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宋时期永州由于元结的倡导,道学及党争的兴起,加之独特的自然条件,形成了以"水石"、"寓贤"为主题的摩崖石刻群体景观,不仅内容不同于墓铭、造像,而且数量众多,在国内具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是湖湘文化的重要体现。文章为唐宋时期永州境内摩崖石刻的编年,体裁包括题名和诗刻,其中部分仅见于文献记载,石刻实物今已不存。编年据金石著录和方志文献汇集而成,初步统计摩崖石刻共计580项。  相似文献   

2.
唐宋时期永州由于元结的倡导,道学及党争的兴起,加之独特的自然条件,形成了以"水石"、"寓贤"为主题的摩崖石刻群体景观,不仅内容不同于墓铭、造像,而且数量众多,在国内具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是湖湘文化的重要体现.文章为唐宋时期永州境内摩崖石刻的编年,体裁包括题名和诗刻,其中部分仅见于文献记载,石刻实物今已不存.编年据金石著录和方志文献汇集而成,初步统计摩崖石刻共计580项.  相似文献   

3.
唐代宗广德、永泰、大历间,元结两任道州刺史,辞官后寓居浯溪,在今永州境内活动前后十年,著述约70篇,其中最值得注意者有十九铭一颂。元结在道、永二州所游历,则有三溪、三岩、二崖、一谷。元结大规模开辟了今永州境内的景地,开创了摩崖石刻的先河。由其诗文意象所描述而言,永州本土文化可以称之为"水石文化"。  相似文献   

4.
唐代宗广德、永泰、大历间,元结两任道州刺史,辞官后寓居浯溪,在今永州境内活动前后十年,著述约70篇,其中最值得注意者有十九铭一颂。元结在道、永二州所游历,则有三溪、三岩、二崖、一谷。元结大规模开辟了今永州境内的景地,开创了摩崖石刻的先河。由其诗文意象所描述而言,永州本土文化可以称之为水石文化。  相似文献   

5.
湖南永州之浯溪碑林由中唐文人元结开创,现有石刻500余方,是国内外著名的文物珍宝。《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是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新出文献,记载了大量越南使者出使清朝时所留诗文之手抄本。而浯溪作为越南使者北上入京之必经地,亦吸引了大量越南使者前来吟咏。这些诗文记录于浯溪碑林及《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者达63首/篇,是中越文化友好交流之重要历史见证,亦是对元结文学成就的继承与延续。  相似文献   

6.
正上游天柱在山东省东部莱州云峰山、太基山和平度天柱山、青州玲珑山上的摩崖石刻群,因刻石文字均与北魏郑道昭有关,因而亦称为《郑道昭摩崖石刻》。这批摩崖石刻,以天柱山《郑文公上碑》与云峰山《郑文公下碑》为基,以云峰山石刻《论经书诗》《观海童诗》,天柱山石刻《东堪石室铭》与太基山石刻《登太基诗》《仙坛铭告》为干,以数十篇摩崖题记为叶,构成了恢宏的摩崖石刻群。《郑文公  相似文献   

7.
《汉书·艺文志》道家类文献著录了《黄帝铭》6篇,但是没有注明细目,后世学者将"周庙《金人铭》"视为"黄帝《金人铭》",作为《黄帝铭》的遗篇之一,没有可靠的证据。而传世文献中经常提及的"金人铭",至少存在周庙《金人铭》、秦《金人铭》和《黄帝金人器铭》等三种,秦《金人铭》与《黄帝铭》无关,周庙《金人铭》见载于《说苑》《孔子家语》,《黄帝金人器铭》首次见载于《太平御览》所引《皇览》,主要内容为"五帝之戒",应当与周庙《金人铭》属于两种不同的文献。南宋以来所谓"黄帝《金人铭》"乃是将《黄帝金人器铭》中黄帝相关的部分与周庙《金人铭》连缀起来,将周庙《金人铭》转化成黄帝《金人铭》,或者径直视周庙《金人铭》为黄帝《金人铭》,进而归入《黄帝铭》,而这一转换、归类都缺乏可靠的文献依据。  相似文献   

8.
作为畿辅石刻文献,元代卢挚撰文、赵孟兆页书丹的《元故太常博士敬君墓碣铭并序》,长达955字,既是一篇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佚文,也是赵体书法的佳作。此文涉及到了敬元长家族谱系与众多元代名人,可补《金史》《元史》记载的不足,二者互证可将某些隐晦的史实描述清楚。  相似文献   

9.
在蜀道中的褒斜道石门摩崖石刻群落中,《石门铭》具有其特殊的意义和价值。过去书法界首先肯定了《石门铭》与《石门颂》在书法史上汉魏碑刻中堪称双璧的地位,而今我们在多学科多角度研究蜀道、石门的历史文化之时,不能不重视《石门铭》关于褒斜道石门的正名意义及其重要的记事价值。《石门铭》镌刻于褒谷石门隧道内之东壁,与镌刻于其西壁的《石门颂》(原题额  相似文献   

10.
浯溪,在唐永州祁阳县(县治在今湖南省祁阳县东南)南五里,因元结(719—772)而得名。元结《浯溪铭》序云:“浯溪,在湘水之南,北汇于湘。爱其胜异,遂家溪畔。溪世无名称也,为自爱之故,命日‘语溪’,铭于溪口。”(《元次山集》卷六)而浯溪之引起宋人的普遍关注,则由于语溪磨崖碑,王阮《题淡岩》诗乃谓“浯溪已借元碑显”。  相似文献   

11.
永州朝阳岩是唐中期由元结开创的一处摩崖石刻群,是将自然景观转化为人文景观的一个佳例。石刻数量在地区遗存中排名第二,仅次于元结开创的另一摩崖石刻群浯溪。朝阳岩的旧有建筑寓贤祠与方志中的《流寓传》相对应,不仅是朝阳岩公园的主题,也可视为永州地方文化的主题。寓贤的狭义解释为谪宦、理学、儒学,永州本土文化自上古、中古以至明清,皆由儒统、道统一线贯穿。  相似文献   

12.
永州朝阳岩是唐中期由元结开创的一处摩崖石刻群,是将自然景观转化为人文景观的一个佳例。石刻数量在地区遗存中排名第二,仅次于元结开创的另一摩崖石刻群浯溪。朝阳岩的旧有建筑寓贤祠与方志中的《流寓传》相对应,不仅是朝阳岩公园的主题,也可视为永州地方文化的主题。寓贤的狭义解释为谪宦、理学、儒学,永州本土文化自上古、中古以至明清,皆由儒统、道统一线贯穿。  相似文献   

13.
元结为盛、中唐之际的文学家。孙望先生与杨承祖先生钩沉稽古,均编订有《元次山年谱》,并成书出版,对于了解元结生平与诗文创作颇多助益。然由于此二年谱编订时间较早,部分文史材料尚未发现,故尚存遗缺。如元结自称河南人,并非称其出生地,而是称姓氏发源地;元结并非无兄弟,而是有兄妹五人;元结曾有两次东吴之行,且在天宝五载参与孙吴科考;元结广德元年前往蜀地,与杜甫相会,杜甫《送元二适江左》即送别元结之作;元结大历二年有郴州之行,《橘井》为其作品;元结大历三年曾摄连州刺史,并留下十四篇诗文等。文章结合新发现的文学史料,对孙、杨编订的《元结年谱》进行了部分修订,并对元结家世及生平经历进行了详细考订,以期能对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唐代墓志汇编续集》公布的《大唐愿力寺故瞻法师影塔之铭》释文错讹甚多,严重影响了对该通石刻的有效利用。释文中多处错讹之处通过校补,分析误因,可避免以讹传讹,使这份宝贵的材料得到更科学的利用。  相似文献   

15.
<正>五岳之首泰山的玉皇顶是摩崖石刻比较多的地方,其中最突出的是唐玄宗的隶书代表作《纪泰山铭》。唐玄宗李隆基是唐代隶书的代表书家,他所写的八分体在唐代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隶书作品除刻于泰山之上的《纪泰山铭》外,还有作为西安碑林象征的《石台孝经》。唐代隶书和秦、汉隶书的最大区别在于取法各异,取势不同。秦、汉隶书以  相似文献   

16.
杜海军先生所著《桂林石刻总集辑校》在充分吸收前人整理的桂林石刻文献成果基础上,又多方搜求,务求网罗桂林石刻无遗漏,与前代相比更加全面;其次,在石刻录文方面,辨识石刻文字精确,改正了以往文献录文上的一些错误,并按石刻原文字体录文,文献可靠性高;再次,通过以往不同桂林石刻文献之间的校勘,将当前石刻、拓片无法辨识的部分校补完整,保证了桂林石刻文献内容的完整性;最后,该书在编排体例上,除了按传统标出石刻刊刻时间、出土地点、尺寸、书体等说明,还新增加了校勘、石刻作者简介和人名索引,方便了读者查阅。这些方面使得该书成为目前桂林石刻整理文献中最好的一个本子,更具文献利用价值,同时也是对金石学的一项开创性贡献,是对文献学的开拓。  相似文献   

17.
朝阳岩在永州零陵潇水西,与零陵古城隔江相对。“朝阳”者,唐元结命之,作《朝阳岩铭》传世。朝阳岩现存宋代摩崖石刻二十九通,关涉人物计得七十九人。文章体例,立释文、考证二目。先择其可观者,汇为四篇,陆续刊布。本篇考释共三段,一为黄庭坚等题名,一为魏泰《朝阳洞》诗刻,一为黄虨等题刻。  相似文献   

18.
正《台铭》,又称《浯溪摩崖石刻》,篆书,元结撰,无名氏书(一说瞿令问书)。唐大历二年(767年)六月刻。在湖南祁阳松山《大唐中兴颂》对面东崖,石高185厘米,宽95厘米,15行,行16字,每字约10厘米。字形修长,布局绵密,转折多用方笔,竖笔放纵,收笔出锋状如悬针,三国吴《天发神谶碑》似从此出。古来多有好评。中华书局有影印本。  相似文献   

19.
朝阳岩在永州潇水之西,与零陵古城隔江相对。“朝阳”者,唐元结命之,作《朝阳岩铭》传世。朝阳岩现存宋代摩崖石刻二十九通,关涉人物计得七十九人。研究体例,立释文、考证二目。先择其可观者,汇为四篇,陆续刊布。本篇共五段,一为贾黄中《送新知永州潘宫赞若冲赴任》诗刻,二为朱昂、刘骘、洪湛、孙冕、李防《送新知永州陈秘丞瞻赴任》诗刻,三为陈瞻《题朝阳岩》诗刻,四为陈瞻《宣抚记并序》,五为唐功茂《游朝阳岩记》。  相似文献   

20.
《元结碑》     
<正>【作品概况】《元结碑》又名《元次山碑》,全称《唐故容都督兼御史中丞本管经略使元君表墓碑铭并序》。颜真卿为表深念之情,精心书写,在距挚友元结故后葬地一公里的云台观鉴刻制碑。碑高220厘米,宽90厘米,厚40厘米,四面铭文。碑成后运至泉上村立于元结墓前。【观典赏析】《元结碑》是颜真卿生前留给后人的最后一件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