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高校教职工道德建设游旺林,王爱丹(武汉汽车工业大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使全社会的道德发生变化,理所当然地也影响着高校教职工的道德建设。那么,市场经济对高校教职工道德到底有哪些影响?我们应怎样认识高校教职工的道德建设?应...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高校的道德现状与发展实际,阐述了高校加强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及高校如何加强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3.
高校的干部道德建设对整个高校师生员工的道德教育与道德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它有着广泛的示范性和一定的强制性的特点。高校干部的道德建设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教育与清正廉洁教育,增强高校干部的敬业精神与纪律观念.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  相似文献   

4.
由于现实社会道德问题在网络中的映射,非理性主义道德的壮大,青年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等方面的原因,大学生在网络生活当中遇到了许多新的道德问题。作为创造和传播精神明的重要阵地,高校应在做好常规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基础上,探索与研究思想道德教育的新领域、新方法,整合高校德育网站平台,搭建高校网络管理与德育工作人员金字塔,开展哲学社会科学对高校网络伦理道德的梯度研究,构建新型的高校网络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5.
审慎抉择中的高校德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校道德教育必须应对时代剧变导致的价值观的转变,它在道德价值标准的一与多,道德目标定位的高与低,道德内容取向的传统与现代之间进行审慎的抉择。其结果是高校须创造良好精神文化氛围,而受教育者将获得更多自由。  相似文献   

6.
培养大学生的健康道德人格是高校道德教育的目标,有效的道德教育是大学生健康道德人格形成的前提。现实道德教育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它们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健康道德人格的形成。对此,必须创新道德教育方法,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道德修养和开展道德实践,加强高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对高校道德建设将产生正面与负面两种影响。本文认为,要加强高校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道德建设,应从以理育德、以情养德、以廉保德、以法促德、以师带德、以形载德六个方面入手。从而使高校道德建设取得更大成效。  相似文献   

8.
章根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精神和高校师生道德建设的实际,提出了加强高校道德建设的基本思路,坚持与时俱进,把高校道德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高校德育要想增加其亲和力,取得最优化效果,道德体验是必由之路,是其亲和力之源。笔者试图以道德体验为切入点,对道德体验是高校德育亲和力之源的原因进行解析,并探讨增强高校德育亲和力的五种行之有效的道德体验模式。  相似文献   

10.
落实《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培养高素质人才,是高校面临的重要职责。本针对高校思想教育中道德资源从理念,认识到开发利用明显不足的现状,全面论述了道德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不同社会历史时期的伦理道德具有不同的思想实质和理论形态,反映不同的时代精神。中国近代历史上发生的社会性质的根本性变革,促进了传统伦理道德向近代伦理道德的转型,后者体现在伦理精神的变革、价值观念的转换和道德原则的更替等方面,从理论形态而言,这一转型的实质可以概括为消解道德认识和道德原则上的绝对主义、摒弃形而上的道德本体和解构道德标准上的整体价值。  相似文献   

12.
将社会负面新闻纳入德育教育既有理论上的支持也有实践上的需要。在高校德育中,通过转变教育理念、对社会负面新闻进行课程化改造等措施,可以实现社会负面新闻具有的增强大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道德免疫力、培养大学生包容性的价值观以及借鉴、激励等多种积极德育价值。  相似文献   

13.
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幸福是德育的基石,也是德育的终极目标。但目前高职院校的德育过程中存在着模式僵化,缺乏人文关怀;内容跟不上时代更新的需求,缺少幸福内涵;途径单一,缺乏对学生主体性的重视;机制不健全,缺少立德树人实施的保障等问题。本文在幸福观的视角下从德育的模式、内涵、途径、运行机制四个层面以及立德树人的具体成功案例来重新思考高职院校的立德树人,并以此为契机提升高职学生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高校德育工作实际,分析了红色资源的价值功能,探讨了创新高校德育教育的方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德育内容理想化、政治化,目标要求过高,内容过于陈旧且缺乏时代精神;德育过程简单化,实施手段强制化,评价标准僵硬化;社会环境与高校德育之间的矛盾等,是目前高校德育过程实效性限制的主要因素。改革、充实新时期的高校德育内容;改善、更新高校德育手段;提高教育者自身素养,是增强高校德育过程实效性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6.
警察院校学生既有普通院校学生品德素质的共性,又有着特殊职业要求的个性。从警人员的首要条件是思想品德素质合格,即具有内在的公正感、责任感、义务感和对国家、对人民、对法律的忠诚。在多元价值观的社会转型时期,警察院校道德教育应科学确立品德教育层级目标,在院校建立道德制度行为训练的基础上,培育学生“内化”道德原则、道德规范的自觉性。以提高警察院校学生主体的道德能力和独立的人格品质,以利于学生品德心理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17.
高职德育的价值取向存在局限性、模糊性。德育概念的范畴变迁表明,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受不同时期上层建筑的主导意识、价值需求与社会导向等影响。高职德育面临价值定位被弱化、概念内涵被窄化、实施途径乏力等问题。新时代高职德育的价值维度是回归人本价值、重视个体生命价值、彰显职业教育特色性、树立可持续发展人才质量观,在根本遵循是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在理念思路上围绕涵养人文气质、培育科学精神、拓宽职业素质来重塑开放的"大德育观",在方法路径上着力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现状,以及现实社会环境对高职教育的影响作用,从高职学生个体角度出发,结合在德育工作中的经历,探讨在高等职业院校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路径,主要包括:从师德建设方面着手,引领积极的校园文化;从学生个体出发,开发德育课程;以社会实践为手段,强化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网络时代的到来 ,将引起德育思想、观念、手段、方法等的深刻变革。本文分析了在网络时代到来之际高校德育可能面临的几个问题 ,并结合我国网络发展的现状论述了适应网络社会高校德育价值取向的重新确立 ,着重讨论了个性化、开放化、科学化三大德育价值取向的建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道德教育是学科课程改革的重要主题.学科课程改革中的道德教育主要有德目主义、渗透式和跨学科三种模式,其内容包括民族传统价值观教育、普适性价值观教育和全球化时代的价值观教育.国际经验告诉我们:学科课程中实施道德教育要选择适切性的实践模式、珍视民族伦理道德文化的价值,并且要在全球化视野内进行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