乓世界》2001,(12):13-15
初冬的一个傍晚,我到训练馆找刘国梁,正好赶上男队下课前集合站队,教研组组长尹霄对下午的发球训练进行了总结,要求队员在练习发球时要注意按照新规则训练,希望大家开动脑筋,认真钻研,探索新的方法,他指出单明杰的反手发球比较有特点,值得借鉴。队伍解散后,我询问尹指导是不是已经针对新规则制定了训练计划,他说现在队员还处于恢复性训练阶段,到冬训时会有一个比较系统的训练计划。其中改进发球将是一个很大的课题。过了一会儿,刘国梁在我身边坐下来,我问他训练时改变发球动作的感受如何,他说现在还找不到感觉呢。之后,我们的话题转到了九运会和他的搭档王涛身上。  相似文献   

20.
杨洋 《乒乓世界》2002,(9):47-47
我就读的巨一小学是一所乒乓球特色校。我从小就跟着柯元忻老师参加乒乓球训练。家里人对我打球很支持,为我订了《乒乓世界》杂志。我把杂志赠送的球星海报都贴在了房间的墙上,我每天看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