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宏炜 《林区教学》2020,(3):112-114
国家已明确要制定教育惩戒权的实施细则,这在法律方面为教师惩戒权提供了保障。但是,教师惩戒学生面临的困境来源于自身、家长及社会等多方面。解决教育惩戒的实施困境,离不开教师对教育惩戒的正确认识、家长和社会的监督与支持。  相似文献   

2.
李帅  黄颖 《教师教育研究》2020,(1):27-31,59
惩戒权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依法拥有对学生的错误行为进行否定性制裁,以免失范行为再次发生的一种权力,其目的在于更好地进行教学管理、维护教师权威。迄今为止,"教师惩戒权"从法律概念到适用原则、范围、方式以及法律监督及救济机制等都缺失法规层面的明确与支持,以至于造成诸如惩戒失范、惩戒性侵权等诸多问题。教师惩戒权的入法能够在根源上疏解其在教学管理活动中的践行困境,因此需要从概念入手厘定其与相似概念的基本边界,从传统和现代两种教育理念的碰撞中分析教师惩戒权存在的必要性,并从立法层面进一步探讨教师惩戒权行使的原则、主体、对象、方式及救济机制等细节,以明确其未来的发展趋向,从而实现教师惩戒权行使的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3.
英国教师惩戒权的发展从探索到日趋完善经历了全面禁止体罚、恢复教师惩罚权力、出台《2006 年教育与督学法》和出台《学校中的行为与纪律》四个阶段。然而在我国,教师惩戒权的实施并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支持,使用的过程中也面临着滥用教师惩戒权和教师惩戒权缺失两大问题。对比英国教师惩戒权的发展,吸收其经验教训,我国教师惩戒权的发展在制度、实施、管理和使用层面必须做到明确立法、完善程序、灵活惩戒和沟通合作。  相似文献   

4.
《教师教育研究》2016,(2):96-100
惩戒权是教师基于特定职业所享有的管理学生权。由于我国教师惩戒权立法缺失,中小学教师惩戒权的行使遭遇困境。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中小学教师惩戒权行使中,两级现象相当严重:一方面,教师惩戒权的正当行使屡遭质疑,以致不少教师不敢惩戒;而另一方面,教师体罚学生现象较为严重。问题破解的关键在于,尽快出台专门法规,确立教师惩戒的基本原则,明晰教师惩戒权的法律边界,完善教育权利救济机制。同时应强化教师的法律观念,依法行使教育权利。  相似文献   

5.
目前,教师惩戒权已陷入了法律依据不够坚实、具体的操作性标准缺失、惩戒的监督与救济机制不健全等困境,并受到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关注。笔者以为,教师惩戒权跳离法律困境的关键是为教师惩戒权立法。因为只有通过法律条例的形式来促进相关法律细则的完善和配套措施的跟进,才能进一步规范各方权益关系,明确各方的责、权、利,进而消减因教师惩戒  相似文献   

6.
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行惩戒被一些人曲解。他们把教师按教育规律对学生所作的善意惩戒理解为体罚,结果在一些地方出现了学生不能管、家长不让管、教师不敢管的怪现象。  相似文献   

7.
中学教育实践中教师对惩戒不作为,片面强调赏识教育,惩戒教育面临缺失的状况,导致诸多不可忽视和无法弥补的不良后果。学校的惩戒教育需要立法,社会,学校等各个层面提出合理对策和建议,以保障教育教学活动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关于我国“教师惩戒权”立法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惩戒权立法在我国现行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中仍属空白,长期以来的法制缺失已引致一系列严峻的现实问题。关于教师惩戒权存在的合理性研究为其立法实践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国外教师惩戒权立法的探索与践行也为其立法提供了理论参考和经验借鉴。我国立法部门应当对教师惩戒权进行单独立法,同时对教师惩戒权行使规范的相关问题进行立法。  相似文献   

9.
当前,建议教育惩戒立法的呼声颇高。从法理分析来看,教育惩戒具有合法性和合理性,但同时要保护学生受教育权不受侵害。学校和教师要在行使惩戒权与保护学生受教育权之间保持平衡。学校和教师实施教育惩戒的现实困境在于,尚未有法律明文规定教育惩戒权,缺乏可操作的教育惩戒实施细则,教育惩戒的实施可能会引发新的不公平。借鉴英国、美国等关于教育惩戒的立法与实践,结合我国教育实际,建议我国在法律法规上进一步明确教育惩戒权,分类制定教育惩戒程序和惩戒措施,配套制定引导学生正面行为的支援政策。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教育理念中,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教师)能否享有惩戒权以及如何行使惩戒权,社会各界一直对此进行着喋喋不休的争论,赞成者振振有辞,反对者有理有据。本文将从惩戒权的含义入手,结合国外立法实践,对我国惩戒权立法问题作一些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